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球网,足球比分网

中共北海市委员会| 北海市人大常委会| 政协北海市委员会
当前位置:体球网,足球比分网 > 文史资料

北海合浦海上丝绸之路史(二十八)

发布时间:2010-01-04 10:50   作者:   [字体大小: ]

北海合浦海上丝绸之路史(二十八)

作者: 来源:北海日报  字数:8021
    
    廉州骑楼老街。
    合浦民间歌舞老杨公。
    古珠池边的古珠贝堆遗址。
    万灵寺的住持觉慧法师当时虽然并不了解达摩的身世,但知是从天竺(今印度)远道而来的佛教僧客,十分热情去接待。除了安排上好的僧房给达摩一行住宿之外,每日都去向达摩请教佛教礼仪和佛经要义,还盛情邀请达摩为寺中僧人及信众开讲佛经。达摩感于觉慧法师的真诚,同时也为实践此次中国之行传教讲经的意愿,于是就在万灵寺设坛讲经宣法,接连几天向寺僧和几百信众宣讲了《大明智经》和《密宗心经》。为了解决因语言的障碍而可能造成的某些失误,达摩还专门用梵文默写了《密宗心经》全本,通过行觉翻译成中文后,留给万灵寺作功课范本。接着又将礼佛的程序和礼仪详细录出,通过行觉一一转述给觉慧法师。合浦佛教寺庙参照梵文诵经及早、晚课或举行礼佛活动的程序即由此始。并且也为道教寺庙所相沿。
    达摩在万灵寺住了一段时间后,因赶着去建康(今南京)赴梁武帝萧衍的参禅之约,择定吉日便要启程了。临走前,在觉慧法师的陪同下,专门在万灵寺前的放生池旁种下缅茄树和芒果树各一棵。接着,又专程去东山寺拜谒参禅,为东山寺书写了“即事多欣”(意为理解佛的精妙是快乐的)题词。该题词后由东山寺僧人制成匾额,悬于殿堂。达摩离开合浦后,觉慧法师描绘了达摩的画像挂于禅房。到了明朝弘治年间,该画像被刻于石碑之上,并题名为“达摩讲经图”。后来几经变故,万灵寺废弃,达摩讲经图”毁损,不知所终。“即事多欣”匾在清朝被一人家收藏后也不知流落何处。而当年达摩种植的芒果树则于康熙年间被珠城民众移植于重建的宋慈云寺即今保子庵门前。至今,这棵芒果树依然长势茂盛,成为珠城一景。
    保子庵香芒树传奇 前来保子庵拜佛的居士和信众们,走到保子庵门前,都会被门前的一棵树冠巨大的芒果树所吸引。这棵芒果树名叫“香芒子”,据传是达摩来合浦时亲手所植。当年,达摩搭乘印度商船沿海上丝绸之路航线来到合浦始发港后,便乘兴登岸到寻访廉州古城的知名寺庙。达摩到万灵寺、东山寺传经讲佛之后,还在万灵寺门前亲手种下了一种芒果树和一棵缅茄树,由于这棵芒果树所结的果实特别甘香,当地人便将这棵香芒果树命名为香芒子。后来,万灵寺在战火中遭到毁坏,湮没了。只剩下这棵香芒子树依然顽强地生长着,到了清康熙初,珠城尼师妙禅在慈云寺旧址重建寺庙后,改名为保子庵,珠城民众便将原万灵寺前的香芒子树移植到保子俺门前。如今这棵香芒子树的树干二人合抱不过,树冠巨大,浓荫覆盖,与保子庵相照应,成为一组亮丽的古刹景观,同时又是城中居士信众和街坊邻里歇脚乘凉的天然“大凉亭”。
    由于香芒子树的树干高大,树冠宽阔,来到保子庵山门前总会对之刮目相看。当顺着树干向上看的时候就会发现,整棵香芒子树的树干和枝桠上,都长满了一串串的“树瘤”。不经意间将眼光停留其间,总使人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再细看时,原来这些树瘤极似一个个正在打坐的僧人,密密麻麻的树瘤各不相同,就如姿态各异的罗汉在打坐。这些“罗汉”或垂首闭目,或盘腿屈膝,有的似在用手搭起“遮阳”远望,有的则似阅读经卷,心意形神之间仿佛见到维妙维肖的达摩面壁。芒果树干长出的树瘤,是一个自然生态现象,一般树较老的芒果树都会在树干上长出一些树瘤或树结,但像保子庵门前的这棵香芒子树这样,除了树干之外,连枝干也长出如此相似“罗汉打坐”的树瘤是极为少见的。而且,这棵香芒子树是长在街道中,周围又都是水泥路面,移植几百年间,尚能保持如此强盛的生命力,确实令人叹为观止。
