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球网,足球比分网

中共北海市委员会| 北海市人大常委会| 政协北海市委员会
当前位置:体球网,足球比分网 > 文史资料

北海合浦海上丝绸之路史(二十一)

发布时间:2009-11-26 10:58   作者:   [字体大小: ]

北海合浦海上丝绸之路史(二十一)

作者: 来源:北海日报 字数:8570
    合浦汉墓出土的小摆件。
    合浦古窑址出土的制陶工具至今还完好无损。
    广西合浦汉墓群发掘收获颇丰
    12月9日,考古人员对汉墓进行清理挖掘。从2003年11月开始,文物工作者对广西合浦境内的汉墓群进行了一次大规模抢救性挖掘。据介绍,此次发掘汉代和三国时期的古墓共10座,其中,小孩墓、古墓柱洞、金色谷壳和华南地区首匹大型青铜马等为这次发掘的重大发现。
    合浦汉墓群是一处包括汉代社会各阶层的墓葬群,总面积约69平方公里,包括墓葬近7000座,现已发掘400余座。
    大洋网讯 近来连续报道的合浦风门岭古汉墓考古,9日爆出重大发现:前一天刚刚发掘出的半个马头和半个马身的大型青铜马,还拉着一套罕见的青铜马车。至9日下午5时止,青铜马车已在白膏泥中露出部分轮廓。据现场考古专家称,这是我国岭南地区乃至整个南方地区在发掘古墓中首次发现青铜车马,考古意义极其重大。
    据合浦县博物馆一位负责人称,1971年广西文物工作者在合浦望牛岭发掘了一座郡守级人物的大型古汉墓,出土了轰动一时的国家一级甲等珍贵文物铜凤灯。眼下正在发掘的这东汉早期大型土坑木椁墓,是继32年前望牛岭大型古汉墓发掘之后,合浦古汉墓群中发掘的规模最大的古汉墓。整个墓区包括墓室和墓道,墓室长7米,宽4.6米;墓道宽2.5米,长近20米,为斜坡型。此墓规模宏大,随葬品丰富,根据目前发现的情况,正在发掘清理的只是该墓墓室的器物室,棺室还未清理到。估计除墓室外还有一个前室。现已决定将墓道也全部打开,估计墓道里也有珍贵随葬品。因工程量大,大约要5天以后才能打开墓道。
    目前正在发掘清理的器物室里,应放置着一个装置随葬品的大木箱子,而且是分上下两层的,上层放置青铜器,下层放置陶器,在白膏泥中和器物旁边,还能看得到箱子的木屑和油漆的痕迹。整个岭南地区至今已发掘了3000多座古汉墓,但从未发现过铜车马。这座古汉墓中发掘出的一匹青铜马已经全部露出泥土,青铜马高93厘米、长80厘米。青铜马车只露出车厢的一角,根据目前状况判断,应是两轮车,但到底有几匹马几辆车,目前还是个未知数。据汉书文献记载,汉代不同级别的人物,配置的车马数量是不同的。由于目前还未清理到棺室,墓主人随身佩戴的物品还未清理到,因此墓主人的身份、性别尚不清楚。
    但估计墓主人随身佩戴的物品里,应有官印或私印等印章,只要发掘清理出印章,墓主人的身份便可明了。但目前可以推测,有铜车马随葬的,定是有特殊身份之人,而且还不是一般的官员。现场有文物工作者猜测,墓主人可能是流放边关的皇亲国戚或者王侯之类的人物。
    近日,广西区文物考古工作队在对合浦古汉墓进行抢救性发掘时,发掘出一座罕见的汉代婴儿墓葬。据考古专家称,这是在两广地区首次发掘出婴儿古墓。据悉,广西区文物考古工作队在合浦古汉墓发掘工作中收获颇丰,至12月4日,文物考古工作者已发掘了十几座东汉古墓和西汉古墓,出土了陶仓、陶灶、陶井、陶盆、陶瓮、铜镜、琉璃珠、薰香炉和已经碳化的香产等珍贵文物。继上次在一夫妻合葬墓中发现了黄澄鲜亮的稻谷壳后,在已发掘出的10来座汉代成年人墓葬中,竟有一座汉代婴儿墓葬。这座婴儿墓位于合浦古墓群范围内四方岭的一片木薯地中,埋藏较浅,是一座袖珍砖墓,墓坑高30厘米,宽28厘米。这座婴儿墓未发现婴儿骨头和盛婴儿骨头的器皿,仅发掘出一个陶罐。
    
