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是第三十二个“世界水日”,3月22至28日是第三十七届“中国水周”。今年我国“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活动主题为“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
近年来,阳西县高度重视农业农村供水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满足各镇灌溉需求,推动彻底解决撂荒耕地问题。通过推动城乡供水一体化和农村供水规模化,着力实现城乡供水“三同五化”。
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期间,阳西县水务局将积极开展普法宣传工作,向城乡群众讲解用水节水相关知识,分享推广日常节水小妙招,旨在营造珍惜水资源、爱护水资源、节约水资源的良好社会氛围。
推进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实现“引水进田,送水到户”
春分时节,阳西农村一派热火朝天的春耕生产景象。水是生命之源,更是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质保障。
近年来,阳西县不断加大水利建设投入,实施了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五小水利”、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农田水利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新建改造一大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蓄水排涝、防洪灌溉、水土保持和城乡供排水体系,基本保障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用水需求。
在推进中型灌区改造方面,阳西县投资5400万元完成了陂底水库灌区改造,恢复改善灌溉面积5.84万亩。目前,该县正在实施新湖水库灌区、木竹根灌区、海陂灌区、塘口引水陂灌区等四宗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项目投资2.36亿元,预计2024年6月底前可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完工后,可恢复或改善灌溉面积7.3万亩。
高标准农田是具有土地平整、集中连片、设施完善等特点的耕地,也是保障农民增收致富的“聚宝盆”。建设高标准农田,引水入渠满足农业灌溉需求是基本前提。为了切实保障农业生产的用水需求,阳西县成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高标建设)工作专班,将发改、农业农村、水务、自然资源等相关部门的力量有效整合,形成合力进一步推进高标准农田的建设工作。
近三年来,阳西县投入8775万元,实施高标准农田项目,已全部完成主体工程建设,恢复或改善灌溉面积3.46万亩。根据规划,“十四五”期间,阳西计划建设规模13个项目4.6万亩,总投资12195万元。
针对排灌不畅、供水设施陈旧损坏等问题,阳西“一渠一策”制定修复方案,利用冬春时节开展水塘河道清淤工作。截至目前,全县已投入资金约300万元,19个水塘共清淤9658平方米,67条河道沟渠共清淤99.995公里,清淤后切实提高了灌溉能力。
近两年来,阳西县共投入约7000万元,对全县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进行建设,通过“引水进田,送水到户”让撂荒地迎来甘霖,成为阳西农民眼中的香饽饽。
在溪头镇?下村番薯种植合作社,渠道供水后可有效满足农业生产需要,撂荒地也被重新利用起来种上了五彩薯。作为该镇特色农产品之一,?下村的五彩薯味道甜、产品附加值高,农业生产用水条件显著改善后,也“救活”了大片撂荒地。该合作社种植面积已超过1200亩,亩产超过5000斤。
河长制促进河长治 绘就河畅水清美丽画卷
碧水微澜、鱼翔浅底、水草丰美、白鹭成群……这是阳西一幅河畅水清的美丽画卷。近年来,阳西县把全面推行河长制作为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在保护水资源、保障水安全、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管理保护水域岸线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以河长制促进河长治。
2023年以来,阳西县河长制工作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思路,深入推进各级河长和相关部门履职尽责,抓实河长制各项重点工作。县委书记、县长亲自带队到各镇开展巡河工作,指导河长制工作。阳西加密县镇村河长巡河频次,县级河长巡河频次由每月巡河不少于1次,调整为每月至少2次;镇级河长由每旬至少巡河1次,调整为每旬至少2次;村级河长由每周至少巡河1次,调整为每周至少2次。