    达摩在合浦的事迹,记录在清人所著的《金陵小识》、萍踪小礼》等书中。
    保子庵法师昙云舍利传奇 昙云法师俗名无考,廉州镇人,生于光绪三十年(1904年)。出生不久母丧,三岁时父死,幼年便饱历孤苦凄凉。所幸,得到了廉州准提庵尼师的救助,为其安葬了父亲之后,又将她收留在庵中抚养,从三岁进入准提庵到九十岁圆寂廉州保子庵,昙云法师在庵堂中度过了八十七个春秋,昙云法师以她一生奉佛的精诚,在九十高寿时走完了真修实证的一生时,肉身火化后同时出现舍利、舍利花、念珠舍利及大脑,尼师终获无上正等正觉,成为珠城佛教盛事佳话。
    昙云法师四十四岁那年,也是奉佛四十一年之后,1958年,廉州准提庵被拆毁。她迁入保子庵继续修道行善,积极为重建保子庵、弘扬佛法作贡献。昙云入持保子庵后,先后三次筹备资金,维修保子庵,使保子庵成为珠城名刹。保子庵原为宋代慈云寺,始建于宋绍熙二年(1191年),历元、明、清多次兴废,至康熙年间重建,改名保子庵,到了清至民国期间,寺产被侵占作私用,破败     不堪。l958年昙云入持保子庵后,在废圩上搭起简易经堂,重继香烛梵音,恢复了保子庵的活动。在昙云的努力下,正当保子庵逐渐成为珠城佛教胜景之时,保子庵被当作“四旧”砸烂损毁,直到1987年,昙云与进逵发起修复保子庵,重整殿堂、佛舍,到1989年恢复活动,保子庵因此成为合浦佛教协会会址。2003年,昙云法师又发起重建保子庵。庵堂规模空间,功能齐全,珠城保子庵成为两广知名庙堂。遗憾的是,昙云法师等不及开光庆典,便驾鹤仙游,享年九十,时在2004年7月27日下午。
    昙云法师的传奇并没有因为其肉身圆寂,往生净土而结束,而是以身生舍利,完满大功德继续她的传奇。昙云法师圆寂归宿净土后,于2004年7月29日上午举行遗体火化仪式。火化仪式结束后,弟子们从昙云法师的骨灰中发现了罕见的泛绿色的大小骨珠、骨花共二十多颗,此外还有未被焚化的软组织一块。后经确认为舍利子六颗,念珠舍利一颗,舍利花二十颗,软组织系昙云法师的大脑遗留物。这是迄今为止,广西尼师火化得舍利,见诸记载者寥寥无几。同时出现舍利子、舍利念珠、舍利花及大脑遗留物者,仅有昙云法师一人。当时见证昙云法师火化得舍利的有合浦东山寺住持智梁法师。舍利子原指佛祖释迦牟尼遗体火化后所结的珠状物。后来凡是德行高尚的和尚死后烧成的珠状物,通称为舍利子,也称生身舍利,是佛教修炼境界的象征。一些佛教国家曾为争夺舍利子而发生战争,把舍利子作为国宝、珍藏。由此可知,舍利子在佛教中的尊贵。女尼的生身舍利更是佛门珍稀罕见。昙云法师却在坐化之后,同时留下诸宝。
    昙云法师三岁依归佛法,没有机会读书,不识一字,但她能背诵《大悲咒》、心经》、《金刚经》,为信众讲解演说,修炼行持。
    特别是长达三十二卷的《金刚经》,更是昙云法师的专爱、专持、专修。这除了法师的真诚奉佛,心有灵犀之外,也是一种佛缘。昙云法师被聘为合浦佛教协会荣誉会长,以其修持德行及对佛理的感悟、研修是当之无愧的。2005年农历九月二十三日,也就是昙云法师归宿净土一年之后,保子庵举行了盛大的开光庆典。
