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球网,足球比分网

中共北海市委员会| 北海市人大常委会| 政协北海市委员会
当前位置:体球网,足球比分网 > 文史资料

北海合浦海上丝绸之路史(二十四)

发布时间:2009-12-17 10:56   作者:   [字体大小: ]

北海合浦海上丝绸之路史(二十四)

作者: 来源:北海日报 字数:8206
    
    
    
    合浦是海上丝路始发港所在地,古代丝绸贸易带动了当地丝绸业的发展,合浦丝绸的生产贸易在史书中屡有记载。《岭南代劄》记述:雷、化、廉州有织匹,幅长阔而洁白细密者,名曰慢吉贝。幅粗疏而色暗者,名曰粗吉贝,有绝细而轻软洁白,服之耐久者。”这些被叫做慢吉贝的丝织物“间以五彩,异纹炳然”、五色鲜艳”,又被称为“朝霞吉贝是也”。宋代合浦丝绸的生产贸易盛况,在宋人的笔记小说中,还记载有外方使者来到廉州时,以自产的丝绸赠与廉州友人。得到了廉州友人回赠的中国丝织物后,皆拆取色丝,而自织衫”。
    在明《正德明令典》中记载中,廉州府要向朝廷定期定量进贡棉花、土绢、葛布、麻布和络布,种植桑树的指标是10000株以上。
    光绪十五年(1889年),清政府在两广大力推广蚕桑种养,并由官府广泛印发《蚕桑辑要》和《种桑育蚕谱》等书,多方购置养蚕器具及缫机发放到州县,还施行了免税政策,廉州府成为重点示范地区之一。在朝廷的大力推广下,廉州丝绸产品出口又创新高,当年出口生丝5400余斤,得到朝廷的专门奖励。据史料记载,为了鼓励乡民大种其桑,大养其蚕,官府还编制《种桑歌》到处传唱。
    烟草业的发展也是其中之一。古代珠乡烟草业的生产经营不但时间早,规模大,而且还有独特之处。
    早在清末民初,合浦的烟草业就成为一个主导产业,仅廉州市区埠民街一带就有烟铺30多家。这些经营烟草的商铺成了当时廉州城内的首富之家,如南华、绍泰等商号,都是因为经营烟草产品而富甲一方,当地民谣有云:再有钱也富不过绍泰,屋再大也大不过南华,由此可见烟草业发展的状况。
    古时廉州烟草业的生产经营以烟丝生切为主,这主要是为了满足人们“水烟筒”的需要。所谓生切,是指烟叶经晒制后直接切丝包装出售。这种烟丝味较重,一般是烟瘾较重的人使用。熟烟则切丝后再回炉烤焙,这种烟丝味醇香,适合一般烟民使用。厂家为了吸引烟民,有时还在烟丝中加进某些香料,称之为“顶熟”。
    到了民国之后,珠乡的烟草生产和经营有了新发展,有些大的商铺如绍泰、永泰、南华等,开始引进机械设备生产卷烟。开始时是用木制卷烟机,生产的卷烟品牌有万花牌、标准牌、老头牌和长城牌。其中以永泰烟铺的规模最大,该商铺拥有近60台木制烟机,最高日产量达500条(每条十包),可以算得上是龙头企业了。当时廉州城内的烟铺月总产量达60000斤,产品销往钦州、防城、上思、海南岛、百色等地,廉州因此成为烟草产品的集散中心。
    烟草不是合浦本地原产作物,是从美洲移植过来的。合浦从什么时候起本土开始有烟草种植业,缺乏详细的史料考证,一直是一个待解的课题。直到1980年底,文物部门在对合浦上窑遗址进行发掘考古时,挖掘发现了3件陶瓷烟斗,烟斗背后有“嘉靖二十八年四月二十日造”的铭文,证明合浦在明代就有大量烟草种植了。
    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根据有关资料显示,中国种植烟草是在明嘉靖年间(1522—1566),是从海外首先传人合浦沿海地区之后,再传至广西各地。合浦上窑考古发现的瓷烟斗,已被证实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最早的烟斗实物。