广西合浦古汉墓考古珍品频现出土实心大青铜牛
    继出土青铜马后,广西合浦风门岭6号古汉墓日前又首次出土了保存相当完好的两只华南罕见实心大青铜牛与一只汉代大陶缸。据专家介绍,和以往发掘的木墓(即土坑墓)相比,风门岭6号墓做得颇为讲究,墓室的上下前后左右都用白膏泥涂封;墓顶上的回填土用黄土层层夯实,结实度很高。该墓后室右侧安葬着一名女性,据考古专家判断,是富贵人家的贵夫人,身高约l.6米,头部有石膏粉,估计是用于防潮,左右手部位均有串珠手链、银戒指。墓里还有铜马车、铜鸳鸯、铜马、铜灯、铜杯、铜碗、陶罐、陶灶和银碗等随葬品;使专家们惊讶的是,有一个青铜吊桶外表缠绕着金黄色的藤编,距今近2000年了,却一点也没有腐朽。
    日前连续报道的合浦风门岭古汉墓考古,17日进入尾声,广西文物工作队按照中外文物考古专家们前日上午现场“会诊”后开出的“方子”,给出土的文物打上石膏,连同文物底下的泥土一起搬取,搬取工作今日可结束。据文物考古专家介绍,损坏的文物大部分能够修复。
    据广西文物工作队队长蓝日勇介绍,经初步清点,6号古汉墓共出土文物150多件,计有青铜、陶器、金器、银器、玉器、水晶、琉璃、玛瑙、钱币、骨头、头发、粉末等多个品种,其中最珍贵堪称国家级文物的,是那套青铜车马和那对青铜水牛,这3件文物在南方均为首次出土,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蓝日勇队长笑道:已有文物贩子对青铜水牛估价,认为每头青铜水牛至少价值600万元人民币。”其实国宝级文物是无价之宝,如何估价都不为过。因为它们是研究当时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工艺、生活和风俗的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      合浦汉墓考古新发现 千年黑发将“说出”墓主人特征
    新桂网—— — 《广西日报》合浦1月17日讯 汉墓里发现两根头发!12月16日下午5时15分,经自治区考古人员初步鉴定,这两根头发为墓室主人又一重大发现。据介绍,有了这两根头发,就定出墓主人去世时的年纪以及血型、性别等问题,解开墓主人特征之谜。
    截至l2月16日下午6时,6号汉墓已发现青铜长颈壶、青铜鼎、青铜盆、青铜镜、铜钱、陶屋、陶提筒、五联罐、泥制冥币(在合浦首次发现);金戒指、银戒指;还有为合浦汉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提供重要佐证的舶来品琉璃珠、水晶玛瑙;青铜车马(华南地区首次发现)、特大陶瓮、实心铜牛(广西首次发现);墓主特征。
    从现场器物种类和摆放位置看,墓主人下葬时,应该头部置于石膏枕上,头旁边有其生前钟爱的铜盒,从枕头部旁边出土的莲花底座铜瓶初步判断,该墓室主人可能已开始奉承刚刚传入中国的佛教;墓主人下葬时,手戴玛瑙、琥珀、玉珠的两组串饰,手指戴有银戒和镶有金箔的铜戒指,下葬时手执玉管;两脚底下堆满了铜钱,放有玉璧。除了这些,随葬器皿多为碗、盆、罐和女性常用生活用品,没有发现刀剑等明显表明男性身份的葬品,鉴定墓室主人应该是相当富有或者权势家庭的贵妇人,身高在1.60米左右。
    在最近4天的发掘中,重大发现仍不断出现。l2月12日,发掘出土一个置于外方内圆青铜水井中的青铜器。不同的是,这个水桶周围裹住一层藤条编织而成的藤筐,令人惊奇的是这个经历近2000年的藤筐竟然完好。l2月15日,考古人员在该汉墓的墓道内,又发掘出一长4米、宽1.8米、约2米高的祭祀坑,这是国内罕见的于墓道底部建祭祀坑的的型制汉墓。更令人惊奇的是,就在这个独特祭祀坑中,考古人员发现一对实心铜牛(约0.4米),一只陶瓮(高0.55米、上口径0.3米、最大腹径为0.45米),是目前广西发现最大的汉代陶瓮,也是广西首次发现的陪葬品,在国内也属罕见。
    