    重修保子庵记 珠城保子庵,宋之慈云寺也。宋绍熙二年(1191年)始建,乃珠城宋代四大古寺之首,为慈航普渡,祥云接引之佛教胜境。其间,历元、明三百七十余年,屡经兴废,有史籍记述重建者三。惜岁月更迭,风尘湮没,古寺佛迹,已无碑记文典可考。
    至清康熙元年(1662年),尼师妙禅、性空入持慈云寺并在原址重建法堂华宇。寺成,以“保子”为庵名,是为后世有“保子庵”之称,香火鼎盛,祭祀延绵,一方功德。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珠城准提庵尼师通慧,通慈率心宁、心彻等尼众归住保子庵。因见殿宇年久失修,墙垣有破败之象,遂率众尼云游拜缘,劝捐募资,历时五载,终得圆满,至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庵堂重修竣工,规模有成,又见华堂焕彩,法相庄严,佛缘广播,德泽甘霖。
    迨自嘉庆至民国150年间,保子庵经历盛衰,以至庙宇田产被城中顽劣之徒抢夺强占,作一己之私产,而绝一方民众供奉祭祀祈福之香火,乃至梵音绝响。幸新中国政归人民,保子庵佛光重现。l958年准提庵尼师昙云入持保子庵,不辞艰难,苦心经营,重整庙宇庵堂之序,又继香烛梵音之盛,更胜从前。岂料遭逢“文革”,焚琴煮鹤间,保子庵在劫难逃,瓦砾断砖,残墙断壁,二十年间空余凭吊,仅成追忆。
    时至l987年,尼师昙云、进逵立下决心,重修保子庵,先期恢复庵堂僧舍,使之得以香烛继焚,梵音再鸣,功德所至,响应者众,庵堂恢复初成,宝鼎香花呈祥。信众得参拜之所,教徒兴向善之心。2003年,昙云、文禅等尼师又立宏愿,发起倡议,广劝好善,捐资集款重建保子庵,珠城居士,莫不踊跃响应,争先解囊,共助盛举。吉日吉时,良辰动工,二年之期,殿字既成,山门雄峙,宝殿壮观,佛堂整肃,诸佛齐集,法座庄严,金身辉煌,法相尊贵,蔚为大观。香花宝烛氲氤,经鼓禅钟宣鸣,弘扬佛法,广种福田,普结善缘,佑国安民,此一方胜景,佛家庆典,桑梓福音,盛世盛事。
    除宋代寺庙的精彩传奇,合浦明代的寺庙也多有精彩之处。
    灵隐寺的老茶树传奇 来到六湖库区东岸的曲樟山心灵隐寺,除了感受到它那深幽的古韵之外,还被寺前的一棵老茶树深深地吸引住,并不是因为这株老茶树的奇异形状,而在于它的年龄,它的枝干如铁,它的傲然沧桑的姿采。寺中的看寺人称:这株老茶树已有几百岁了。
    至于有“几百”岁?看寺人也说不清,只知道是祖辈们传下来的,有寺就有老茶树了。这株老茶树每年都按时开花,树的叶、根可以入药,有清热解毒、止疴除湿的作用。
    几百年的老树并不少见,但是几百年的茶树倒是罕见,是什么人在这个深山野岭的古刹中,种下了这棵“客家”茶树?寻访体球网,足球比分网灵隐寺的相关史料,从曲樟山心灵隐寺碑记抄本中得知:明崇祯二年,天竺高僧海溟法师到灵隐寺讲经。”明崇祯二年是1629年。天竺是我国对印度的古称。印度是佛教的发源地。从两汉之交开始,佛教开始传人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佛教大规模进入中国的过渡阶段,并形成宗派。到了唐朝是鼎盛时期。而在唐以前,由于从东南亚及印度到广州的航海线路尚未完全成熟,从印度进入中国的佛教徒,除了少数在航海中迷路而漂泊他方上岸之外,大部分都是搭乘商船沿海上丝路航线来到始发港合浦的,海溟法师到了合浦始发港后,是怎样来到曲樟山心灵隐寺的至今仍在考证,但灵隐寺门前的这棵老茶树与这位海溟法师有关是确定的。