    在合浦上窑发现的这3件瓷烟斗呈深黄色,形状不一,风格各异。烟嘴和烟径为曲尺状,制作工艺较粗糙,估计是为供给当地普通烟民使用的,因为有钱人家是用玉制的烟斗。而且3件瓷烟斗的比例也不相同,显然是为了满足不同年龄的烟民而设计的,显现当时的烟民数量已相当庞大了。从瓷烟斗到卷烟生产,印证了合浦烟草业发展的历史进程,从另一个侧面反映珠乡先辈的创造能力和包容开放意识。
    合浦自古是媚川育珠之地,地灵人杰,汉代多有名士风流佳话,如众口皆碑的“珠还合浦”的孟尝、廉州留名”的费贻、铜柱封疆”的马援等,都是史书典故人物。除此之外,汉代合浦名士还大有人在,虽然他们的名气不如孟尝、费贻、马援三位先贤那样,他们的事迹能载史册。
    姚文式 合浦人,史称其“雅好诵读,博通古今”。东汉未建安中(201—211)因才学出众被举荐为茂才,尔后官至交州治中,这是刺史府中一个属官。姚文式随交州刺史步骘到南海巡视。初到南海时,步骘登上山冈,遍览地形后,感叹地说,南海土地丰腴,无怪乎南越王赵佗选择这里作都城了。随即又问同行的属员,有谁知道当年赵佗的都城在什么地方。同行的属员没有人能回答,只有姚文式从容答道,秦二世时,南海尉任嚣病危,召龙川县令赵佗委以兵权,任嚣病卒后,赵佗自任南海尉,起兵占据岭南三郡,设南越国,并在番禺建都城,方向即在今州城东北三十里处,那里还建有一个朝台,表示归汉后朝拜汉王的意思。”步骘听了姚文式的回答后,派人去搜寻,果如姚文式所言,于是就在赵佗南越古都原址“遂直城郭,以建州治,绥和百粤”。这就是广州城初建时的一段佳话。史书因此誉称为“文式之功也”。即是说,广州城能在南越王故址建成,是姚文式的功劳最大。
    张重 字仲笃,史称其“笃学善言,为岭表望士”。即是说,张     重是一个好学之士,且又才思敏捷,善于辩论,是岭南一带的知名人士。当时由交州刺史推荐,在日南太守府中做一名文书之类的属官。有一次,张重写了一份奏章送到洛阳王宫,汉明帝见张重身材矮小,于是就开玩笑说:你是那个郡的小吏呀?”张重听了之后大声说:我是日南郡官吏,不是小吏,皇帝用人是量才而用呢,还是按他的骨肉重量来使用?”汉明帝听了,心中暗自称许张重的善辩口才。
    第二天上朝,汉明帝与群臣论议完朝政之后,想起了张重的善辩,于是又问张重:你们日南郡的人,都是向北边看太阳的吗?”张重马上回答:大汉朝有雁门郡,也有金城郡。但雁门并不是把大雁堆起来作城门,金城也不是用金砖砌城墙。只是地名方位而已。臣居住在日南,也是一个地名,并不是在太阳的南边,也不用向北边看太阳呀!”汉明帝听了张重的回答之后,更加赞许他的才思敏捷,赐给他大量的财宝。自此之后,每逢有什么疑难答辩之事,汉明帝都会召张重上殿应对,对张重的才能多加倚重。
    尹牙 凭自己的才能从下级官吏做起,一直升至郡主簿。汉代郡的主簿参与郡机要事务,总领府事,相当于一郡的副职也即是太守的助手。尹牙在任期间,深得太守的信任倚重,府衙有什么重大事务都全权委托尹牙处理,尹牙因此对太守常存有感恩之心。一天,尹牙见太守在府中悲叹,于是就问:太守你如何悲叹,是不是有什么为难的事解不开心结呢?”太守告诉尹牙,自己的父亲被朝中权奸张太尉迫害致死,杀父之仇未报,因此惭愧悲伤。尹牙听了之后,征得太守同意,穿起佣人衣服,去张太尉府中应征当个杂役,经过3年的潜伏待机,终于杀了张太尉,并将张太尉的首级取下,回报太守,但尹牙依然被捕入狱待斩。尹牙忠勇报恩之事传到皇帝那里,皇帝为尹牙的忠勇而感动,于是赦免了他的死罪。
    李祖仁 因他的品行高尚,郡人将他居住所近的江名为慈廉江。
