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专题集锦 > 专题回顾 > 2019年专题 > "广东万里碧道进行时"专题 > 工作进展
  • 变水为财 万里碧道催生广东“水经济”

    江河湖泊成为各地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土地价值、支撑产业升级、带动乡村振兴的宝藏

    广州从化流溪河碧道。

    江门城央绿廊碧道。


      目前全省率先建成的773公里碧道已经催生了各地“水经济”的蓬勃发展,无论是珠三角的广州深圳,还是粤东粤西的潮州和茂名信宜,无不通过因地制宜的碧道建设,实现了城市生态环境的优化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江河湖泊从过去花钱治理的对象转变成为各地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土地价值、支撑产业升级、带动乡村振兴的宝藏,形成了一条条各具特色的滨水经济带。

      1997年,改革开放先行地的岭南在治水方面也先人一步,广东抛出《碧水工程计划》,正式开启了南粤大地绵延至今的治水工程。23年后,广东再出大招,省委、省政府出台《体球网,足球比分网:高质量建设万里碧道的意见》,省政府于2020年8月批复实施《广东万里碧道总体规划(2020-2035年)》,将治水多年的成果继续向纵深推进,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理念上走出了广东特色。


      多轮治水为“水经济”奠定基础

      从上世纪90年代广东率先宣布治水以来,每一轮治水工程的侧重点均有所不同,整体看治水进程大致形成了从防御到反攻的变化。

      1997年,广东省政府正式公布了《碧水工程计划》,以三年为期逐步开展治理江河湖库、处理城市工业生活污水、水质保护法规建设等项目。最终总投资超过200亿元、实施了6大项115个子项的系统工程,使境内珠江水系水质得到较好的保护,原来污染情况较为严重的淡水河,石马河、佛山汾江河、广州市区内珠江主干道等水域水质都大为改善。

      而在上述计划到期后,省委、省政府又于2002年底作出了《体球网,足球比分网:加强珠江综合整治工作的决定》,由此开启的一系列整治活动使得在2010年底,珠江流域内所有城市实现了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并且做到了珠江流域所有市县均建有污水处理厂。难能可贵的是,2010年广东珠江流域国内生产总值在比2002年增长2.45倍的前提下,仍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给广东的“十一五”污染减排任务。在前期取得的成绩上,2013年省政府再度公布实施《南粤水更清行动计划(2013~2020年)》。

      2017年,广东在全省全面推行河长制,通过实施河长领衔治水等一系列的流域综合整治措施和生态建设,实现水环境质量重大改善。2018年,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作为省第一总河长、省总河长共同签发第1号广东省总河长令,全面开启河湖治理分“三步走”的战略布局。从1.0版的“清四乱”“五清”专项行动,到2.0版的“让广东河更美”三年大行动,再到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首次提出建设水碧岸美的万里碧道。广东河湖治理实现从1.0版到2.0版再到3.0版的渐进升级。

      2019年,广东正式启动1个大湾区碧道和10个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碧道共11个省级碧道试点建设(总长180公里),进一步探索生态、经济、文化、社会协调发展的治水新模式。

      2020年,全省河湖治理由“专项整治”逐步转入“常态管理”,尤其是集中“清漂”的成效在群众中赢得了口碑。各地累计投入资金11.9亿元,清理水面漂浮物814万吨,清理河道长度5.6万公里、水域面积4679平方公里,基本实现了主要江河湖库无成片垃圾漂浮物的目标。此外,全省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超额完成国家考核要求,全面消除地级以上城市建成区527条黑臭水体、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全部达到或优于Ⅲ类,近岸海域优良水质面积创近5年来最好水平。

      有了广东历轮治水的成果做基础,从前期水治理推进到下一步的“水文化”建设和“水经济”发展就是自然而然的结果。以碧道作为纽带,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和城乡优质生活圈建设也成为新时代广东治水的新抓手。