“青铜车马”首现华南合浦汉墓发掘填补考古空白
    新桂网—《广西日报》合浦12月10日讯12月9日下午,刚刚从合浦县风门岭6号汉墓出土的一套青铜车马,让正在进行汉墓发掘工作的自治区文物队队员一阵惊喜。这是我国首次在华南地区发现完整青铜车马,同时也是11月上旬以来在合浦进行近年最大规模汉墓发掘工作的又一重大发现。
    青铜车马作为陪葬品在汉代一直是一种权势和财富的象征,在国内考古中多见于中原地带,华南地区曾出土过小型象征性青铜车马相关构件,此次完整青铜车马的出现填补了这一地区考古发现的空白。记者在发掘现场见到,这匹青铜马高约0.9米、身长约0.8米,神态栩栩如生,其身后0.5米处一个半露于土层中的车厢依稀可见。
    此次发掘的汉墓墓室长7米、宽4.6米、高7米,墓道长约15米、宽2米.这也是30多年来仅次于1971年望牛岭西汉晚期大型土坑墓(长7.8米,宽5.1、米,高8.8米)的合浦汉墓。目前已出土大量的珍贵文物有:青铜鸳鸯、青铜长颈壶、青铜鼎、青铜盆、青铜镜、铜钱、陶罐、陶壶、陶屋、陶提筒、五联罐、泥制冥币(在合浦首次发现);金戒指、银戒指;还有为合浦汉代海上丝绸路始发港提供重要佐证的舶来品琉璃珠、水晶玛瑙;最为特别的便是青铜车马。器型丰富,做工精湛,从器物和殡葬方式来判断此墓为东汉早期墓,距今近2000年,墓室主人身份还有待确认。
    
广西发掘合浦汉墓有五大收获
    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工作队对合浦县境内汉墓进行近年来最大规模抢救性挖掘,共发掘10座汉代、三国古墓。其中小孩墓、古墓柱洞、黄澄澄的谷壳、建立古墓划分标尺和发掘6号汉墓成为此次考古发掘五个重大收获。
    在合浦县廉州镇罗屋村,一座南北朝向,长2米、宽52厘米、内长1.77米、内宽28厘米、高30厘米的小孩墓,让文物工作者兴奋不已。墓葬很完整,有前后室,还有一小节墓道。这是岭南地区第一次通过科学挖掘发现的小孩墓。小孩的厚葬,说明了当时的文明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已相当高。在一座成人墓葬,专家发现了10个柱洞,基本对称地分布在墓室东西两侧,口径15—55厘米,深度5—25厘米之间。这也是岭南首次发现。在县城西南部风门岭,考古人员发掘4座汉墓,第一座是个夫妻合葬墓,先打开的是女墓室,整体很完好,所有随葬品摆放很整齐,只蒙上一层薄薄的尘土,墓顶没塌,这在合浦古墓发掘中十分罕见。谷仓与陶井、陶灶是汉墓中常见的陪葬物,但见女墓室陪葬物陶仓里的稻谷,黄澄澄的新鲜如初。在一个香炉内,文物工作者还发现了碳化的香料,原产地为马来西亚、印尼、泰国一带,这印证了历史上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友谊。合浦汉墓群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当地发掘的400多座古墓中,出土了上万件文物,遗憾的是没有把东汉和三国的文物系统地区分开来。通过这次发掘,有希望把东汉和三国墓的划分     建立一个标尺。现场考古人员告诉记者,三国墓的墓砖比东汉的大,墓道比较短,不及墓葬的开口。后室接受面部分侧有砖柱。从随葬品来看,三国已没有东汉的厚葬之风,简约之风逐步盛行,铜器越来越简单,而陶器则越来越精致,比东汉高一个档次。在风门岭发掘大型的一座,尽管一侧因挖掘受损,但整体还较完好。其做法相当讲究,做工精致,应该是很高级别官吏的;墓壁很直,每25厘米夯一层,夯窝非常清晰,防潮措施很严密。墓道和墓室之间有一个沙槽,沙槽下面是一层白膏泥。距墓室开口1.9米的深度有一个陶罐,应是东汉早期的文物。这种形式的墓葬在东汉早期的中原已经消失,而在南方还存在。考古专家将这座汉墓编号为6号墓。
    