    丁茂 丁茂则因善孝行而被郡中吏民敬重。他为母亲守孝筑坟,坟台四周有白鹿陪伴左右成为千古美谈。
    孟尝 一代名臣,珠还合浦”的典故就是因他而名扬四海,千古传承。
    孟尝是浙江会稽人。他的仕途是凭实力一步一步升迁至合浦太守的。
    他由科举茂才出道,做过县令,是经推荐考核才当上合浦太守的。
    孟尝少年时便显露出过人的才能。同乡有一寡妇至孝,侍奉姑婆过世之后,被小叔诬陷入狱。而县官又不加细察,偏听偏信,寡妇竟被判死刑。孟尝为之申冤至太守衙门,寡妇终得平反。此事在乡间传为美谈,由此亦见孟尝胆识。孟尝后经州郡考核推荐,由县令直接升任合浦太守。在任期间,因其廉洁勤政,革易前弊,去珠复还,遂有“珠还合浦”这一千古传奇典故。
    据《后汉书·循吏列传》记述,孟尝回乡后“隐处穷泽,身自耕佣。领县士民慕其德,就居止者百余家”。从这段记述可知,孟尝“被征当还”后,隐居在偏僻的山泽之地,开荒垦地,自食其力。他是在太守任上病辞“被征当还”的,却连基本的养老保障也没有,这是不正常的。更有意思的是,领县的士民敬慕孟尝的道德风尚,数百人迁来与之为邻,使得一个荒野山泽成了“就居止者百余家”的村庄。如此高风亮节的一代名臣,却不被朝廷启用,这更是不正常的。
    孟尝有一个同乡名叫杨乔,当时在朝廷中担任尚书之职,这个职务相当于今天的中央政府部长。杨乔对孟尝所遭受的待遇深感不平,为此,他先后7次向汉桓帝上书,请求恢复孟尝的职务。但是,始终都不被采纳,孟尝依然过着隐居农耕生活。
    杨乔也是一个骨气之士,忠直良臣。于是他愤而再次上书给桓帝,为孟尝申述,奏章中说:尊贵的皇帝,我今天不惜冒犯天颜,再次向您推荐原合浦太守孟尝,虽然预料到这次也是徒然的,但我还是要说的。
    孟尝仁义凛然,品格出众,清行出俗,能干绝群,在合浦为政期间,使得去珠复还,当地的老百姓奉他为神明,设祠拜祭。他在太守任上,合浦珍珠完全由他掌握,积聚财产易如反掌,但他却能只身一人抱病回乡,洁身自好,至今靠开荒种田过日子。这样的忠臣得不到任用,就像珍珠被弃之于草莽之中,朝廷的宝物被掉进臭水沟。我对此甚是感到伤心欲绝啊!如果像孟尝这样贤臣忠良都得不到皇帝您的任用,我却能伴随在君王身边,真使我万分羞愧!这种用人现状不改变,只能令忠贞之士远离朝廷,到时,皇帝您身边的不都是一些用鸟毛装扮成凤凰,用假珠来当作上品珍珠,用油漆涂过的朽木之辈吗?我先后七次向您推荐孟尝,并不是因为我与孟尝的同乡关系,而是为了向朝廷推荐人才,树立起良好的用人风尚啊。请皇帝看在孟尝祖宗三代都是为国牺牲的忠臣之家,他本人也有“去珠复还”的美德政绩,恢复孟尝的官职,让他为朝廷争取体球网,足球比分网的民心,建树体球网,足球比分网的功德吧!然而,桓帝听任宦官乱政,自己却沉湎于声色美酒,不理政事,奏章多为阉臣把持,杨乔的劝谏自然也呈不到桓帝的面前。
    直到孟尝70岁病逝于隐居地,始终都得不到启用。杨乔则因为不肯做桓帝的驸马而绝食自杀。
    苏东坡 宋元符三年(1100年)一月,宋哲宗驾崩,宋徽宗继位,诏令大赦天下。苏东坡时在天涯海角的海南岛任琼州别驾(州长官的佐吏,也称通判,正六品),当他接到大赦令量移廉州(移是古代官员调任的一种程序,即到某地等候任用,量移廉州”即到廉州等候任用)时,已是5月底6月初了。在惊喜悲欢之余,他挥笔写下了《移廉州谢表》(下称“谢表”)一文以表达他的心境。
