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球网,足球比分网

网站支持IPv6

北海市科技创新“十三五”规划政策解读

发布时间:2017-02-26 17:09     文章来源:北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字体大小:  ]     打印文章

    《北海市科技创新“十三五”规划》(北政办〔2017〕26号,以下简称“规划”)已于2017年2月24日正式印发实施。这是北海市科技部门在“十三五”时期以创新驱动、推进科技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为便于社会各界更好地理解该项规划,全面推进科技工作,提高创新水平,现对该文件进行解读。
    一、规划编制背景
    “十二五”时期,我市编制了《北海市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在坚持“真抓实干、把事干成、造福百姓”的理念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全市科技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十三五”时期,为落实 “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广西科技创新“十三五”规划,和北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指导我市构建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的科技创新体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开放城市,为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推动北海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制定本规划。
    二、为什么要进行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是原创性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总称,是指创造和应用新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提供新服务的过程。创新更是民族进步之魂,国家富强之基,发展永续之源。
尤其在“十三五”这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决胜阶段,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必须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遵循“五大发展理念”,认真谋划我市创新发展新路径,着力激发科技创新活力,着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科技创新引领经济发展,使我市加速迈进创新型城市行列。
    三、规划编制目的
    “十三五”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冲刺阶段。自治区把创新驱动摆在“十三五”时期我区“四大战略”之首,把创新摆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大力推进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人才创新等各方面创新,加快形成以创新为引领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编制规划,是为“十三五”时期我市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抓住“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重大机遇,继续解放思想,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扩大开放,加快发展产业,持续改善民生,优化宜居环境,确保北海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在广西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在新形势下,我市既面临新常态的趋势性变化,又有后发展欠发达地区的差异性特征,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引领作用更加突出,对科技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科技发展面临巨大挑战。同时,我市还存在着科技创新投入严重不足,且资金管理条块分割,使用效益低下;我市的整体科技创新能力难以支撑经济转型升级,高校院所创新综合实力不强,人才特别是领军人才匮乏,创新内生动力不足,缺乏对全局具有整体带动作用的科技先导产业,难以拓展新的战略发展空间;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滞后,政策环境有待完善,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局面尚未形成等问题,需要在“十三五”时期加以解决。
    四、重点发展的产业和重点支持的方向
    (一)重点发展的产业
    1.电子信息产业。
    增强电子信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引进国内外知名电子信息企业、加强本地电子信息企业自主创新,进一步拓宽电子信息产业的优势领域。重点发展集成电路产业、通信产业、计算机和网络产业、软件产业和新型电子元器件、电力自动化系统、动漫影视产业等。同时,加强对物联网、云计算、云存储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研究和培育发展。
    2.新材料产业。
    依托现有的国内领先的不锈钢材料、防腐材料、新型建筑材料、有色金属材料和节能环保产业,引进战略合作伙伴,大力发展新材料,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加快科研成果的产业化步伐。
    3.石油化工产业。
    重点研究信息技术、自动化控制、新能源、节能环保、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等高新技术在石化产业中的应用,进一步提高石化产业的技术装备水平、生产工艺水平和生产能力,实现石化行业的技术跨越,加强精深加工产品和配套产品的研究开发,拉长产业链条,提高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促进原料化工向精细化工转变。
    4.海洋产业。
    加快实施海洋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十三五”期间国家实施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区域示范工作,推进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的立项建设,推动战略性高端新兴海洋产业的创新和集聚发展。进一步优化海洋养殖、海洋捕捞、水产品精深加工、海洋交通运输、滨海旅游业等海洋产业结构,重点发展海洋生物、海洋高端装备制造、海洋电子信息、海洋资源利用和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海洋产业,2020年前,建成中国南方海洋科技城,打造形成具有北海特色、优势突出的海洋生物和海洋高端装备等战略性新兴海洋产业集聚区。
    (二)重点支持的方向
    1.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紧跟世界产业发展趋势,紧扣北海经济发展重点,加大项目支撑力度,促进新兴技术与新兴产业深度融合,重点培育发展新能源、节能环保、海洋、新材料、生物医药产业、大健康、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装备制造和现代服务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在云计算及大数据、北斗导航、机器人等相关领域,集聚创新资源,超前布局一批科技项目,实现核心技术突破和资源集成,获得一批新产品、关键共性技术,形成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推动“北海制造”向“北海智造”的转变。
    2.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加快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落实《中国制造2025》,推动北海工业转型升级,在传统制造业、资源型产业等领域加大产业关键共性技术攻关,突破产业重大关键技术和关键环节,推动传统工业向新型工业化转型,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支撑传统工业转型升级。重点发展和改造提升农业机械、石化通用机械、食品及包装机械、钢铁合金新材料、炼油产品链延伸、化工新材料、精细化工、新型绿色环保建材、制糖、水产、造纸等传统产业。
