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球网,足球比分网

中共北海市委员会| 北海市人大常委会| 政协北海市委员会
当前位置:体球网,足球比分网 > 文史资料

北海客家资源考察与若干重要结论

发布时间:2012-07-26 11:03   作者:冯秀珍   [字体大小: ]

为开好第24届世客会这一历史性盛会,北海市政府非常重视。20102月,时任北海市副市长的廖德全亲自领衔,组织了有北京、江西、福建、广东等外地专家与本地学者结合的客家资源考察。笔者参与了北海(含合浦)、浦北、博白等的客家资源考察,在考察中挖掘出很多珍贵的客家资源,并形成若干结论。   

一、 北海客家资源考察

北海市地处广西南端、北部湾东北岸。北海市因市区北面临海得名,其名称始见称于清康熙初年,清嘉庆年以来沿称为市。1876年中英《烟台条约》辟为通商口岸。1949124解放时为北海镇,归合浦县管辖;19511月前为广东省辖市,19523月正式划归广西,19555月重归广东,19656月又划归广西。1982年经国务院批准成为旅游对外开放城市,198310月恢复为地级市,19844月被国务院确定为进一步对外开放的十四个沿海城市之一;198771合浦县划归北海市管辖。20101112经国务院批复列为历史文化名城。

1、北海具有深厚的古文化底蕴

今之北海市辖三区海城区、银海区、铁山港区)一县(合浦县),古代之北海市区原是合浦郡所辖,直到民国初年北海市区仍属合浦县管辖。北海具有深厚的古代文化底蕴,因为:

1)北海面向北部湾背倚南宁,有“海门”之谓。该称谓始于唐代,其时北海已为通海门户,所以,有“海门”之谓;宋代又有“北部的海域”之谓。

2)北海是我国最早的对外通商口岸和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历史上是云贵、川、桂、湘、鄂等省与海外贸易的主要商品集散地之一,今天更是对外的港口城市之一。

3)北海合浦是南珠的故乡,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近代南方大港和重要商埠,欧美九国一度在此设立领使馆和商务机构。

4)北海有很多历史悠久的古遗迹。今北海市区西面海滩有“地角”,古代把远离中原的边远地域叫“天涯海角”,亦称“天涯地角”。1995年在地角岭炮台出土了相当多的汉代建筑材料绳纹板瓦片与生活用陶罐等,证明2000多年前北海就已成为一个经济、文化比较发达的地区。北海还有东汉墓群、东汉铜鼓、唐代古墓葬、南宋的军屯村、建于明初的烽火台30多座古遗迹,等等。

综上,北海应是具有深厚古文化底蕴的城市,而且有很多远古文化,某位高官说北海的大街上“看不到文化”,确实,今之北海城区看不到什么文化,北海的文化有待于我们去挖掘、去梳理。

2、北海文化以客家文化为主体

北海是以客家文化为主的多元文化融合体。北海文化以客家文化为主体,因为:

1北海市人口200万,客家约为100多万。北海客家集中分布在合浦平原东北部,北海市辖区呈零星分布状态。今之涠洲岛上的居民是清代近万移民而成,当时客家人上岛的有6000余人,是为该岛居民之主体。

2)北海客家源于秦开五岭,成于汉唐宋历代中原汉军戍边与汉官谪边与汉民迁徙等。秦统一六国后用兵岭南,后南征的秦兵便留守岭南戍边;广西属于五岭之越城岭南,故其时就有中原军队戍边与中原之民迁徙而成的客家先民,尤其是在广西兴安修灵渠的秦军留守戍边,是为广西的最早客家先民。西汉元鼎五年,汉武帝遣伏波将军路博德、楼船将军杨仆等率“楼船十万人”,分水陆两路“会至合浦征西瓯”,平定南越国后,留下大批军戍边,壮大客家先民的队伍;东汉建武间交趾郡(今越南北部)征贰征侧反汉,汉光武帝遣伏波将军马援、楼船将军段志率军十万南击交趾,也留下部分汉军成为客家先民,今有刘隆元帅的部下繁衍生息在南流江为证。秦汉中原部份军民化为客家先民,使北海成为客家第一徙的重要组成,以后又有历代客家迁徙的事实存在(祥参第二部分之7)。

3)南流江孕育了北海客家。古代文明一般是河流孕育的,如四大文明古国都是源于江河而成。广西客家文化学者刘斯说“无南流江则无北海”,笔者认为不无道理。南流江流域居民主体是客家人,且是广西客家最为密集聚居之地。南流江在北海合浦注入大海,所以,被南流江客家孕育出来的北海文明,自然就是客家文化为主体的。

