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球网,足球比分网

网站支持IPv6

激发“空心村”的内在动力

——合浦县石湾镇大田村强党建高质量脱贫纪实(上)

发布时间:2019-10-12 01:12     文章来源:北海日报 网络编辑:黄胜森     作者:韩 丹     [字体大小:  ]     打印文章

过去,大田村委房屋破败,曾有村干部到了村委进不去,发现大门锁锈了,因为经常一个月没人到过;现在,大田村委的办公楼整齐干净,每天都有村干部吃住在村委的产业基地,在村委和大田花谷乡村旅游区间两点一线来回跑。 

过去,大田村就如穷山恶水无人问津,没有产业没有村集体经济收入;现在,大田村走出“产业+旅游”新路子,成了全市乡村旅游的“网红”打卡地。 

过去,大田村没有一条通村屯的硬底化道路,偏远自然村没有稳定供电,村民打井喝水困难;现在,大田村13个自然村基本实现了水泥路村村通,行路难,饮水难,上学难等难题一一破解,2018年底整村脱贫摘帽。 

打响脱贫攻坚战4年时间,大田村从合浦县最贫穷的行政村之一,一跃成为年集体经济收入超过10万元的“网红”村,脱贫速度与脱贫质量令人惊叹。 

近日,记者来到合浦县石湾镇大田村,探访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推动高质量脱贫背后的故事。 

穷根何在:穷山恶水无人来,人口外迁变空心 

大田村穷根何在?群山环绕,无水无田,再加上位置偏僻,交通闭塞,让原本就先天不足的大田,在发展过程中更是难上加难。 

水生财,有水则润泽沃野。南流江穿石湾镇而过,给石湾的其他村落带去千顷良田,却偏偏没有眷顾大田。“大田村与钦州市灵山县、浦北县交界,是石湾镇最偏远的村委,16个自然村散落在面积80多平方公里的群山中,户籍人口1600多人,常住人口900多人。”市纪委常委、市纪委驻大田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黄毅边看地图边给记者换算,这相当于北海市区从上海路到冠头岭的面积,而北海市这么大的面积养活着数十万人口。 

“大田村的名字源于村委周边有一大块平整的土地,群山环绕中这片大田弥足珍贵,于是,村民把这里叫做大田,代表村民对大田的向往。”2015年以前,由于地广人稀且处于山区,村里基础设施薄弱,没有一条水泥硬底化道路,从村里到镇上的墟市,骑摩托车要1个多小时。多年来,村里的青壮年都外出打工,留下的多数是老人与留守儿童,是名副其实的“空心村”。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后盾单位市纪委监委机关举全委之力精准帮扶,大田村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精准脱贫的政策一一兑现,行路难、饮水难、用电难、上学难一一解决,因地制宜发展的特色产业开花结果,走出了“产业+旅游”的新路子。今天的大田,已是旧貌换新颜,不仅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还迸发出追赶小康的蓬勃动力。 

力拔穷根:村干部主动作为,争做脱贫攻坚引路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扶贫开发同基层组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真正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大田村脱贫摘帽的成功实践是这一话语的生动实践。记者在问及大田村为何能成功脱贫摘帽时,黄毅不只一次强调了基层党组织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2015年以前,村委房屋破败,村干部没什么事情也不到村委去,好不容易来一次,走到村委大门,才发现锁生锈了,进不去。”大田村党支部书记余玉斌的这句话给记者留下深刻印象。余玉斌也向记者坦言,2015年以前,村委就像一盘散沙,村干部们各忙各的,不怎么管村里的工作。 

黄毅告诉记者,村干部在村里有威信,有号召力,对村里的情况也比较熟悉。第一书记要发挥作用,关键是要得到村干部的支持和群众的信任。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关键在于激发村“两委”班子的活力。

市纪委一方面及时调整充实帮扶力量,选派熟悉农村工作、会说本地话的班子成员担任第一书记;另一方面,利用村两委换届,积极协调当地党委,把责任心强、群众认可度高的致富带头人选为村党支部书记。

在组建合作社和开展经营的过程中,坚持让村委作为经营主体,由村支部书记担任合作社法人代表、理事长,村委会主任担任副理事长,把责任压实给村“两委”干部。第一书记坚持总揽不包揽的定位,使村干部的主人翁意识和积极性、责任心极大地调动起来。现在,村干部不仅天天到村委,而且吃住都在大田花谷旅游区搭建的临时简易棚里,晚上加班、周末无休是常事。“看着第一书记一心想着发展村集体产业,天天为村里的事奔走,带领村民脱贫致富,我们如果还袖手旁观,什么事都不做就说不过去了。”余玉斌说:“现在村里有了产业,大家信心满满,劲头十足。”记者采访当天,中午1时走进村委,发现两名村干部尚未午休,仍忙着村里的各项事务。在这里,党的组织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和发展优势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此外,记者还了解到,在大田基地建立之初,余玉斌带头舍小家顾大家,把自家的几十吨有机肥无偿贡献给基地种植百香果,还经常自掏腰包为务工贫困户买菜加菜。余玉斌的干事劲头是其他村干部的一个缩影。从事不关己到被动加入再到主动作为,大田村“两委”干部的转变令黄毅动容:“看到村干部的工作劲头,就看到了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未来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