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碧道试点建设取得良好成效。图为横琴芒洲湿地公园。南方日报记者 关铭荣 摄
“在2035年,珠海计划高标准建设碧道589.3公里,形成‘五脉通海,九湾一岸,两翼协同,碧秀珠海’的空间总体布局。”
12月15日,珠海市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全市高质量碧道规划建设进展及下一步工作思路。记者在发布会上获悉,目前,横琴新区“天沐河+芒洲湿地段”省级碧道试点已完成11.36公里主体工程建设,另有7个市级碧道试点主体工程建设均已完成。
广东万里碧道建设是进一步巩固提升生态优势的重要举措,珠海正构建“碧道+治水”新格局,打造靓丽的水生态名片。
打造“珠海样本”??年底前完成32.16公里碧道建设
蓝天白云,绿草如茵,潺潺流淌的河水清澈见底。两岸郁郁葱葱的湿地、流线型的景观旁边,现代化的高楼拔地而起。这条位于大小横琴山之间、横贯横琴新区的天沐河碧道,正成为珠海的一条亮丽绿轴。
“天沐河+芒洲湿地段”是粤港澳大湾区省级碧道试点。据介绍,目前该试点已完成11.36公里岸线整治、沿河景观等主体工程建设,符合高质量碧道建设要求,并于8月14日通过了省级碧道试点现场评估。
以省级碧道试点为起点,珠海将总结高质量碧道建设模式,打造碧道建设“珠海样本”。为更好以点带面推动全市碧道建设工作,珠海还确定了香洲区香山湖、金湾区三灶湾海堤、二号主排河、红旗河、斗门区黄杨河、高新区东岸排洪渠、鸡山排洪渠、高栏港区连湾涌8个市级碧道试点,其中7个碧道试点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
一张描绘珠海碧道建设任务目标的蓝图正缓缓铺开:根据《珠海市碧道建设总体规划(2020-2035)》,珠海将在年底前完成32.16公里碧道建设;2022年年底前,高质量完成220.9公里碧道建设;2025年,要累计完成碧道建设261.8公里;2035年,计划高标准打造碧道589.3公里。
“珠海将形成‘五脉通海,九湾一岸,两翼协同,碧秀珠海’的空间总体布局。”市水务局总工程师梁杰明介绍,珠海将充分依托“山海相拥、陆岛相望、河湖相映”的山水林田湖海生态格局,立足水治理成效及特点,构建碧道与珠海特色相融合的“碧道+治水”新格局。
挖掘旅游元素??在碧道建设中融入珠海特色水文化
作为旅游城市的珠海,应该如何将碧道建设与旅游发展结合起来,以更好展现珠海本土的文化特色?
梁杰明介绍,珠海将在碧道规划建设中深度融入珠海特色水文化,系统地营造景美、宁静、可亲、浪漫的滨水体验空间,实现共建共治共享,营造大湾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从而进一步促进珠海旅游业发展。“要让珠海碧道成为市民美好的生活去处。”他说。
碧道建设带来的“水清、岸绿、景美”是重要的旅游元素,如何充分挖掘旅游资源,打造水文化旅游精品,珠海已做了不少探索。“一方面,珠海可以利用优美的碧道环境开展各类体育赛事活动,比如前一段时间举办的‘名校赛艇邀请赛’,就让天沐河生态碧道休闲旅游带成为了大湾区的一张闪亮新名片。”梁杰明说。
珠海还推出了一系列以水文化为题材的旅游线路,以打造多元化乡村旅游精品,如斗门区“悠然莲洲美食之旅”、万山区“探寻古韵渔村风貌之旅”、高新区“淇澳红色滨海之旅”、金湾区“民俗民居生态文化游”4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并充分利用斗门镇南门古村、接霞庄等岭南水乡特色的乡村文旅项目,全面打通乡村生态“毛细血管”。
随着珠海高质量推进碧道建设,“美丽乡村”碧道格局也愈发清晰。根据《珠海市推动碧道建设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案》,珠海将围绕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的目标,把碧道建设作为农村生态治理的重要抓手,明确在推动22条样板村打造特色精品村的基础上,重点统筹推进全市示范乡村地区19条碧道建设,形成总长度达189公里的“乡村碧道”。
“珠海要因地制宜推动城镇型、乡野型及自然生态型碧道示范工程建设,实现以点带面、串珠成网的美丽乡村碧道格局。”梁杰明称。
河湖治理3.0版本??推动河长制从“有名”到“有实”转变