4)今之北海市区遗留下来的古文化底蕴最多的是老街

北海老街,据北海客家学者范翔宇说:“老街是客家人的杰作”。  

综上,北海文化是以客家文化为主体的。

3、历史文化名城合浦是北海客家文化的主要组成

1)从历史建置沿革看合浦深厚的中原—客家文化底蕴。合浦古为"百越"之地。先秦时合浦属百越中的骆越,秦代为象郡辖地,后为南越(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合浦东山还有南越王赵佗留下的行宫遗址,说明赵佗对该地的战略地位的重视,因此,必然有秦军驻扎,那就会形成“秦汉一徙”的客家先民文化

远在西汉时期,合浦就是一方郡守所在。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始设合浦郡,合浦意为江河汇集于海之地。合浦郡在西汉就管辖南到海南、东到广东开平、西到东兴等地,疆域约等于现在半个广东省的地域成为当时中国南方政治、文化、经济的中心。三国吴大武帝黄武七年(公元228年),合浦郡改称珠官郡,后复称合浦郡。唐太宗贞观八年(公元634年),合浦郡改称廉州。此后几经演变,至明清两代仍为廉州府治。历代中原统治者对该地域的统治留下了丰富的中原文化,这些中原文化与来自中原移民而成的客家成天然融合的趋势,形成中原—客家文化。

2)从合浦周边地域看他的客家文化强势。合浦东北与博白县、东南与广东省廉江县相邻,西与钦州市交界,北与浦北县、 灵山县接壤,南界东西两段临海,中段毗邻北海市。上述除临海部分外,均接壤于客家聚居或散居的地域,尤其是与130客家人口的客家大县博白毗邻,周边的强势客家文化与本身的客家主体文化融为一体,焕发出客家文化的强劲势头。

3)合浦的古汉墓群多是客家先民的遗迹所在。据勘查,合浦古汉墓群方圆68平方公里,约有上万座(墓主有内陆的也有番邦的)。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在合浦已发掘的汉墓就有1000多座。例如,有1971年出土的望牛岭木椁墓,墓主为九真府官员,九真府在今越南境内;1990年出土有徐闻县令的印鉴。汉代盛行厚葬,北来的官吏、将领及移民等客家先民,死后葬于合浦的都有较多陪葬品。古汉墓皆有厚葬特点,这正是汉代“视死如生”“重生更重死”观念的写照,而古越族却无厚葬习俗。尤其是,古汉墓皆为坐南朝北,这正符合了“北望中原”的移民心态。这些客家先民顺江南下,下船后难以返回,心中有着深深的失落感,因此用与中原最近的方式安放其墓葬——即坐南朝北。

4 合浦客家文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合浦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口永安大士阁和古墓葬群以及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昌塔、东坡亭、海角亭子、惠爱桥、东山寺、魁星楼、抗日名将陈铭枢故居、陈铭枢故乡璋嘉陈氏宗祠等77个文物古迹,这些古迹多数为客家文化古迹。

有人说,北海合浦的古文化在广西历史上是最深厚的,而这深厚的古文化是由客家先民所缔造的。

4、北海之扩充北部湾更是以客家文化为主体

1)从地理位置上看。北部湾客家地区包括广东、广西两个省(区)的7个地级市,其中粤西3个:湛江、茂名、阳江,桂南4个:玉林、北海、钦州、防城港。这一带大体上就是原广东省湛江(钦廉)地区。除玉林外,此中桂南三市濒临海洋,云开大山和十万大山将其与广西其它区域分开, 使其形成与粤西南浑然一体的局面。此种相对封闭的地理构造使其与粤西南保持密切联系,构筑了一个统一的文化空间,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文化圈,这便是客家文化空间和文化圈。

2从成员人口上看。粤西、桂南客家方言片客家人口估计约550万,其中粤西200多万人、桂南300多万人。客家文化是北部湾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我们要注意的是,北钦防三个港口城市虽是客家人、疍家人的聚居地,但疍家人有部分应是来自客家。因为居住在沿海地区的客家人,地处交通要衢人来人往很难保留原来的文化,所以,客家后代很容易流失为疍家。笔者在北海大街的货摊上,摊主自述他们祖辈是客家,但现在他们已不会讲客家话。

3)北部湾的扩大与延伸构筑了更为广阔的客家空间。北部湾客家人主要居住在沿海地区。其中,北海客家集中分布在合浦平原东北部,接浦北和博白呈连片状态;湛江客家主要聚居在廉江,与合浦、浦北和博白陆川连成一片。钦廉三市(北钦防三个港口城市)在历史上本来就是个整体,构筑了钦廉三市客家文化一体化。桂南的玉林和粤西的湛江、茂名、阳江等虽与钦廉三市隶属不同,但由于地域相连所以这一带的客家文化实又为一整体。从北部湾的毗邻上看,北部湾的再延伸,就是贺州、贵港、南宁的客家地区,从而,北部湾的扩大与延伸便构筑了更为广阔的客家空间。