一年来,县、镇、村三级河长累计巡河20016人次,其中县级246次,镇、村两级19770次,人均巡河86.65次,同比增长9.9%,巡河发现问题81个,已销号81个,整改完成率100%。通过坚持系统治理,阳西水环境质量持续提升。2023年,全县5个饮用水源地水质优良率100%,织篢河7条支流水质均值达到Ⅲ类考核目标。
阳西县积极落实《体球网,足球比分网:全面强化各级领导干部河长制工作责任进一步提升治水效能的意见》《阳江市治水责任追究工作意见》,依托“广东智慧河长”信息化平台,提高应对河湖管理事件的监管水平与处置效率。通过将河长制工作纳入绩效考核中,推行“工作述职+年度考核”“菜单式抽查+常态化暗访”“分类奖补+严格问责”等机制,强化制度机制效能。
为了全力做好“清漂”专项行动,阳西县根据省、市河长办的统一部署,按照“属地管理、就地打捞,科学清运、妥善处置”的原则,全面开展河湖水面漂浮物清理整治工作。2023年,全县清理河流411公里,清理水域面积12.738平方公里。
日前,共青团阳西县委员会开展了2024年“河小青”护河志愿服务专项培训活动,旨在更好地发挥志愿者护河作用。通过培训活动,志愿者们了解到生态环境保护的理念,学习了河流巡查与问题识别技能,分享了各自志愿服务经验。据了解,阳西县在册护河志愿者总人数为5809人,2023年开展129场次“巡河护河”志愿服务活动,参与人数6238人次。
高质量推进碧道建设 打造县城滨水活力样板
碧道是以水为纽带,以江河湖库及河口岸边带为载体,统筹生态、安全、文化、景观和休闲功能建立的复合型廊道。近年来,阳西县坚持高质量建设碧道,积极落实《阳江市高质量碧道规划(2020—2025年)》,推进广东万里碧道阳江网建设,全县碧道建设项目纳入省建设规划共52公里。
春日里的县城南湖公园,不仅空气清新、风景秀丽,碧道绵延的景观长廊也成为群众健身休闲的好去处。2022年11月,织篢河碧道(南湖段)建设项目顺利完成,不仅让群众有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也打造成为阳西的新名片。
织篢河碧道(南湖段)建设项目包括清风广场、湿地公园、栈道工程、南湖漂竹河景观桥、南湖高垌河景观桥及堤坝加固、水电工程、围堰及边坡加固、景观绿化、停车场等。建成后,这里从昔日无人问津的一片沿河荒地,变成了阳西网红打卡点,还吸引了许多鸟类栖息,绘就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
织篢河是阳西的母亲河,也是贯穿阳西东西、通山达海的活力通廊。据了解,该县今年将推动织篢河碧带建设项目,将结合织篢河“一河两岸”综合规划开展碧带建设。该项目计划总投资2000万元,计划于2024年内完成项目建设。
织篢河碧带建设项目以织篢河城区段为核心,统筹两岸腹地发展,将两岸街区地块进行整体考虑,西至大垌山路,东至大洲村,划定研究范围总计985公顷,河道总长约11公里。
其中,织篢河碧带建设项目近期以河道整治、生态修复、景观风貌提升、流域综合治理等工程为建设重点,提升织篢河一河两岸沿线的生态承载力和空间品质。中远期以强化河流沿岸建筑风貌、建筑高度、建筑色彩等管控目标为重点,引入优质的文化、商业、娱乐、教育等公共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两岸发展活力,打造县城滨水活力样板。
一线实践
畅通灌溉“最后一公里”
边海村用好水种好稻
春分时节的儒洞镇边海村,这里上千亩的丝苗米种植田地拉开了春耕大幕。当地农户扎实做好育秧等工作,全力以赴打好春耕“第一仗”。边海村的丝苗米品质好,除了品种和种植技术规范之外,也与这里的农业灌溉条件显著改善息息相关。
据阳西县强农粮油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易志强介绍,这里的灌溉用水来自儒洞河边海陂上游的饮用水备用水源地,不仅水质优良,通过灌溉水渠直接引到稻田后,能够有效满足种植灌溉需要。
为了发挥水利建设的最大功效,阳西县把清淤工作作为水利建设延伸,重点清理水利项目辐射地域,切实提高清淤后的河道、渠道灌溉能力。由于水稻种植对水资源的需求较大,该县近年来对陈旧的农田水渠等设施进行修缮,“一渠一策”制定修复方案。同时,出台《阳西县水塘河道清淤工作方案》,明确由县河长办牵头,县丹江水务集团组织实施,各镇各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落实各项任务。
“水稻种植的用水问题解决后,我们合作社做好稻田渠道的清淤工作就可以了。”易志强介绍说,近年来边海村水稻种植的用水需求得到了有效解决,农业灌溉的“最后一公里”也顺畅,为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打下了坚实基础,今年合作社早稻种植面积预计达1100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