    海溟法师来到山心灵隐寺后,曾经在寺中为僧众和信徒近百人讲了五天的佛经。在讲经期间,海溟法师抽空书写了《大明智经》一卷,送给灵隐寺作传世范本。接着,又为灵隐寺书写了嵌名门联:灵通大千世界;隐开不二法门。”随着岁月流逝,世事沧桑,海溟亲手书写的《大明智经》原本已经失传了,但是,海溟手书的门联字迹,在人们的仿描中保存了下来,至今仍然嵌刻于寺门两边,海溟法师离开山心灵隐寺前,专门在寺前种下了一棵茶树留作纪念,这就是山心灵隐寺老茶树的来历。从崇祯二年(1629年)算起,这棵老茶树已有378岁,可以算得上茶族中的超级老寿星。
    山心灵隐寺前的老茶树树干已经碗口般粗,树高盈丈,树冠如罗伞。
    山心灵隐寺纪事 山心灵隐寺,珠城东去一百二十里,傍曲樟六湖之滨,藏廉山叠翠之怀,曲水流溪环绕,青山翠黛拥抱。春日花香指盈寺院,夏至山泉映月相伴,秋来松涛奔涌山脊,冬月山茶滴绿庭前。斯寺也,若仙境之飘灵,若蓬莱之神逸。寺何来之,名何出之?寻寺中刻石,探庙宇铭文,访乡中耋耄,查史籍经典,得以求证。
    乡人有云,寺建山心,名以灵隐,因杭州西湖灵隐寺僧人游方至此,见曲樟大廉山山脉雄峙,六湖秀色可餐,倦游小歇之际,梦见山中寺庙整肃,华堂钟鼓悠扬,醒后以为祖师显灵嘱之于此建寺,弘扬佛法,于是择址设坛,续香祷告,四方化缘,建成此寺,作承接西湖灵隐香火之脉,故以西湖灵隐寺之名而称之。
    细究寺中遗物,于一断碑铭文中查得“永乐”字样,问寺中老者,得知此石乃在重建寺庙时挖出,并搬回寺中保存至今,碑文中隐约可见寺庙四至址界至及捐款事迹铭文,但因残缺太多,无法成文,难以释义。搜寻于大雄宝殿顶梁之上,因顶梁使用岁月名远,梁上油漆斑落,加之香火薰燎,发现的隐约字迹难以辨认。
    经过仔细辨认之后得见“大明崇祯戍寅陈罗张黄捐款建寺”等字样。崇祯戍寅年即崇祯十一年(1638年),由此可知,山心灵隐寺起码在三百七十年前就建成了。进人大殿,在顶梁上,又发现刻有同治年间重修等字迹,知是乡民捐款集资重修之铭文也。
    曲樟居住的乡民为客家人,明末因避战乱而由中原辗转流离迁徙而来,择居于大廉山下六湖垌边。陈罗张黄诸姓原系中原大姓,陈姓源出颍川,罗姓源出豫章,张姓源出清河,黄姓源出江夏,可谓世宦书香望族也。为传承祖先薪火,诸姓集议择址建成寺庙以供春秋祀祭。因山心右傍六湖垌,背倚大廉山主峰,左襟铁山港,前拥千峰秀色,诸姓一致选址建寺于此,诸姓中不乏知书达理之士,引经据典之间,查出汉代大廉山灵杉叶飘洛阳王宫的典故。汉时,大廉山有一灵杉,每逢秋天,杉叶便飘入洛阳王宫,汉王见而怪之,召众臣询问,众皆不知。后一风水术士名叫廉盛,他告诉汉王,这些树叶是从合浦大廉山上的一株灵杉上飘来的,这是合浦隐藏神异当出王者象征。汉王派人到合浦了解,果如其事,于是就派兵把这株灵杉砍毁,因此伤死者千余。交州记》、南方草本状》等史籍中都记载有这个传奇故事。乡民便用灵杉隐于廉山之意作寺名。
    佛道合一的武圣宫 合浦以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之便利,佛教的进入传播也占先机,佛道合一的廉州武圣宫也是其中之一。
    武圣宫,供奉祭祀忠义千秋的关羽,关公关帝爷的。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孔子是文圣,关公是忠义的象征,在民俗崇拜中,是武圣,是武财神。在中国本土的神圣中,关公的权威是至高无上的,廉州武圣宫中不但供奉了关帝爷,还供奉有观音大士,于是廉州武圣宫中便出现了佛道合一的现象,宫中既有关帝圣君殿,又有观音殿。关圣帝君有周仓、关平护法,观音大士则有韦驮护法和善财童子,廉州武圣宫因此被称为岭南寺庙中的奇观。