广西汉墓出土新鲜如初的稻谷壳
    考古人员日前在发掘广西合浦县一座汉墓时,出土了作为陪葬物的稻谷,黄澄澄的谷壳新鲜如初,令人称奇。这样的现象在以往的发掘当中从未见到过,但究竟是什么原因使这些谷壳能够保存得如此新鲜目前还不清楚。
    这些谷壳盛放在一个陶制谷仓内。谷仓与陶井、陶灶是汉墓中常见的陪葬物。在一个香炉内,考古人员还发现了碳化的香料。这种香料曾在广东的汉墓中出土过,它的原产地为马来西亚、印尼、泰国一带。考古人员据此判断这是“一个殷实人家的墓葬”。
    这次发掘的是一座男女合葬砖墓,初步判断为男墓的东侧墓室已经坍塌,并被盗掘一空,考古人员发现了一支盗墓者留下的铁凿;而可能是女墓的西侧墓室则完好无损,陈列的陪葬品除了陶仓、陶井、陶灶外,还有陶盆、陶瓮、铜镜、琉璃珠等,均按原状摆放。以前在汉墓中很少发现陶井井盖,现在才揭开这个谜,有些汉墓陪葬时陶井没有井盖。
    广西合浦县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合浦汉墓群所在地。
    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当地发掘的400多座汉墓中,出土了上万件文物。在合浦县博物馆展出的一个出土的密封青铜酒器中,仍盛着半罐产于2000年前的酒。
    
2003年12月18日合浦汉墓发掘再爆料千年青丝飘动,青铜汉俑安然
    新桂网—— — 《广西日报》合浦l月17日电 “考古发掘不止,新闻报料不断”,12月17日合浦风门岭6号汉墓又一重大发现再次印证这一说法。当天上午一尊高10厘米左右的青铜俑在考古人员的精心发掘下再现人间。
    这尊青铜俑是在墓室器物室的下部发现的。高约10厘米,呈半蹲立状态,左腿曲立、右脚跪地,铜俑左手扶住一块铜板,因建筑施工原因,铜俑右手下半截被铲坏残缺。记者看到,这尊青铜俑虽腐蚀较为严重,但其形态仍然逼真可认,乍一看去就像一位正在浣洗的妇人。
    在12月17日的器物清理过程中,在祭祀坑中发掘的两件高约20厘米、长约40厘米的实心青铜牛憨态可掬。一头牛脊凸出略微雄壮的牛为雄性,另一头为雌性。据《周礼》记载,古代殡葬祭祀有相当严格的等级制度,随葬祭祀品一般有猪、羊、鸡、牛等牲畜,其中以牛为最为隆重,风门岭6号汉墓两头实心青铜雌雄牛的出土为墓主人显赫身份再添重要物证;记者看到,在放置棺木的范围内,只有唯一一只拳头大小的小陶碗,碗口圆润、厚度均匀、陶质细腻。此陶碗应属东汉早期陶艺精品,墓主家人将其置于棺木内可见其珍贵:在备受关注的青铜车马车厢上,考古人员清理出于鹅、鱼、青蛙等铜饰。值得一提的是这只青蛙铜饰与镶嵌在铜鼓上代表壮族图腾的青蛙形状基本相似,是历史的巧合,墓主人是1700万壮族同胞的先民?考古专家说这还是一个谜。
    从精美的铜镜到晶莹剔透的水晶串珠,从神气活现的青铜马到健硕的雌雄铜牛,从工艺精湛手掌大小的带釉陶碗到肚量宏大的巨型陶瓮,再加上历经千古完好如初的墓主人黑发以及缠绕于青铜水井上纹质如初的藤筐……合浦风门岭6号汉墓出土的珍贵文物囊括了铜器、漆器、陶器、玉器、藤器、水晶、琉璃、镏金等诸多种类,其墓道形制之独特、器物种类之丰富、研究价值之高引起了考古学界极大的关注。
    17日上午,正在参加华南和东南亚史前考古纪念暨甑皮岩发掘30周年活动的中外专家以及南宁的文物专家40多人,不约而同地赶到了合浦,一睹这些稀世珍宝芳容。日本考古学者西村昌也对这些精美绝伦的文物不住地啧啧称奇;越南国家社会科学与人文中心考古学院前院长阮文好先生表示,合浦与越南汉墓考古发掘中一些相近的青铜物以及琉璃、水晶、玛瑙串珠的一些相近特征,也证明中华文化的博大。广西文物考古工作队队长蓝日勇研究员认为,从这座墓里发掘出土的许多器物不仅创下了多个广西考古之最,而且更加丰富了合浦汉墓文化的内涵。
    