      “水经济”的不同玩法

      从2019年开始,省内各地市都陆续开展了碧道试点建设,通过因地制宜的治理模式提升了土地的经济价值,把“水经济”玩出了十八般变化。

      在广州从化,沿着流溪河建成的8公里碧道已经变成为著名的“温泉旅游道”。2019年广州从化山地马拉松赛、乐善骑活动、快闪活动和新娘集体“漫”跑活动等纷纷选择在这条碧道上举行,碧道还带动了沿线温泉酒店纷纷追加投资升级改造,擦亮了从化“国际温泉旅游名城”招牌。

      碧道还能成为科技创新的催化剂。深圳的大沙河以碧道建设为契机,经过综合治理实现了从臭水河到网红河、观光河的华丽蜕变,被市民称为深圳的“塞纳河”。如今大沙河碧道两岸已经吸引了众多企业在此孵化成长,一批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相继成立、高端企业陆续入驻,碧道成为深圳独具魅力的“科技创新道”。截至目前,南山区拥有上市企业172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超过4000家,树立起绿色经济发展标杆。

      珠三角地区的“水经济”带动了城市空间景观和产业升级,而粤东和粤西的玩法则更具乡村特色,在这里碧道变得更有乡土气息和民俗味道。

      粤东潮州在建设韩江碧道时,深入挖掘韩江水文化和南粤“左联”、中央红色交通线等韩江红色文化,建成一批具有红色印记和水利特色的景观纪念地,把碧道变成独具魅力的历史文化长廊。这条长廊不仅带动最近三年全市接待海内外游客人数年均增长30%,甚至吸引了一批地标商业开发项目的相继落地,成为城市扩容的新中轴。2020年,韩江潮州段正式通过全国首批示范河湖建设验收。

      在粤西茂名信宜市,这里的碧道“锦江画廊”还成为乡村振兴的有力推手。串联高城水库景区、镇隆古城景区和10条美丽乡村的这条碧道惠及沿线10万村民。“锦江画廊”建成以来沿线景点日均游客量同比增长30%以上,带动沿线1000多名村民就业。


      后期推广仍需多靠市场手段

      随着规模的扩大,未来的碧道还将做到快慢结合,省级相关部门将指导各地在推进旅游公路、景观公路等全域旅游“快进”交通网络建设的同时,完善万里碧道、南粤古驿道、绿道等“慢游”系统的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设施。

      喜欢旅游的市民也可以有体球网,足球比分网的期待。全省体球网,足球比分网的古港古桥古村镇等名胜古迹和地方特色浓厚的龙舟渔歌渔舞、鱼丸鱼饭的制作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将被更好地挖掘和串联,未来碧道周边还会设置体球网,足球比分网停车场和自驾车营地,打造更有人文特色的旅游产品。

      “在后期大规模推广碧道时特别需要注意多元化筹措资金,多发挥市场的作用。”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理事长黄本胜也特别提出建议。

      在他看来,只有采取了市场化产业化的运营模式,有一定收益的碧道项目鼓励采用PPP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这样粤东粤西粤北等财力有限的地市对后期碧道的建设和维护才能持续。

      这一点在目前江门市的碧道试点也已经有了很好的示范效果。

      2020年6月,江门把全市29段共260公里的碧道统一打包,项目总投资约26亿元,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水资源保障、水安全提升、水环境改善、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景观与游憩系统构建五大部分。全部项目采取了整体EPC+O模式(即工程设计、采购、施工、运营一体化的建设模式)实施,最终通过公开招投标由太平洋建设集团等企业单位组成的联合体中标实施,目前已经在紧锣密鼓实施中。


      规划

      到2022年

      广东将建成5200公里碧道,珠三角地区率先初步建成骨干碧道网络。

      到2030年

      全省建成1.6万公里碧道,形成覆盖全省的碧道网络,营造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自然生态。

      声音

      高质量建设万里碧道是广东治水的3.0版本。与过去较为单一的水环境治理相比,万里碧道建设跳出了就水治水的传统模式,转变成为以治水为主,统筹实施乡村振兴、全域旅游、防洪补短板、海绵城市建设、特色航道及“四好农村路”建设等多项目标,水岸共治,最终实现优美生态环境的共建共治共享,形成滨水生态活力的经济带,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理事长黄本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