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球网,足球比分网

网站支持IPv6

经过2年努力,目前已基本建成并进入试运行阶段,计划1月中旬正式开园—— 冯家江湿地生态治理项目结硕果

发布时间:2021-01-10 08:48     文章来源:北海日报     作者:韩丹 王国莉     [字体大小:  ]     打印文章

 
绿植环绕的冯家江湿地公园。 本报记者 许振国 摄
  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白鹭翩翩……1月6日上午,当记者走进冯家江湿地生态治理项目现场,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一幅水清岸绿景美的自然生态画卷。沿着江岸边崭新敞亮的步道走下去,路两旁,是各种叫不出名字的绿植花草,不远处,分布有大大小小的塘地和小沙洲,时不时还能看到白鹭翩翩,听到鸟鸣阵阵,三三两两的游客漫步江岸,好不舒适惬意。记者从市住建局了解到,冯家江湿地生态治理项目自2018年12月开工以来,经过2年的努力,项目建设取得良好成效,目前已基本建成并进入试运行阶段,计划1月中旬正式开园。

  众所周知,冯家江流域地理位置独特,地处国家级滨海湿地公园保护区,冯家江上游连接两渠一库,下游出海口东连金海湾红树林保护区,西接银滩国家旅游度假区。一直以来,受污水直排、养殖污染、淤泥沉积等影响,冯家江水质不断下降,湿地植被和水生生物受到侵害。同时,污染物通过冯家江直排入海,对北海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冯家江治理迫在眉睫。2018年,冯家江湿地生态环境治理项目开工建设,总投资22.7亿元,对6688亩冯家江流域湿地进行生态环境治理。

  “冯家江湿地生态环境治理项目,不仅要治污、提升水质,还要注意恢复生态。”该项目有关负责人介绍,在污染治理方面,通过控源截污、内源治理、再生水资源利用、深度净化一体化工程等4个步骤进行水质治理;在生态修复方面,对治理区内渠道、水库、内河和海岸开展治理,最大程度恢复原地形地貌自然地理格局;在植被选育方面,自主培育南方碱蓬、阔苞菊等耐盐碱植物,维护生物多样性。项目实施以来,对恢复自然生态环境、改善城市水环境、丰富生物多样性起到积极作用。

  “这条路是透水混凝土路,可以有效保护地下水;路旁是植草沟,可以净化雨水;前边是雨水调蓄净化塘,是将原有的虾塘恢复成具有雨水调蓄净化功能的塘地。”走在项目区内,记者一边听项目有关负责人介绍这些不容易让人知晓的细节,一边感慨2年来冯家江治理取得的成效,通过截污清淤、红树林保育和恢复工程,冯家江流域的生态环境现已逐步恢复,随着湿地生态环境改善,吸引大批候鸟来此栖息,生物多样性越来越丰富。据不完全统计,项目区鸟类由2017年的136种增加至171种,增加了35种;沿岸滩涂得以休养生息后,沙虫等底栖生物种类不断增多,由2017年的66种增加至89种。

  冯家江治理,不仅生态效益明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也初步显现。冯家江治理带动了周边区域价值的提升,经初步测算仅土地增值将达到200亿元以上。“我们就住在附近,以前这里荒芜一片,现在经过治理,面貌焕然一新,这几天我们每天都沿着步道散步一个多小时呢。”正在冯家江岸边散步的冯女士一边拍照一边称赞这个“为民”的好工程,她说,没治理前,每天绕着江苏路、浙江路散步,现在冯家江治理好了,我们又多了一个休闲散步的好去处。

  “冯家江湿地生态治理项目作为国内首个近海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PPP项目,我们已组织申报了自然资源部生态修复典型案例、自治区宜居城市示范项目。”市住建局有关负责人说,下一步将继续探索总结可复制推广的治理模式和经验,为生态北海建设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