奋力谱写广东水利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立足大局、把握大势,回顾成就提气鼓劲,总结经验深刻精辟,研判形势客观到位,部署工作精准务实,令人倍感振奋、深受鼓舞。”近日,省党代表,广东省水利厅党组书记、厅长王立新接受《南方》杂志记者专访时说。
王立新表示,省水利厅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十六字治水思路,认真落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锚定“1+1+9”工作部署,紧密结合“十四五”广东水利改革发展目标任务,乘势而上、担当实干,奋力在广东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镌刻出水利高质量发展的坚实足迹,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落实“851”水利高质量发展蓝图
《南方》杂志: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总结过去五年发展成就、谋划未来五年发展蓝图,请结合水利工作实际谈谈体会?
王立新: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是在广东奋楫新时代、扬帆新征程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对于引领全省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在新征程上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过去五年,广东水利忠实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迈出有力步伐,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成功应对98轮强降雨、“山竹”等23个台风的致灾风险,有力应对近60年来最严重旱情保障5000万人供水安全;用全国6.6%的水资源量,保障了全国8.9%人口的用水需求,支撑了全国10.9%的GDP,安全、优质对港对澳供水约300亿立方米,为广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香港、澳门繁荣稳定提供了坚实的水利支撑。
五年的实践让省水利厅深刻认识到,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是必须始终坚持的最高政治原则和根本政治规矩,是省水利厅奋进新征程最大的信心所在、底气所在、力量所在。使命呼唤担当,实干成就未来。我们将在实现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广东的使命任务上不断展现新作为、干出新气象,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一是聚力实施“851”水利高质量发展蓝图。以实施8大工程为具体抓手,以构建5张网为施工大纲,统筹水资源、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系统治理,促进水文化、水经济蓬勃发展,持续推动我省水利现代化水平迈进全国第一梯队。保持“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有效防范水利领域重大风险,实现水利更高质量更可持续更为安全发展。
二是谋划扩大水利投资规模。持续加大水利有效投资力度,系统谋划总投资8000亿元以上的重大水利项目,其中“十四五”期间完成水利投资4000亿元以上,2022年计划完成投资800亿元以上。
三是深化水利领域改革创新。探索推动“碧道+水经济”模式。推进县域城乡供水一体化、均等化。建立水利工程管护物业化、专业化模式。健全节水制度政策,建立广东特色的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构建智慧水利建设应用生态,提升流域统筹管理能力。
3月22日,广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共广东省委 广东省人民政府体球网,足球比分网:推进水利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的主要内容。
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
《南方》杂志:围绕“双区”和两个合作区建设、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应如何做好水利服务支撑?
王立新:省水利厅将按照“851”水利高质量发展蓝图,大力推进广东水网建设,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
珠三角核心区,对标国际一流湾区,统筹推进大湾区堤防巩固提升工程,全面提升防洪(潮)能力,加快珠江三角洲及河口整治前期工作,高标准建设水安全保障体系。强化水资源集约高效利用,加快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实施珠中江水资源一体化配置等工程,深入研究论证北江-东江水资源联合配置体系,构建多源互补供水格局。加强珠三角河网区水生态空间管控和保护,系统治理珠三角河网及河口水生态环境,构筑多条碧道汇聚的大湾区岭南魅力碧道网。
沿海经济带东西两翼,加强韩江、鉴江干堤达标加固,统筹推进江河主要支流治理、中小河流治理、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加快生态海堤建设。加快推进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和粤东水资源优化配置工程建设,着力解决粤西、粤东片区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的问题。强化农业节水增效,推进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加快农村供水改革,实施水美乡村建设。抓好韩江流域综合治理,依托韩江、鉴江及主要海湾碧道建设,构建绿色健康、美丽生态的粤东粤西两翼水生态系统格局。
北部生态发展区,加快西江、东江干流治理和潖江蓄滞洪区项目建设,持续推进江河主要支流、中小河流、重点山洪沟治理,加强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山洪灾害的预警预防。加强东江、西江、北江、韩江流域上中游水源保护,加快中、小型水库等重点水源工程建设,形成蓄丰补枯的供水格局。抓好中小型灌区节水改造、农村供水规模化标准化建设,推动小水电绿色转型发展。保护秀美江河水系,推进粤北水土流失综合整治,建设自然生态型及乡野型碧道,打造粤北秀丽诗画河川。
江门市城央绿廊碧道。
全力防范化解水旱灾害风险
《南方》杂志:省党代会报告强调“全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今年以来,广东面临复杂严峻的防汛形势,如何统筹发展和安全,做好水利防汛减灾工作?