    武圣宫位于廉州奎文路,为三开三进式建筑,建筑格局为仿宋风格,清道光年间(1821—1839年)始建。
    武圣宫的第一进有左右厢房,厢房里各塑有马夫手牵赤兔马的雕像。赤兔马是关公的坐骑,是标志特征。第一进与第二进之间是天井,天井两旁有走廊,走廊用的石柱是用花岗岩雕琢的,还有斗拱雕梁,十分典雅。第二进武圣殿,是供奉关公的。武圣殿庄严宏伟,四条花岗岩雕琢而成的巨大金柱令人叹为观止。这四条巨大的花岗岩金柱高二丈多,撑起了整个殿堂的架梁。
    武圣殿中祭祀的关帝爷与别的关帝庙供奉的关公有一个不同之处,这里供奉的关公像不是战袍箭袖,头戴战盔的,而是身着帝王衣冠,头戴王冠的帝者之尊。他手中不是执着令敌人丧胆的青龙偃月刀,却是捧着朝笏。关公左右两边侍立的分别是手捧大刀的周仓和手捧金印的关平。廉州武圣宫里的关公,已经不是忠义两全的战神,而是高高在上的帝君了。走过武圣殿,穿过天井便是第三进观音殿,观音殿厢房设有韦驮殿为观音护法神,这是廉州武圣宫的奇特之处,西天的观音大士和东土的关帝圣君     同处一庙共享人间香火。
    千岁庙史迹寻踪 合浦县城东隅有庙以“千岁”名之,建于清乾、嘉之间,三进三开,庙虽不大,却因“千岁”之名曾有过香火鼎盛之时。山门联云:千祥骈秦庇梓里;岁月光照佑黎民。”这是一副珠乡寺庙最常见的嵌名联。这种嵌名联不甚讲究文采韵律,多由乡间粗通文墨者仿而题之。名以“千岁”,所祀者当然是显赫人物。
    千岁庙为纪念南朝宗室镇国将军朱统鉴所建,而朱统鉴当年确是以廉州为基地,带领军队与清朝军队前后争战了八年,顺治十一年,与前来征剿的清朝靖南王耿继茂和平南王尚可喜的军队激战,战死于灵山,时灵山为廉州府辖地。朱统鉴战死后,廉州府属南明王朝辖地的历史也因此结束了。
    1644年农历四月二十九日,李自成在北京称帝,五月十五日(农历)明福王在南京即帝位,是为弘光帝,十一月初一,清帝福临在北京即位。仍用大清国号顺治纪元。廉州属南明王朝辖地。
    顺治四年(1647年)正月,清军李成栋围攻廉州,三月攻占廉州,七月初一,南明镇国将军朱统鉴,率领军队围攻廉州,与清朝军队开展了为期三个多月的拉锯战,最后于十月十五日(农历)攻下了廉州府。朱统鉴攻下廉州后,对巩固南明王朝产生了影响,第二年,清两广总督佟养甲叛清投明,南明永历帝抵南宁,设行在于全州。时梧州、柳州、桂林尽归南明所有。顺治七年(1650年),郑成功部队又从海路攻占钦州龙门岛(时属廉州府辖),桂、粤、闽、台、琼连接成片,南明王朝呈现一片生机。此时南明王朝内部产生权力争斗,清军趁机反攻。相继占领了广州、桂林、梧州。
    顺治九年(1652年)又攻占了廉州,朱统鉴率军与清平南耿继茂部激战后夺回廉州。顺治十年(1653年)二月,耿继茂部联合其他军队再次占领了廉州城,朱统鉴部退守灵山(时属廉州府辖)。在清军与南明军队的争战中,朱统鉴所部无疑是一支战斗力最强的抵抗力量。
    为了拔去这颗肉中刺,顺治十一年(1654年)清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继茂联合起来围攻灵山时,南明军队主力正在攻打梧州、新会。朱统鉴成孤军之势,在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继茂联合围攻中,朱统鉴于同年六月战死灵山。朱统鉴战死后,跟随朱统鉴征战的珠乡子弟兵偷偷把朱统鉴的灵位带回廉州,于是就有了合浦千岁庙。干岁庙是见证合浦海上丝绸之路明末清初功能转变期的重要物证之一。
