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球网,足球比分网

网站支持IPv6

勠力同心战贫困 奋楫扬帆奔小康

——北海市脱贫攻坚综述

发布时间:2021-11-02 10:11     文章来源:北海日报 网络编辑:阮承康     作者:本报记者 蔡志军 麦月 何美 周洋     [字体大小:  ]     打印文章

    今年的国庆黄金周,海城区赤西村里游人如鲫,村道两边的农舍画墙、荷花塘、农耕学堂、草莓园,处处可见前来打卡的游客和市民。“从原先脏乱差的村庄,转变为一个原生态农村特色的‘大花园’‘网红村’,就算再苦再累都值了。”曾担任驻村第一书记的陈振华的话语里,充满了自豪和满足。
    近年来,北海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成千上万名干部群众,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精心组织,精准识别,做到“六个精准”,实施“五个一批”,落实“五级书记”抓扶贫责任,凝心聚力、全力以赴、精准施策、攻坚克难,全面完成79个建档立卡贫困村、13095户55272人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摘帽,如期兑现了向党中央立下的“军令状”和向全市人民作出的“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的庄严承诺,书写了中国减贫奇迹的珠城华章——所有落后村屯与赤西村一道实现了“华丽变身”。
    高屋建瓴 机制保障
    脱贫攻坚战打响伊始,北海市便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和市长担任组长、60多个市直部门主要负责人担任成员的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全市脱贫攻坚工作,形成市、县、乡、驻村第一书记和村党支部书记“五级书记抓扶贫”的工作局面。
    为全面了解全市脱贫攻坚工作进展,市四家班子领导每月深入一线调查研究,经常召集有关部门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建立脱贫攻坚月度汇报会制度,每月召开汇报会听取县、区党政主要领导汇报当月脱贫攻坚落实情况,及时了解掌握各地脱贫攻坚进度,研究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为脱贫攻坚工作顺利推进提供了强力保障。
    与此同时,我市还先后出台了《北海市精准防贫工作方案》《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六项措施》《北海市消费扶贫管理办法(试行)》等30多个政策文件和脱贫攻坚配套行动方案,并与各县、区党委、政府以及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各专责小组、成员单位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严格落实贫困县党政主要领导“不脱贫不调整、不摘帽不调离”和脱贫攻坚“十个不准”工作纪律,成立由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市督考局等部门组成的督查暗访组,定期或不定期对各地脱贫攻坚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查暗访,建立完善“红黑榜”通报制度,对脱贫攻坚工作中落实不力的部门和个人进行约谈、问责,以严格督查考核问责机制倒逼脱贫攻坚工作落实。
    农村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关键靠干部。脱贫攻坚以来,北海市累计派出驻村第一书记175名、驻村工作队员2367名。落实市、县、镇1700多个帮扶单位1.6万余名结对帮扶干部,结对帮扶全市13095户贫困户,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大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目前,全市430个村(社区)集体经济年收入100%达到5万元,提前完成自治区下达的目标任务。其中有86个行政村年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
    大力发展扶贫产业
    带动百姓增收致富
    “我们养的鸽子很受欢迎,销售已辐射到广东、湖南、上海、江苏、浙江、重庆、贵州、江西等8个省市。”在合浦县星岛湖镇采木村委莫垌村和润鸽业扶贫产业基地,养鸽领头人何光东告诉记者。
    何光东介绍,星岛湖镇环境优美,风景秀丽,昼夜温差小,日照时间长,冬季无霜冻,绿色植被多,这些都是适合肉鸽生长的优势。该基地从初始的3000对鸽子发展到如今的5万对,占地面积145亩,建有1.3万平方米共10间饲养棚舍,建设起点、场地规划、养殖程序均符合行业规划及准入标准,是目前广西硬件标准、养殖技术一流的种鸽养殖基地之一。
    小小鸽子,为贫困户插上了“致富的翅膀”。据了解,该基地采取“党支部+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合作经营模式,已承接9个乡镇25个行政村2970万元村集体经济扶贫产业合作资金,接纳入户产业合作资金206万元;辐射全县12个乡镇25个行政村6943户31089人,其中贫困户886户3813人,实现产业年均整体分红300万元以上,带动农户就业收入超过240万元、玉米(饲料)种植增收300万元以上,贫困户脱贫和村集体经济增收效果显著,成为合浦县精准扶贫产业合作示范的亮点工程。