“碧道可以理解为继河湖‘清四乱’‘五清’专项行动、‘让广东河更美’之后更高阶段的河湖治理3.0版本。”梁杰明认为,珠海应以碧道建设为契机,把新时期治水理念与河长制工作相结合,推动河长制湖长制从“有名”到“有实”转变,“这是珠海面临的重大机遇”。
在梁杰明看来,一方面,万里碧道是全面推行河长制的一个创新举措;另一方面,河长制也是实施万里碧道的一个重要保障。河长制和万里碧道建设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尖峰大桥断面、虎跳门水道河口断面水质达到Ⅱ类,全市17条城市黑臭水体消除比例100%,53条问题河涌整治全面开工,清理水面漂浮物2.12万吨,入河排污口整治452个……可以看出,作为万里碧道的规划建设基础,珠海江河湖海污染治理已取得一定成效。
除香洲区5条黑臭水体和斗门区沙龙涌,全市共有11条黑臭水体纳入碧道规划建设范围,共计33.85公里。其中,高新区东岸排洪渠、鸡山排洪渠已列入市级碧道试点实施,目前已完成碧道建设主体工程;金湾区南排河、北排河、斗门区五福涌也作为近期碧道建设任务,将在2022年前率先完成从黑臭水体到高质量碧道的蝶变。
然而,河湖治理作为一项长期工程,珠海仍然面临不少挑战。一方面,是水污染防治不够彻底,系统性治理不足,涌渠整治效果反复等根源性问题,另一方面,还有水违法现象未彻底根治,河湖执法监管联动不强,河长制湖长制制度优势发挥不足等问题。
对此,珠海将把高质量碧道建设作为河长制湖长制下一步重点工作。“要强化规划引领,科学有序推进珠海碧道总体规划建设布局;推进省、市级碧道试点建设,以点带面推动全市碧道建设任务落地,实现‘河畅、水清、岸绿、堤固、景美’的河湖治理总目标。”梁杰明说。
■问答
全市设21个碧道特色景观节点
在新闻发布会现场,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就全市高质量碧道规划建设情况接受记者提问。
问:如何理解“五脉通海,九湾一岸,两翼协同,碧秀珠海”的空间总体布局?
答:“五脉通海”指由珠海市境内入海的五条水道,包括磨刀门水道、坭湾门水道、马骝洲水道、鸡啼门水道、崖门水道。
“九湾一岸”中“九湾”指珠海碧道组成中最特色的海湾集合,包括淇澳湾、唐家湾、凤凰湾、九洲湾、拱北湾、横琴湾、新洪湾、南水湾、海泉湾等,“一岸”指由情侣路南北延伸的珠海市整个东部浪漫风情海岸。
“两翼协同”指珠海市东部及西部两翼依据自身实际,推进碧道建设及涉水产业的协同发展。
“碧秀珠海”指以碧道为主要载体,有效链接河湖水系、山、岛、海、湾等生态资源,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水景观点、涉水文化资源点等文旅资源,以及绿道、滨水空间、游憩设施等配套资源,共同组成具有珠海特色的碧道生态网络。
问:碧道和绿道的差别是什么?
答:从对象上看,绿道是打通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陆上景观线路,而碧道则是以水为主线、依水而建的生态廊道。
从侧重点看,绿道强调的是绿地系统的连接性,而碧道强调的是以水环境、水生态、水安全为基础统筹蓝、绿、红三线建设布局。
从数量及功能上看,绿道只有具有一定的规模才能发挥应有的生态、游憩以及社会价值,而单条碧道也能发挥生态、安全、文化、景观以及经济价值,同时兼顾展示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和城市风貌的功能。
问:碧道建设如何串联珠海河湖沿线特色资源,更好助推区域发展?
答:碧道按所处河段分为都市型、城镇型、乡野型和自然生态型四种类型。
都市型碧道依托流经大城市城区的水系建设,强化公共交通设施、文化休闲设施、公共服务功能以及亲水性业态的复合,如横琴新区天沐河、香洲区香山湖。
城镇型碧道依托流经中小城市城区及镇区的水系建设,强调生态、经济功能,突显地域特色,如金湾区三灶湾海堤、斗门区黄杨河。
乡野型碧道依托流经乡村聚落及城市郊野地区的水系建设,尽量维护保留原生景观风貌,减少人工干预,如金湾区红旗河碧道。
自然生态型碧道依托生态价值较高地区的水系建设,坚持生态保育和生态修复优先,人工干预最小化,如横琴新区芒洲湿地。
为营造重点河段特色空间,珠海将规划打造21个碧道特色景观节点,其中,都市型碧道节点7个,城镇型碧道节点4个,乡野型碧道节点4个,自然生态型碧道节点6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