    “谢表”是用骈体文写成,颇具“赋”的格调。全篇用了大量修辞的手法,在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作者思想情感的同时,犹显作者的作文功力(苏东坡是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使读者从中体会到如同开闸泄洪般的悲欢离合。“使命远临,初闻丧胆,诏词不达意温厚,顿返惊魂”,仅16个字,写尽了苏东坡悲喜跌宕的心境。他为什么听到了使臣来到的消息,会“初闻丧胆”呢?原来,苏东坡在海南谪居,正是他宦途生涯中的第6次贬斥,每一次     贬斥都将他驱向更偏僻的地方。此时是身在天涯海角的海南儋耳,再有皇命无处可避,心疑只有杀身之祸,这就是苏东坡“初闻丧胆”的原因。
    苏东坡1100年农历5月24日横渡琼州海峡,经廉江,6月19日才到廉州。在廉州的日子里,是苏东坡人生最后的快乐时光,他在珠乡人民热情好客的氛围中度过了2个多月,和珠乡士民一起欢度中秋节,写下了称赞廉州龙眼、合浦月饼等多篇诗文,还在游览海角亭时即兴挥笔书写“万里瞻天”4字。后人多以为这是苏东坡盛赞海角亭的海天一色美景,其实读了《移廉州谢表》之后,方可顿然洞察苏东坡书写了“万里瞻天”的情怀,原来,他老人家心中的“天”就是“遥瞻日月之光”中的“天子”皇帝。这才是《移廉州谢表》留给后人对“万里瞻天”真实注解。
    公元1100年农历六月,苏东坡获赦北归,从海南儋州启程至廉州的途中,他先后写下了《移廉州谢表》、书合浦舟行》、与秦少游书》等文,表达了获赦的心情和北归的向往。久经磨难的一代文宗,在这些文童中慨叹:天未丧斯文,吾辈必济”(书合浦舟行》)。从中看出,珠乡廉州在苏东坡的心中,是一个吉祥福地。
    路博德 西汉西河平州人。元鼎五年(前112年)秋,时为卫尉的路博德被任命为伏波将军,率领楼船将军等出兵南越征讨南越宰相吕嘉的造反,经过一年多的战斗,于元鼎六年(前111年)冬平定了叛乱,统一了岭南。汉武帝以岭南地划合浦、儋耳、珠崖、南海、苍梧、郁林、交趾、九真、日南九郡。据史书记载:路博德不但行军布阵作战勇敢机智,且又爱护士兵,体恤民众。因此岭南“越索闻伏波名”、城皆降伏波”。路博德在合浦汉武立郡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费贻 东汉南安人,西汉末年,王莽专权,天下大乱,群雄割据。时公孙述据四川为王,闻费贻贤名,多次请之出山相助。费贻不愿为割据势力卖力,于是跑到深山隐居。公孙述派人跟踪邀请,费贻就把漆树汁涂在自己身上,使皮肤过敏感染成癞疥状,还披发佯逛逃避。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王朝后,立即去请费贻出山,并任命他为合浦太守。费贻任合浦太守期间,勤政有为,爱民廉洁,他把中原的农耕技术带到合浦,亲自教合浦民众耕种,修渠筑坝蓄水,并和老百姓在一起耕田建屋,同吃同住,得到了民众的爱戴和拥护。费贻离任赴京之日,合浦士民不忍让其离去,扶辕百里相送至一山下,才依依不舍泣别分手。费贻离开合浦后,民众为纪念他治理、开发合浦的功德,便把泣别分手的大山取名为“廉山”,把所在的田垌称为大廉垌,把合浦江(汉时又称“瘴江”,明代称为西门江)改名为廉江,把费贻在合浦带领民众所挖的井称廉泉(今合浦县城体育场内,汉时称甘露井)。唐贞观八年(634年),唐太宗因合浦境内有廉山、廉江,便将合浦郡改为廉州,取意为“弘扬廉洁勤政吏洽之风”。