发掘10座汉墓,专家谈合浦发掘五大收获
    从11月上旬开始,广西区文物工作队在合浦县境内对汉墓进行一次近年来最大规模抢救性挖掘。这次共发掘10座汉代、三国古墓,收获颇丰,小孩墓、古墓柱洞、黄澄澄谷壳、建立古墓划分标尺和发掘6号汉墓成为这次考古发掘五个重大收获。
    
一、夭折小孩进行厚葬
    这次抢救性挖掘,首先在合浦县廉州镇罗屋村展开的,用7至8天时间挖掘了4座古墓,最让文物工作队兴奋不已的是一座南北朝向,长2米、宽52厘米、内长1.77米、内宽28厘米、高30厘米的小孩墓,墓葬很完整,整个岭南地区首次发现”,熊昭明如是说。据介绍,这是第一次通过科学挖掘发现的,以前连资料记载都是空白。
    汉代风行厚葬,哪怕是一般人,生前所住可能很简陋,但死后下葬的地方像宫殿一般讲究,墓室富丽堂皇,活人不如死人风光。这些都是指成人而言,但小孩如此厚葬是罕见的。南方秦汉考古权威人士、广州市考古研究所所长冯永驱闻讯也兴奋不已:据我所知,广东境内都没发现过。”他表示近期要到合浦看一看。
    刚开始发现这种墓葬,考古人员按照惯例推算有     三:一是二次葬,即起棺后,将死人的骨头重新安葬;二是假墓,即真墓的“克隆版”;三是小孩墓,因为挖下去发现只能放下一个小孩,而且不是入棺而葬,还有随葬品。这座墓虽小却“五脏俱全”,有前后室,还有墓道一小节。但是。千百年来,包括现在,人们对夭折的小孩都会“草率”了事。有专家分析,小孩的厚葬,说明了当时的文明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已相当高了。
    这座小孩墓距成人墓100米左右,按照当时墓葬形式是个缩小版。尽管有小孩厚葬的发现,但由于无棺材的痕迹,究竟是裹布而葬还是裹席而葬,无法判断,只能推测是个殷实人家的小孩夭折后的墓地。
    
二、豪华墓葬发现柱洞
    在罗屋村一座成人墓葬的发掘中又有重大发现,墓室两侧有10个柱洞。洞内有木质灰黑色粉末,洞边沿土质质量松软。
    这些柱洞,分别在墓室东西两侧,基本对称,口径15—55厘米,深度在5—25厘米之间。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这个县先后发掘了大大小小数百座汉墓,却没有发现哪座有柱洞的。考古专家称,这也是岭南首次发现。
    如此看来,这样豪华的墓葬是比较少见的。据推算,这10个柱洞是用于墓室上方搭建棚架之类,来支撑重物的。
    遗憾的是,这座古墓已被人盗过,剩下很多陶片等器物,可以想象这座墓的主人随葬品是相当丰富的。
    
三、随葬谷壳新鲜如初
    在县城西南部风门岭,考古人员发掘4座汉墓,第一座是个夫妻合葬墓,打开女墓室,很完好。所有随葬品只蒙上一层薄薄的尘土,整整齐齐地摆放在那里,连墓顶都没有塌下来,这在合浦古墓发掘中也是罕见的。
    而男墓室就没那么幸运了,被盗墓者破坏得一塌糊涂。考古工作队员还发现了一支盗墓者留下的铁凿。
    在女墓室,随葬品陶仓里作为陪葬物的稻谷,黄澄澄的谷壳新鲜如初。除谷仓与陶仓、陶井、陶灶外,还有陶盆、陶瓮、铜镜、琉璃珠等,均按原状摆放完好。其中淘井还意外地发现有井盖。
    以前在汉墓中从未发现陶井的井盖,现在这种说法变得清晰起来了。那就是,陶井附带井盖是极其稀罕的。
    另外,在一个香炉内,文物工作者还发现了碳化的香料。这种香料曾在广东的汉墓中出土过,它的原产地为马来西亚、印尼、泰国一带,这便印证了历史上中国与东盟各国的友谊源远流长。
    