5、广西客家之主体在桂南,即北海及毗邻的南流江流域

1目前,广西客家人分布在全区76个县市约600多万[1]。分布特点是大分散、小集中。桂南共有300多万,其中,北海市100多万(其中合浦12万),毗邻的博白有130万,陆川60万,玉林20万,浦北14万,还有,防城港、钦州、灵山等;桂中约100,其中贵港57万,南宁、平南、桂平、北流、容县、兴业等县市也有分布;桂东有50多万,其中贺州市(原贺县)32万,昭平9万,钟山5.6万,蒙山2万,藤县1.5万,富川0.5万,岑溪0.2万;桂北约90万,其中,柳州地市有50多万,桂林地市有30多万。

上述,博白、玉林、浦北、北海、合浦等桂南客家,皆是南流江流域的客家县市,他们的人口约占广西客家的半数以上,从而构筑了广西客家的主体。

2)北海客家集中分布在合浦平原东北部,接浦北和博白呈连片状态。博白,号称客家第一县(两晋时期,今博白县地仍属交州合浦郡合浦县),玉林、浦北均为南流江流域客家聚居地或主要是客家人,这些县市通过南流江与北海串通一气,它们的分布呈现集中态势,此集中分布的力量较之其他分散的广西客家来说是更为强大的。

3)钦、廉、琼在历史上曾属合浦郡辖地。古代的钦、廉、琼就是北部湾加上海南,这一文化圈是以合浦为中心的,而合浦是以客家先民文化为底蕴的,所以,这一地域是以客家文化为主体的客家文化圈。这一地域今天就是以北海为中心的北部湾及其辐射区域。

4)北海客家的区位优势。北海面向粤港澳、背靠大西南,地处广西区内南宁、贵港市、梧州市、玉林市、钦州市、防城港市等中心城市的几何中心,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十分明显。此外,在桂南客家中,北海也是桂南沿海客家的中心点。

6、北海合浦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出海口,是中原文化孕育的繁华港口

1)合浦自汉代便开始成为海上交通枢纽和主要贸易口岸,汉代的合浦港(即乾体港)是中国对外交通贸易的重要港口之一。中国南部地区丝绸和合浦珍珠、瓷器从这里出口到东南亚各国。历代中原统治者对该地的重视使其具有浓厚的中原色彩。

2)合浦风门岭6号古汉墓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合浦汉墓群中发掘出的最大古墓。它们从侧面反映了汉代时期合浦一带的繁荣景象,其中大量的舶来品如香料、琉璃、玛瑙、琥珀和水晶器物的出土,又一次佐证了合浦港是中国古代最早的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

3)合浦作为古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之一盛况非凡,历来受到中原统治者的重视。“海上丝绸之路”(简称“海上丝路”)的概念由日本学者于20世纪60年代率先提出,其概念今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采用。“海上丝路”始于中国沿海地区,经今东南亚、斯里兰卡、印度等地,抵达红海、地中海以及非洲东海岸等;这条丝绸之路源于先秦、形成于两汉、兴盛于唐朝,扩展于宋元、延伸于明清,一直延续到今天。“2000多年前,作为我国最早的“海上丝路”始发港之一,北海就是中国与东南亚、西亚乃至欧洲进行海上贸易的重要港口[2]。”  4)历代中原统治者对合浦采珠业的关注与统治使合浦珍珠业抹上了厚重的客家色彩。据《后汉书?孟尝传》所载,合浦采珠业始于周朝战国时期合浦开始有珍珠生产加工、并利用珍珠作饰物和药品,还将珍珠作为商品与交趾商人交换粮食。秦朝,合浦的采珠业有了客家色彩。适秦开疆百越,尉屠睢采南海之珠以献。秦始皇时代,已将合浦珍珠作为贡品,派出珠官(中原汉官也是客家先民的组成)驻扎合浦监督珠民采珠。注意:秦开五岭成就了第一拨客家先民主体。西汉元封元年(前110年),汉武帝在海南岛设立珠崖郡,建武十九年设为珠崖县,属合浦。唐朝天宝元年(742年)至广德二年(764年)间,由于对南珠的过度开采致使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合浦珍珠贝发生了历史上自合浦珠还后的第二次大迁徙。宋朝时,公元962宋太祖诏令合浦置媚川郡,定珠课,开始下诏采珠。元代延佑四年十二月复置廉州采珠都提举司,专事采珠。明代是中国历史上采珠最盛的一个时期,也是对合浦珍珠资源的破坏最为严重的一个时期,发生了历史上的第三次合浦珍珠贝大迁徙。迄清代合浦采珠业渐趋衰落,民国时期合浦采珠业一落千丈;新中国建立后,党和国家对合浦珍珠极为关怀,合浦珍珠获得新生。199211月,李鹏总理亲笔为合浦题词:南珠之乡。由于历代统治者对合浦采珍业的关注与把持,从而就有体球网,足球比分网的中原汉官成为客家先民的成员。