    薛综 三国沛郡竹邑人。少年时便跟着族中亲人避战乱来到交州定居。曾官至五宫中郎将,黄龙三年(231)任合浦太守,期间参与平定交州叛乱和征讨海南(珠崖、儋耳)作乱等重大战事,为稳定边疆、开发建设合浦做了大量有益的事情。他还敢于直言吏治制度上的弊端和对官员的腐败行为提出抨击。三国三足鼎立之际,岭南一带是吴、魏激烈争夺的地方,鹤蚌相争几年间,孙吴与司马炎为争夺地盘,在合浦发起了4次大战役,周边的太守、长吏等趁乱“多自放恣,故数反违法”、侵虐百姓,强赋于民”,黄鱼一枚收稻一斛”,致使“百姓怨叛”、流离丧亡”,薛综对此直言上书吴王孙权,请求采取严厉措施整肃吏治,以防止“群恶日滋,久远成害”,得到孙权的赞赏和支持,有效地压抑了贪官污吏对民间的掠夺。薛综由于治理合浦有功,于赤乌三年(234年)升任尚书,赤乌五年(236年)兼任太子少傅,第二年春病卒任上。
    陶璜 字世英,丹阳秣陵人。在东吴孙皓据有交州合浦时,曾任苍梧太守,期间因与司马炎军队相争兵败而退保合浦后,陶璜从合浦海路出师收复了被九真太守董元占领的交趾(今越南),陶璜被任命为交州刺史。陶璜在合浦期间,关心珠民生活,体恤盐工艰苦,史书称其“周穷好施,能得人心”,接着又以合浦为基地发动攻势收复被司马炎军队占领的失地。
    孙皓欲升陶璜为武昌都督,但交州、合浦一带的“士民请留璜以千数,于是遣还”,即是说千多士民拦住陶璜不让其上任武昌都督,孙皓只好让陶璜留任交州(合浦郡属交州地辖)。280年,吴后主孙皓投降了司马炎,孙皓手书陶璜归晋。司马炎仍然留用陶璜,在交州任职,并封宛陵侯、冠军将军。陶璜向司马炎上书,反映“合浦郡土地硗确,无有田农,百姓难以采珠为业,商贾去来,以珠换米,而吴时珠禁甚严,虑百姓私散为珠,禁绝来去,人以饥困”。建议晋武帝司马炎对合浦开放珠禁,让商旅往来,使珠民能够以珠换取粮食及其他生活用品解决饥困。司马炎听从了陶璜的建议,开放合浦珠禁,使合浦珠市得以恢复,珠民有所营生。陶璜在交州、合浦先后30年,“威恩著于珠俗。及卒,举州号哭,如丧慈亲”。
    苏缄(宋)字宜甫,晋江人。以进士第入仕,以战功任库都     监,熙宁初年(1069--1076年)任廉州知府。八年任邕州知府,因守城拒乱携全家36口共赴死难,悲壮至极。宋神宗亲自为之悼念并追赠奉国军节度使、谥号忠勇。
    危佑(宋)元祜元年(1086年)任廉州太守。他在廉州太守任上清廉勤政,带领民众修建廉州城墙,廉州城池由是始成。廉州吏民见危佑日夜辛劳,便主动集款请工匠打造一把扇柄上镶有珍珠的聚珠扇送给他。危佑对送礼者说:我在廉州当太守,却在百姓面前摇着这把镶着珍珠的扇,这不是使我个人愧对廉州的名称,愧对廉州的百姓吗?我在廉州当太守,就要牢记廉州名称的来历,只有爱惜百姓,才能对得起先贤,对得起廉州百姓的期望,又怎能以聚珠扇炫耀而忘了自己的职责呢?”危佑说完之后,把聚珠扇退还献扇者。危佑在廉州太守任上,坚持“名与是州符”成为千古美谈。
    张夔 宋高宗时的廉州通判,也是著名的廉吏良臣,有“名著南天”之誉。他在廉州为官期间,廉州生产沉香、黄金,张夔负责监管这些事务的经营,他却始终一尘不染,两袖清风,政声卓著,分毫不取。他还深入到民间,劝农垦耕,史称“一时治境安宁,人民安居乐业”。高宗皇帝曾将他的名字书写在屏风上,并赐“名著南天”匾额。
    范 木亨(元)江苏人。元佑年间任监察廉访吏,巡察岭南吏治,于元佑三年(1316年)到廉州视事,亲历民间探访吏治,主张“驱去流俗之态,涵养孤忠之气”。并寻访海角亭旧址于荒芜乱水之间,嘱咐郡吏重修海角亭,并为之题写“重建海角亭记”,使海角亭得以重见天日,传续后世,功德在焉。