王立新:今年以来,省水利厅先后应对12场强降雨、127条河流超警洪水过程,特别是成功应对了1915年以来北江流域最大洪水,实现了“人员不伤亡、水库不垮坝、重要堤防不决口、重要基础设施不受冲击”的目标。
一是及早研究部署。先后组织召开全省水旱灾害防御、水库安全度汛、山洪灾害防御等会议,部署防汛备汛工作。
二是扎实开展备汛。组织全省水利系统针对防汛薄弱环节开展汛前防汛安全检查,“一市一单”落实省级检查组发现的141个问题整改。下达中央和省级水利应急资金,支持各地开展水毁工程修复,完成257宗水毁水利工程修复。重新明确4宗省管水利工程防汛技术责任人,落实各级水利防汛责任人约24万名,逐级分类开展责任人培训。
三是做好防御准备。推动编制大江大河及16条重要支流(河流)防御洪水方案,已印发实施《广东省北江干流防御洪水方案》《广东省西北江三角洲防御洪水方案》。完善省级水利应急抢险队伍的应急抢险保障机制,汛前组织落实了131支市级、648支县级水利应急抢险队伍。
四是抓好山洪灾害防御。全省共处置山洪灾害预警信息1303个,发送预警短信599404条(含测站),及时督促指导基层政府果断转移受危险人员。
五是科学调度水工程。精细化调度北江流域17宗骨干水工程。在北江2号洪水防御中,成功将北江超100年一遇特大洪水在上游降为超20年一遇、中下游降为超50年一遇,最大程度降低了洪涝灾害影响。
广东飞来峡水利枢纽。
探索可复制推广的碧道建设模式
《南方》杂志:省党代会要求,持续深化生态文明建设,着力打造美丽中国的广东样板。省水利厅有哪些好的做法?
王立新:万里碧道是广东率先提出来的系统治水新模式,概念新颖、内涵丰富。三年多来,各地各部门解放思想、锐意创新,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碧道建设模式和经验做法。
一是坚持统筹协调、部门联动。万里碧道规划建设始终坚持在河长制框架下高位推动,充分发挥河长办统筹协调和成员单位协同联动作用,打破不同部门、不同区域之间的壁垒,并用好用足河湖长制考核“指挥棒”,形成党政领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
二是坚持规划引领、分步实施。建立省-流域-市多层次的万里碧道规划体系,发挥规划的引领性、指导性和约束性作用。
三是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推进。立足广东“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和不同区域水系特征,构建“湾区引领、区域联动、十廊串珠”的万里碧道总体布局,因地制宜开展碧道建设,保持碧道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四是坚持底线思维、守正创新。在严格遵守各部门相关法律法规,严守生态保护、防洪安全、耕地保护、水源地保护等红线的前提下,对相关政策进行集成创新,研究制定碧道建设的支持政策和技术指引。
五是坚持生态优先、安全为重。在规划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治污先行、安全为重、生态优先,突出尊重和遵循河流生态系统的自然属性,以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避免人为过度干预,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
六是坚持系统治理、综合施策。碧道建设打破传统水利相对单一的建设和管理模式,坚持水岸共治,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综合治理,兼顾河流的防洪排水、供水保障、生态保护、景观休闲、文化传承等综合功能,以治水倒逼治产、治城,形成水-产-城和谐互促、高质量发展的生态活力滨水经济带。
深圳市茅洲河碧道。
截至2022年6月底,全省已累计建成碧道4154公里,水碧岸美的生态效益和水岸联动发展的经济效益开始显现。下一步,广东将以万里碧道建设为牵引,加快补齐水安全水环境短板,务实稳妥推进万里碧道建设,打造江河安澜、秀水长清、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