5因合浦产珍珠,且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使合浦不但是珍珠产地也成为了珍珠集散地,这必将吸引很多中原汉民加入采珠队伍,宛如美国西部开发时期的淘金热。从而客家先民的人数也会大大增加。

7、南流江是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从汉代开始就作为重要的中原通海之路,这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载体是客家

1)南流江构筑了“中国古代南丝绸之路”。广西较大的河流南流江在北海合浦出海。古代通往欧洲的海路是经过南流江,出海到中南半岛、南洋群岛,再经过印度、斯里兰卡等地再到欧洲的线路。南流江从秦朝开始,就已经被朝廷作为军事要道和商路使用,从而被誉为“中国古代南丝绸之路”。由南流江构筑的南丝绸之路源头来自大容山,经过玉林城区后,流向福绵管理区,再经过新桥、沙田、流到博白县,然后经过沙河、再到合浦,最后流入北部湾;由北部湾又出到越南,再经过印度出去欧洲。

2)南流江是远海通往中原内地的关键河流。 在古代陆路交通不发达的年代,南流江是钦廉沿海到达中原交通的不可或缺的一段。南流江下抵北海,溯江而上到达茂林桥,上岸过鬼门关进入北流,下北流河顺流直下藤县下梧州,转桂江而上,经兴安运河(灵渠)入湘江,转长江而达中原。由于北流河和南流江在北流城区十分靠近,分水岭又矮,所以,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十二月动工兴建连接两江的运河,全程拟13公里,修建6公里因故未竣,今运河遗迹尚存

3)汉代伏波将军马援征交趾, 是沿此路线船漂南流江而下。

秦始皇席卷天下囊括四海以后,派遣五十万大军征岭南,因军事需要开通灵渠,灵渠一开通,就沟通了长江流域到珠江、西江、北流河、南流江,一直到合浦这条航线。从合浦再出交趾,交趾就是现在越南的中北部。它首先是一条军事通道,从西汉到东汉,特别是东汉,伏波将军马援就是沿着这条航线旁出交趾平定叛乱。马援带领军队在南流江留下了凿江的故事。南流江穿过宴石山风景区后,到达南流江的第一个险滩——博白县境的马门滩因马门滩水流湍急乱石阻塞,战船无法前行,马援号召军民凿石疏江,既让战船得以顺利通过,也给民众带来行船便利。马援在江岸立碑刻文,感谢乡民帮助,后来乡民也在马门滩岸边建造“伏波祠”,并塑像纪念伏波将军马援的丰功伟绩。在玉林有好几处体球网,足球比分网马援的遗迹:马援营—石柱坡—歇马寨。根据《鬰林(玉林)州志》记载, 马援营主要是供应粮草、储备粮食的基地,作为一种后方基地,源源不断将粮草运往合浦、海外。马援营亦即石柱坡。清光绪版《鬰林州志》里面记载着马援征交趾在鬰林的遗迹,其中一个就是石柱坡,在城东(南)35里,有柱高三丈,相传马伏波所立;其地亦名马援营、亦名歇马寨,在城东35里、鬼门关右,四围石山中有石寨可容千人。马援营整个面积其时是50700 多平方米,主要用于储兵、储粮草,然后通过南流江,运往合浦,旁出北海,到达交趾。马援营建于公元41年,距今约2000年,今尚存城墙遗址,是用灰沙筑成,这些灰沙还很坚固。今此地名为歇马村。 

据历史记载,马援拓展灵渠,开凿了南流江,使南流江成为南海上丝绸之路畅通无阻的一条航道,今南流江流域尚有“将军滩”遗名。而马援的副将刘隆部属繁衍生息在南流江畔,是为客家族群。

4正是2000年前的客家先民进入合浦南流江一带,才成就了这一海上丝绸之路。秦开五岭及后来两汉的戍边成就了第一批迁徙的客家先民,有了这批客家先民,才有南流江流域的文明与南流江航运的繁华,才有合浦出海口南流江—北流江—漓江—湘江—中原这条水路交通线,才造就了南流江这一南丝绸之路,才开启了中国的海上丝绸之路。