    三廉古刹东山寺 合浦之有寺庙,以东山寺为始。秦汉之际。
    南赵王赵佗驻军合浦,设行宫作大本营,指挥训练水练水师,筹集军粮,反击入侵的蜀国军队。汉末三国纷争,合浦郡时为吴土,时为魏地,战事频繁,南越王行宫由是湮没。晋兴,郡人在行宫故地建灵觉寺,为广西现存最早的两间寺庙之一,故有“三廉古刹”之称。南朝萧梁时期,天竺高僧达摩渡海而来,到东山寺参禅礼佛时,赞东山寺有“佛光云霞”之瑞。隋唐一统,佛教兴盛,灵觉寺一度以达摩之言改称“云霞寺”。宋,宝山成禅师拜缘至珠城,因闻达摩之名及所留圣迹,遂立愿重修扩建寺庙,寺成,以达摩所创禅宗传至五祖弘忍东山开法,史称“东山法门”,故以“东山”为寺名,以示系出禅宗“东山法门”之源。时为一方胜景,岭南名刹。
    斯时,东山寺建成四进,南北两庑。其一山门,其二金刚殿、其三大雄宝殿、其四观音殿。供奉四大天王,佛祖释迦牟尼及阿难和迦叶、十八罗汉,观音大士,护法天尊诸法相。由是,东山寺佛缘深厚,名声显于三廉,功德广播八属。
    东山寺为历代历朝名人雅士,官宦谪臣、居士僧侣探胜寻踪、抒怀寄情、问禅悟道、皈依佛缘之所,时人或“理屐携琴看舞鹤,邀朋扶杖伴僧间”,或“镇日论诗频击钵,白云深处不思还”。
    “菩提老树迷孤寺,明镜高台接远山”、风送梵钟喧上界”、枯座跏趺老纳间”。三廉古刹,意境精妙,气派超凡,警世脱俗,幽雅辟尘之地,千古传诵。宋礼部尚书,大学士苏东坡居廉时,至寺访僧,欣然留书题句云:孤云出岫岂求伴,锡杖凌空自要飞。为问庭松尚西指,不知名奘几时归。”极尽古寺禅意精妙。清鲍俊为之作联:宝花飞上界,灵鹫起东山。”又书牌匾“三廉古刹”。护法天尊韦驮殿亦有联云:身是将军心护法,志归大士力降魔。”字体庄重凝厚,沉稳储蓄,更添古寺神韵。清提督冯子材、廉州知府等也为东山寺修建捐资,碑刻留名。
    东山寺屡历兴废,重修见载史籍者计有:明代三次,永乐十年(1412年)、十七年(1419年)、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清四次:康熙年间(1662--1722年)二次、咸丰十一年(1861年),同治年间(1862—1874年)。尤以清康熙年间重修的工程巨大,全寺焕然一新。咸丰十一年重修的天王殿则一直延至2005年,因成危房而拆除重建。民国战事纷起,十九路军之父陈铭枢将军驻廉州,明令不准军队侵扰古寺,严诫任何人等不得毁坏寺中物器。抗日战争时东山寺因作县政府驻地遭日寇飞机轰炸。“文革”中,古寺在破“四旧”中被毁,仅存山门、天王殿残址。2000年,有云居山法师智梁至此,目睹祖庭败落,遂立恢复之志,经年筹谋,先恢复观音殿、念佛堂、卧佛堂、斋堂、恭迎释迦牟尼及阿难,迦叶等佛像金身共十五尊。古寺规模恢复有成。智梁法师受广西佛教协会礼请为东山寺住持,2005年又重建山门、天王殿,是年竣工。2007年春,重建大雄宝殿,千年古寺,又见“禅经悠悠松菊静,梵音寂寂虎龙降”。(《北海合浦海上丝绸之路史》是由合浦县人民政府、北海市地方志办公室编,主编:史璠 执行副主编:范翔宇 )

版权所有 (C) 北海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桂ICP备06006473号
桂公网安备 450502020000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