    3.提升高新技术产业的科技创新能力。
    一是支持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对电子信息、海洋产业等特色主导高新技术产业的共性关键技术开展联合攻关。支持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组织申报国家、自治区和市级各类重大科技发展项目,承担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支持高新区及其他园区组建特色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加强基地内企业协作发展,形成一定规模、地方特色、优势明显和科技创新能力强的产业集群。二是通过政策和资金引导,促进企业完善研发机构建设,增加人员、设备、资金的投入,强化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引导和鼓励优势企业,以建立自治区级的千亿元产业研发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重点实验室、创新型企业、企业技术中心为契机,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开展产学研合作,切实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4.完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体系建设。
    一是构建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建立健全高校、科研机构的科研设施和仪器设备开放运行机制,组织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向社会开放,提供面向市场的专业化研发服务。二是构建以专业孵化器和创新型孵化器为重点、综合孵化器为支撑的创新创业孵化生态体系,充分发挥大学科技园、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青年创业园、留学生创业园的载体作用,推广“创业导师+服务平台+专业孵化”的培育模式,鼓励孵化器创建大学生科技创业见习基地,促进大学生和归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三是大力推进众创空间建设,大力支持以创建良好创新生态系统为目标, 以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为主线,积极引导利用社会力量,通过市场化机制,充分依托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和高校、科研院所发展众创空间等创新创业服务平台,为大众创业创新提供专业化服务的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服务。四是建立满足创新链需求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的支持力度,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的信贷支持,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利用区域性融资平台和新三板等资本市场,助推企业做大做强。
    5.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以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构建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提升农民综合素质为重点,加快新兴效益农业培育,科技支撑特色作物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品牌化建设,逐步实现农业发展方式从粗放型经济增长向集约型经济增长转变,走上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五、如何理解规划的目标
    (一)总体目标
紧紧围绕北海市经济社会发展“十三五”总体部署,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为动力,以科技支撑产业发展为核心,着力夯实创新基础能力,着力提高创新供给质量,着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建成具有区域特色的北海创新体系,全面提升科技综合实力,为实现“两个建成”目标和在广西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二)具体目标
    1.创新驱动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完善。
    建立新型科技计划和科研项目管理新机制。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技术创新体系,建立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和办法,使科技成果转化更加顺畅,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全民创新意识和科学素养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政策法规不断完善,创新资源要素流动更加顺畅,知识产权得到有效保护,全社会创新活力有效激发。
    2.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结构优化,支撑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显著提升。
    使高新技术产业结构更趋合理,重点产业发展取得较大突破,形成电子信息、生物工程与制药、新能源、新材料、海洋产业、临港先进装备制造、高新技术服务业等优势产业和产业集群,高新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显著提高。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数字北海”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信息化、智能化、网络化水平明显提升;生态环境保护科技水平明显提高,食品药品安全技术和人民健康科技保障水平不断提升。
    3.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建成一批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平台,引进和培养一批高端人才,吸引和聚集一批产业领军人才、创业投资家和创新型企业家。建立起有利于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科技投资多元化、资源配置市场化的区域创新体系,依靠技术创新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基本形成,高新技术引进和研发取得明显成效,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海洋等领域取得一批突破性、前瞻性、具有产业化前景的技术成果。
    4.科技创新公共服务体系和科技企业孵化体系建设更加完善。
    完善科技中介机构服务功能,实现生产力促进中心、创业服务中心、技术交易市场、技术转移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产学研机构等机构的资源整合、系统集成、业务联动、协同服务,为我市企业创新创业提供全方位服务支撑。不断探索政府投资为主、政府与企业共建、企业自建等多种形式的孵化器发展模式,加快推进我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
    5.现代农业科技进步水平明显提高。
    主要优势特色农业技术力争达到全国先进水平,以农业科技园区、良种培育中心、标准化示范基地等为载体,建设一批集研发、示范、生产于一体的名优新品种示范基地。以“互联网+农业”为驱动,发展智慧农业、精细农业、高效农业、绿色农业、休闲农业,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培育农业科技企业,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
    6.社会发展科技事业上新台阶。
    医疗卫生科学研究取得明显进步,环境保护、防灾减灾、文化创意、旅游休闲、公共安全等科学研究全面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