    李逊(明)江西南昌人。史称其人一生不畏权贵,刚直不阿,景泰五年(1454年)任廉州太守。时值朝廷滥采合浦珍珠之际,派太监驻合浦珠池逼采珍珠。监采太监谭纪为中饱私囊而仗势贪赃枉法,欺诈掠夺民间珠宝,不择手段驱赶珠民到深海采珠,导致了“十万壮丁半生死”、以人易珠”的惨剧。李逊与谭纪力争,并上书朝廷指出谭纪逼采珍珠的恶行。后遭谭纪诬告李逊聚众谋反,将李逊逮捕入狱。李逊在狱中仍然坚持揭露谭纪残害珠民的罪恶,为明代宗朱祁钰获知,便下旨将谭纪收监,为李逊平反,复任廉州太守。李逊为民请命,不惜以身犯险,忠直爱民的品德被后世代代敬仰。李逊调离廉州后,百姓为他立祠祀之,李逊在廉州任上,重建还珠亭。
    林富(明)嘉靖初任两广总督。目睹合浦珠民采珠之艰险及珠池太监逼采的苛刻,先后两次上书嘉靖皇帝,要求停止滥采珍珠,撤销太监监守珠池的弊制,开放珠池让百姓自由采珠谋生。林富以两广总督之高位敢为廉州珠民犯颜请命,廉州民众为之建祠以作纪念。林富之子林兆珂后来也任廉州知府,他继承先父清风,体恤民情,为珠民请命。
    张岳明 嘉靖十四年任廉州知府,是最为史家称颂的清廉良臣之一。他在廉州知府任上励精吏治,以仁为本,除暴安良,严于法制。他察访民情,引导农民开荒拓地,兴修水利,引进桔槔运水方式,教殊民改用吊桶汲水、车戽浇田,促进了农业生产,使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史书称,时廉州府的水利设施,十有八九是张岳所建。张岳注重文化教育、改学宫、立课程”在廉州府城新建了县学宫一座,施行教化,大振士风。《明史》记载张岳,居廉四年,未入一珠”。他离开廉州府前,家人向他提出请求,想见一见合浦珍珠,他才向府库借出珍珠让家人看了之后,当即归还府库。由于他的清廉勤政,张岳离开廉州后,廉州民众为之建“张岳公生祠”以纪念他。张岳有一句为官名言:用民一钱,如针刺吾体血,吾不忍也。”由此体现出廉山吏风的高风亮节。
    康基田(清)号茂园,山西兴县人。进士出身,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任廉州知府。康基田是史载在廉州建树最多的清廉勤政地方长官之一,康基田在任廉州知府期间,一个重要的政绩就是敢大刀阔斧地整治吏治之风,对那些“暴横为民蠹”的官员,“列其罪状、惩其首恶”。他还亲率城中军民修建排水工程,到农村去访贫问苦,兴修水利,其在任上扩建了古卫民圩(今廉州东圩),建商铺百多间,让老百姓开展商贸为业。在全廉州府推广蚕桑种养,鼓励农民学习抽丝织布,还大量印发种养蚕桑书刊,教导农民学习新技术。他扩建了海门书院,设立奖学机制,还捐款重建文昌塔、东坡亭、东坡塘,在重建东坡亭和东坡塘工程中,发掘了已被埋没的东坡井,使之得以重见天日,传世至今。康基田还主动裁减自己的俸禄来作海门书院的办学经费。康基田治理廉州期间,史称“农桑负盐之利,甲於他郡”、岭外诸郡之莞枢”、“东南富繁之地”,对康基田的评价是“政清刑简,爱民礼士、体察民情、清风惠政,人所乐道”。去任之时,城中吏民倾城相送,攀辕百里随行。
    合浦的历史人文史迹在以合浦为始发港的海上丝绸之路的社会经济发展、文化积淀长河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北海合浦海上丝绸之路史》是由合浦县人民政府、北海市地方志办公室编,主编:史璠 执行副主编:范翔宇 本版连载文章未经著作人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

    

版权所有 (C) 北海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桂ICP备06006473号
桂公网安备 450502020000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