四、东汉、三国墓葬划分标尺
    以前,人们在发掘古墓时一不小心就会将汉墓和三国墓“混为一谈”。通过这次发掘,有希望把东汉墓和三国墓的划分建立一个标尺。三国墓的墓砖比东汉的大,墓道比较短,不及墓葬的开口。后室的前门两侧有砖柱。从随葬品来看,三国时已没有东汉的厚葬之风,简约葬礼逐步盛行。另外,到了三国,随葬的铜器越来越简单,而陶器则越来越精致,比东汉时高出一次档次。
    
五、合浦汉墓考古又有收获 男性墓找到了
    昨日,记者在合浦风门岭汉墓考古现场了解到,经过数天的钻孔探测,考古专家猜测的6号墓附近的男性古墓已经找到,就在6号墓北面20米左右,可能跟6号墓的规模不相上下。专家推测这个墓的主人与6号墓的贵妇可能是一对夫妇。6号墓的墓道是正西向,这个墓的墓道是西北向。此外,在6号墓室的墓道中已发现有一个高约40厘米的陶瓮,这个陶瓮因底部已破裂成几块,目前已用白胶纸捆封住;在陶瓮的旁边有两个一立一侧的青铜动物已露出一角,但由于上面有当年装载这对动物的木箱炭化物糊住,未能肯定是什么动物。有关人士观察在墓室前墓道中的这个10多平方米的区域内,有火烧痕迹,加上新发现的器物,推测可能是当年祭祀墓主人的地方。
    2001年,为配合某单位基建,广西文物工作队会同合浦博物馆在城南约4公里的九头岭发掘墓葬6座,除一座为明代墓外,其余均为东汉墓。墓葬有砖室墓(4座)和砖木合构墓(1座)两种,所出土的器物共211件(组),绝大部分出自分别代表这两种型制的保存完好的M5和M6a,其中陶器l27件,铜器57件(组)、铁器14件、滑石器3件。此外,还有金戒指、银戒指、银手镯、骨刀、石砚及一大批饰品,品种丰富、数量众多。不少属于精品。在墓葬型制上,这次发掘填补了合浦汉墓乃至两广汉墓一些型制上的空白,更难得的是这批墓葬给我们建立了当地东汉墓与三国墓分期的标尺,如M6a、M6b出土的B型II式、III式、D型和E型陶壶,A型II式、III式、8型II式、IIl式、C型、D型陶罐等器物在属于东汉前期的M5中都没有出现过,差别十分明显。此外,墓葬中还出土了数量可观的黄金、水晶、玛瑙、琥珀、琉璃珠饰品,对于研究汉代合浦海上丝绸之路及海外贸易等有重要意义。
    罗屋村汉墓发掘是配合罗屋村村民住宅建筑的抢救性考古发掘项目,于2003年11—12月进行,共清理墓葬6座,均为砖室墓。该处墓葬被盗扰较为严重,随葬品多已无存,甚至连铺地砖都被撬走,从墓葬形式及有限的出土器物特征来看,年代应为东汉晚期,甚至可能延至三国。本次发掘有两个新的发现:其一,在M3墓口两侧发现两列纵向柱洞10个,排列整齐,两两相对,这应是墓室上方搭建棚架的遗存。其二,墓区西边的M6,游离在墓群之外,其平面呈长方形,盖顸平铺,墓室长1.75米.宽仅0.3米,高仅0.2米,其内除一小陶罐外,未见其他遗物,这座小型墓葬的主人应为一孩童。这些发现为广西汉墓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l991年7—8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工作队会同合浦县博物馆为配合县粮食局直属仓库的库房建设在城南约2公里的母猪岭发掘墓葬6座,编号M1一M6。这批墓葬的规模较小,属中、小型墓,均为砖室墓,分属东汉中、晚期,其中M2、M4、M6为单室墓,MlM3为双室基,M5为带通道的双室墓。除M1外,其余5座都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这批墓葬出土的随葬品种类以陶器为主,水晶、玛瑙、琥珀与琉璃珠等饰品较多,铜器、金银器和石器较少。随葬物虽然不多,但其造型、装饰等均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为合浦东汉墓的分期提供了重要资料。
    (《北海合浦海上丝绸之路史》是由合浦县人民政府、北海市地方志办公室编,主编:史璠 执行副主编:范翔宇 本版连载文章未经著作人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

版权所有 (C) 北海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桂ICP备06006473号
桂公网安备 450502020000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