    “一个月收入4000多元,一年近5万元,再加上土地、扶贫等各种分红,比在外打工强多了。”贫困户何叔笑着告诉记者,如今,在基地内就业的贫困户月均收入超5000元/人,部分贫困户建起了漂亮的新楼房。
    扶贫重在扶根,产业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和润鸽业扶贫产业基地是北海市大力打造扶贫产业的一个缩影。
    2016年以来,北海市立足资源,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累计投入资金5.58亿元,谋篇布局围绕“陆、海”做文章,打造五个“万亩产业”基地,扩大产业带贫覆盖面。
    北海市通过压实乡镇书记、镇长和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员责任,围绕“人、规、地、产、城”五要素,抓镇村建设和产业规划,引进龙头企业,发展特色产业项目。全市发展产业扶贫项目共1151个,惠及全市有扶贫任务的24个乡镇(街道)的334个行政村(社区),79个贫困村分别有县“5+2”、村“3+1”特色产业;每个县区都有2—5个县级扶贫产业基地;每个贫困村都有1—4个特色产业、1个有贫困户参加的农民专业合作社、1个以上的产业扶贫基地,2020年贫困户特色产业覆盖率达95.57%。
    随着扶贫产业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日益兴旺。2018年贫困村村集体经济全部达到3万元以上,达标率100%;2019年全部达到5万元以上,达标率100%,提前完成自治区下达的指标任务。2020年全部达到6万元,超过20%的村收入达到10万元。
    在此基础上,北海市积极构建线上线下消费扶贫网络,打开农产品销路。2020年度,启用“政采云”平台乡村振兴(扶贫)馆,上架本地扶贫产品和特色商品200多种,完成交易额达1000万元。创建“北海市消费扶贫线上服务站”,构建线上扶贫产品销售平台,吸引35家企业入驻,有超过1000个单位、2万多名个人注册使用。截至2020年,全市有222个扶贫产品通过认定,销售金额逾2.66亿元,带动超过1.07万户4.7万人的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社会事业大步向前
    河堤环绕江边,在雨季抵挡滔滔洪水守护千百人家;硬底化道路如银色缎带贯穿绿色田野,连接起各个村屯;180余盏路灯在村里主干道排列开来,为凌晨挑担外出的村民照亮前路;小花园、篮球场、文化舞台等文体设施一应俱全,为村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十三五”期间,合浦县石湾镇兵岳村累计投入资金超1亿元,大力推进路、堤、沟、桥、文体设施等建设,一改过去基础设施落后面貌,迎来了美丽蜕变。
    兵岳村,是北海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个样本。近年来,北海围绕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把完善基础设施、补齐发展短板作为改善贫困地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重要途径,筑牢脱贫根基。
    2016年以来全市累计投入资金16.8亿元,实施包括村屯硬底化道路、安防工程、桥梁涵洞等各类基础设施项目2007个。其中,完成农村硬底化道路2128公里,所有贫困村全部通硬底化道路,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受益人口12.54万人,农村贫困群众100%喝上安全水、放心水,农网供电可靠率达到100%,贫困村通宽带比例达到100%。
    号令出、战鼓擂,北海不胜不休,全力以赴补齐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短板,交出了满意的时代答卷。
    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全市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实现了零辍学,控辍保学稳固有力。新建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1619个项目,义务教育学校项目建设扎实有效。补充乡村中小学教师1758人,乡村教师队伍不断扩大。“雨露计划”全覆盖,累计资助家庭困难学生19899人次,累计资助金额2912.84万元,学生资助保障有力。
    贫困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有效缓解。北海贫困群众已参加医保54767人,参保率达到100%。23个乡镇卫生院全部达标,334个政府办卫生室全部达标。战役目标内县级医疗机构能力建设项目2个,总投资近1.27亿元,已全部完成投资建设。创新实施“乡聘村用”,政府办村卫生室乡村医生全部配备到位。
    贫困群众实现住房安全有保障。2016年至2020年,全市共完成农村危房改造工程11595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农村危房改造工程6349户,占比54.8%,累计帮助4.8万名农村贫困群众实现住房安全有保障。
