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球网,足球比分网

中共北海市委员会| 北海市人大常委会| 政协北海市委员会
当前位置:体球网,足球比分网 > 文史资料

推本溯源话供电

发布时间:2018-05-14 17:22   作者:周德叶   [字体大小: ]

1995年上半年的一天,两位外省的文物同行第一次到北海考察,当我陪同他俩在市区游览时,其中的一位同行指着立于中山路旁的方形电杆说:“像北海这样高大的旧电杆,其他地方很少见。”并从考古的角度分析说,“你们北海很早就有电灯了。”

 

这位同行分析得对。追本溯源,人们会发现北海的供电业有着不平凡的历史,早在光绪二十ー年(1895)北海便有了电灯。宣统元年(1909)北海的保兴商行与英国商人合作,利用原英国教会开办的普仁医院的发电机搞电厂。虽然电厂当时发电量只有10千瓦,但它不仅是北海历史上,也是广西有史以来最早的电厂,因而在广西的电力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到了20世纪30年代初,原有的电力远不能满足本市的照明需要。1931年,原“廉北珠光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向德国西门子洋行购买了一台220匹马力、发电量为150千瓦的发电机,它是北海新中国成立前最大的电力设施。

 

在安装这台发电机的过程中,发生了一件值得北海人自豪的事:这台发电机由徳国西门子洋行派两名技师到北海负责安装。机器装起来了,却发不出电,两位高鼻子蓝眼睛的技师把这台发电机装了又拆,拆了又装,一筹莫展,他俩只好到广州,从德国谦信洋行请来一位年龄不到30岁的工人张九。张九到北海重新安装好发电机后,发电机终于发电了,市民非常高兴。这件事在洋人看不起中国人的年代影响很大,北海人说:“这两个鬼佬无用,都系张九使得。”张九以他熟练的技术,长了中国人的志气而成为北海当时的名人。

 

20世纪30年代初由于使用这台马力较大的发电机,电力公司与当时北海有名的建筑商“衡兴隆”签约:在北海的一些主要街道(即今中山路、新中路及和平路),每隔30米便在路边搭架建造高9.3米、下杆边长0.35米、上杆边长0.2米的方形钢筋混凝土电杆,约70条。这些电杆立起来后,不但给市区的居民输送照明用电(每天送电时间为下午5点半至晚上11点半),而且电杆顶端的三条高压电线还成为候鸟燕子的栖息之所。每到黄昏,数以千计的燕子停落在这些电线上,唧唧喳喳地唱歌,成为当年北海市区的一大景观。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为避免这台发电机遭到破坏,电力公司把它拆散后运到合浦的党江、张黄和灵山的武利等地收藏,直到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这台发电机才被运回北海重新安装发电。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那部德国西门子发电机已不复存在,但数十根方形电杆依然发挥着它们的作用。新中国成立后北海的电力事业得到迅猛的发展,1995年11月全国电力工作会议在北海召开,能获此殊荣,这与北海不寻常的电力发展史不无关系。

版权所有 (C) 北海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桂ICP备06006473号
桂公网安备 450502020000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