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整治的大沙河水质提升明显,沿河分布100余家上市公司。南方日报记者 朱洪波 摄
“听说深圳治水成效非常好,我们特意组队过来参观,学习治水经验。”一支从天津远道而来的考察队伍正拿出手机在茅洲河边拍照。他们不断赞叹,茅洲河水净岸绿、鱼翔浅底、白鹭翻飞,让人流连忘返。
城市因水而兴。深圳治水,记录了这座城市成长的轨迹。
2019年底,深圳全市159个黑臭水体、1467个小微黑臭水体全面消除黑臭,大批曾经水质不佳的河湖化作城市新的风景线。
年初,深圳明确提出,2020年为“水污染治理成效巩固管理提升年”。深圳将以碧道建设为抓手,打造深圳河湖治理的3.0版。
今年以来,深圳市因地制宜集中力量打造了几条各具特色的样板碧道。笔者实地走访两条具有先进治水经验的样板碧道,领略深圳碧道的风采。
创意设计赋能碧道建设
“家里都不敢开窗,尤其是夏天,气温又高,河流的腥臭在热浪的蒸腾下异常刺鼻。”曾经,茅洲河污染问题成为许多市民的“心病”,这条承载着特区发展记忆的“母亲河”满目疮痍。
如今,经过4年的治理,茅洲河已被重塑为“湾区东岸绿脉、深圳西部门户”。
漫步在茅洲河畔,一栋栋崭新的教学楼映入眼帘,下了台阶,便是环境优美的河岸步道。谁曾想到,这里原本是一块工业园区,一条市政路将河岸与园区分割,嘈杂的车流、刺鼻的味道都曾让这一带的居民不敢靠近茅洲河半步。经过改造后,未来这里将作为中国科学院深圳理工大学的过渡校区,成为茅洲河沿岸一处绚丽的标志性节点。
“碧道的内涵应该是‘治水治产治城’三维共治,通过优化区域生态环境,复合利用流域空间,从而提升城市功能,加快产业结构转型。”深圳市茅洲河流域管理中心主任曾亚向笔者介绍茅洲河碧道的设计理念。他认为,河流的治理最终是要服务于这座城市的,碧道的功能便是实现人与自然、科技和谐共生。
沿着蜿蜒的茅洲河一路向西而行。河道内偶尔分布绿洲,流水区宽窄、深浅不一,“经过设计,优化流水区的流速和流向,提升鱼虾螺贝的复育和密度,也便于白鹭、水鸟于水上栖息。”曾亚一路向笔者解释河流的设计细节,以近自然的手法对茅洲河进行生态修复,打造都市生态河流修复样板。
夜幕降临,璀璨的夜景灯光照亮茅洲河畔的左岸科技公园。这里原是一座物流园区,东临茅洲河。改造之后,闪烁着科技的光芒。
曾亚提到,左岸科技公园是由著名建筑设计师章明教授一手设计。从光明科学城上方俯瞰,代表科技的橙线与代表生态的蓝线交叠串联,连接着城市功能区与河岸开放游憩景观区,呈现出一座座设计感十足的V字形桥,仿若置身未来的科幻世界。这里目前已成为光明区一处颇具活力的网红打卡地。
从工业河到智造河,体球网,足球比分网:茅洲河变迁的场地记忆被一一记录在茅洲河展示馆内。
茅洲河展示馆的前身是由40多家小散污危企业聚集的工业楼,通过改造后,将展示、科普、办公融于一体,集中展示了茅洲河污染治理的历程、经验、成果以及未来蓝图。目前,该园区紧扣绿色发展理念,大力引入科研机构和科技企业入驻,打造“水—产—城”相融的智创高地,努力向“文化及产业廊道”的定位进军。
今年,茅洲河共建成12.9公里碧道试点段,预计将在近期正式开园,拉开深圳千里碧道建设的序幕。根据未来规划,茅洲河将建成全线31.3公里的碧道,并且实现深圳与东莞两岸共建。到2025年,深圳将在全省率先高质量建成1000公里碧道,形成生态美丽河湖新格局。
生态长廊让碧道与城市对话
水,是流淌的都市之魂。古往今来,名城与河流之间,酿造了多少繁华和文明的历史。
傍晚时分,大沙河两旁的栈道刚被一场秋雨冲刷干净,空气中弥漫着青草芬芳。
“河堤拆除了,河水变清了,沿着两岸的栈道奔跑,感觉河流离市民更亲近了。”家住在南山区珠光村的李先生每天傍晚都会来大沙河畔跑步锻炼。他回忆起10年前的大沙河,连用了三个“不”来形容昔日的场景,“不敢闻、不敢看、不敢靠近,就像一条臭水沟。”
全长13.7公里的大沙河,北起羊台山,一路顺势南下,流经西丽湖、大学城、高新区、科技园等极具代表性的城市节点,注入深圳湾,几乎贯穿南山区。
“随着近几年的治理,大沙河的水质逐渐改善。如何提升河流景观,让居民更加近水、亲水,成为了大沙河碧道建设的新起点。”深圳河湾流域管理中心大沙河管理工作负责人丘伟青介绍,如今大沙河平均每1公里投入约1亿元的资金,以打造生态长廊为着力点,让市民亲近河畔,让碧道与城市对话。
深圳首创引进物业管理模式进河道,借鉴优秀物业公司的先进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我们以科技化的手段实现对所有水体的全天候、全覆盖、无死角巡查管理,促进河道管养由传统管养向生态管养转变。”深圳市华润物业管理公司的陈腾飞负责大沙河的管理运维。
目前,大沙河生态长廊已经发展成为占地约100公顷的新河滨公园,形成了一片穿过城市西部的碧道生态景观。
从深南大道至入海口处,河流水面宽阔,自行车及步行道贯通两岸,周围环绕着众多商业写字楼,据统计约有100多家上市企业坐落其中。
宽阔、笔直的水域是水上赛艇、龙舟赛事的理想活动区。就在今年7月25日,2020深圳市水上运动节暨和鹭城市联赛在大沙河激情上演。
漫步大沙河畔,仿佛置身在都市“塞纳河”,行人匆忙的脚步变得轻缓,目光变得悠长深远。
按照《深圳市2020年碧道建设计划》,像茅洲河和大沙河畔这样的碧道,今年深圳将开工建设240公里,建设碧道项目共55个。
深圳将以碧道建设为抓手,打造深圳河湖治理的3.0版,编制《深圳市碧道建设总体规划》,构建“一带二湾四脉八廊”的碧道总框架,将深圳的碧道建设成“安全的行洪通道、健康的生态廊道、秀美的休闲漫道、独特的文化驿道、绿色的产业链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