    贫困群众饮水安全全部达标。“十三五”以来,共争取资金4537.61万元,实施农村饮水工程64个,全市贫困户安全饮水全部达标,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5.3%,集中式供水工程水质合格率稳居全区前列。开展地毯式精准排查,建立贫困户安全饮水“一户一档”“一户一表”1.3万多份,推行贫困户免费安装供水管道到户、每月5吨水免费使用配额等惠民措施,建立投诉电话+管水员+农村监督员动态监测机制,确保贫困人口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加强项目建设运行的全程监管,推行“五公开”,落实“三个责任”和“三项制度”,落实工程维修养护资金914万元,组建由当地200多名党员群众组成的安全饮水监督员队伍,全力保障贫困群众安全用水。
    转移就业 兜底解困
    “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增加就业是最有效最直接的脱贫方式。”为促进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我市出台就业扶贫“快餐”服务、就业扶贫解困攻坚行动、就业扶贫车间认定等政策,发挥园区企业吸纳就业优势,围绕企业用工需求开展实用技术技能培训,实施“一帮一”双向服务和“四个一批”工程,多向发力稳就业。
    2020年,全市贫困劳动力实现外出务工就业20815人。共开发有扶贫公益性岗位887个、非固定性村级扶贫公益性岗位1066个、村级临时性岗位474个,共吸纳贫困劳动力2469人。与905家重点企业开展劳务对接,吸纳12338名贫困群众就业。建成扶贫车间42家,带动就业人数4058人。
    合浦县石康镇豹狸村就业扶贫车间自2019年秋季成立后,已吸纳不少村民来工作,脱贫户黄燕平就是其中一个,她说在家门口工作,每月收入2000多元,生活比以前好过了。
    增加就业,切实帮助了贫困家庭增加务工收入;兜底解困,则能够有效保障残疾人等特殊贫苦群体的生活,推动残疾人同步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铁山港区南康镇脱贫户梁德宗的妻子和两个女儿都是重度智力残疾人,贫困重度残疾人托养扶贫试点示范基地在该镇秋风塘村落成后,梁德宗的妻女得以入托,吃住全包,还接受康复训练。梁德宗也被聘为护工,每月有2000元工资。“比在家生活强很多。”梁德宗感慨地说。
    梁德宗一家生活的改善,离不开北海市残疾人兜底政策的大力实施。脱贫攻坚战以来,北海市把贫困重度残疾人脱贫攻坚工作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来抓。全市投入资金0.78亿元规划新(扩)建5家农村托养服务中心,增加床位700张,面向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的失能、半失能人员和特困供养对象,妥善解决农村贫困户和特困人员养老问题。投入3217多万元,兜底解决市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贫困重度残疾人集中托养扶贫基地、辅助性就业爱心车间、精神残疾人集中托管康复基地经费不足的问题。2020年共为全市3.64万残疾人发放补贴资金4952.89万元,其中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1931.51万元,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3021.38万元,实现残疾人脱贫、帮困解困全覆盖。
    回顾脱贫攻坚的伟大历程,回看珠乡大地,曾经的贫困村的村容村貌,贫困群众的生活质量,已然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合浦县,为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工作的有效衔接,全面提升乡村风貌和人居环境,该县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开展“四清一规范”主题活动,各级驻村工作队员、第一书记、帮扶干部、志愿者引导贫困群众,着手打造美丽家园。如今,全县所有曾经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家门前屋后都有个“小花园”“微菜园”。
    在海城区,赤西村曾是唯一的贫困村。从前,坊间流行一句调侃语:“有女不嫁赤西村,天天担水上门吃。”窘境可想而知。如今的赤西村,产业兴旺,群众富裕,村容如画,成了北海的“后花园”、远近闻名的网红村。
    在银海区,海上陆上,特色产业风生水起。该区引进中信国安、山东寿光公司和贵州凤集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一批示范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不仅给贫困群众带来了就业岗位,同时也带动他们发展产业,勤劳致富。
    在铁山港区,海洋牧场蔚为壮观。深水网箱养殖面积达到32万平方米,养殖网箱4500口,年产量4.4万吨,年产值达5.2亿元,是广西最大的网箱养殖基地之一。养殖的金鲳鱼、石斑鱼不仅满足国内市场,还大量出口到欧美国家。产业带动扶贫事业的发展,脱贫户可以到养殖场上班领工资,还可以投资入股,享受分红。
    脱贫攻坚成果来之不易。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征程的起点。跨入“十四五”,站在新的历史交汇点上,全市185万人民将继续铆足干劲、迎难而上,努力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