5)鬼门关这一古驿道关隘,见证了古老的历史文化。鬼门关又称天门关,此关始建于汉代;明洪武四年(1371年),朱元璋诏令将鬼门关敕改为桂门关。该关是一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关隘,是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连接点,也是中原文化和海洋文化的交接点,其知名度之高素与天涯海角齐名。明代徐霞客沿着南流江走上北流的土地。他这样记叙:“北流山脉中脊,由县而西南趋水月,南抵高州,散为诸山。而北流之东十里,为勾漏洞;北流之西十里,为鬼门关。二石山分支耸秀,东西对列,虽一为洞天,一为鬼窟,然而若排衙拥戟以卫县城者,二山实相伯仲也。鬼门关在北流西十里,颠崖邃谷,两峰相对,路经其中,谚所谓:‘鬼门关,十人去,九不还。’言多瘴也。《舆地纪胜》以为桂门关之讹,宣德中改为天门关,粤西关隘所首称者。”

8、北海——南流江是广西客家的主体,成就了客家的六次迁徙,尤其是第一次与第六次,是客家之源也是客家之流,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

广西客家是闽粤赣三大聚居地后的第四大聚居地。广西客家人约600多万,占广西总人口的十分之一强、广西汉族人口中的五分之一。他们广布于7个市和73个县境内,散居在500个乡镇中,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其次经营工业、商业和渔业等。有研究认为,广西客家在宋元时期主要由广东、福建,少数来自江西、湖南迁入而成。笔者认为,广西客家,源于秦开五岭,成于后代的陆续迁徙。

1)北海的繁荣是南流江水孕育的。古代文明的形成与江河息息相关,北海的毗邻是南流江,北海的部分组成——合浦是南流江的入海口,北海的繁荣离不开南流江,有南流江孕育的文明——合浦,才有北海的繁荣,就在今天,北海让合浦加盟也是为了让北海更好更快地发展。

2)南流江可谓是客家母亲河。南流江古称合浦水南流江三角洲是广西最大的三角洲。南流江是广西南部一条较大河流,是流入大海诸河中,流程最长、流域面积最广、水量最丰富的河流。南流江流经玉林、钦州和北海三市,因此,被三市人民誉为母亲河而此三市皆属南流江流域;加上博白是最大的客家县,南流江流域居民主体是客家人,而且是广西客家人的主体,因此,南流江可称得上是客家母亲河。

3)北海—南流江早期的客家迁徙有三拨。笔者认为,客家迁徙共有六次。第一次即是在秦汉时期。北方中原汉人最早南迁至北海(合浦)与南流江就是在秦汉时期。共有3拨。一,秦统一六国后,为了开拓疆土固守边防,发挥中央集权的职能和经略南越,曾大用兵于江南和岭南。此后南征的秦兵便留守岭南戍边,定居岭外。二,西汉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平定南越国后,留下大批军戍边。三,东汉建武间汉光武帝遣伏波将军马援、楼船将军段志率军十万南击交趾。至于台湾柏杨在《中国人史纲》所说则是第二次迁徙的晋朝:“四世纪大分裂时代,中华民族从中原南迁,定居在五岭山脉周围,因为是侨居身份所以称为‘客家人’,他们的后裔仍操着三世纪中原的古中国言语,可能是中华民族中血编统最纯的一支。”秦汉第一徙这早期客家源泉很重要,有了这“源”就成就了后面的“流”。

4东汉刘隆元帅遗部,是较早形成的客家族群的明证。公元44年,马援副将刘隆元帅从交趾返回,由合浦海域进入在南流江,因沙场杀敌积劳成疾病陨百戍滩,陵墓仍存。其部下留居在南流江畔繁衍至今,是为较早形成的客家族群,他们有比后来迁徙来的“新客”更为古老的习俗与语言。例如,丧葬习俗中,有次日上午出殡还山、今天下午先行“演练”的“行香”。在笔者与同仁考察期间,我们亲眼见证了这一“独一无二”的、千古流传的“行香”。除无棺木外,其它一应送葬仪式与出殡同。据说,此“行香”仪式仅在博白的南北两边界有存。

5)北海—南流江见证了客家的六次迁徙。秦汉一徙有小部分留籍合浦,但因年代久远已不可查;合浦濒海,有的可能向海外迁徙,有的演变成疍家(处于边缘地带的族群最容易被边缘它族群同化,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合浦大部份客家人,是在南宋偏安时期,从中原辗转迁徙而来的;北部湾客家人主要是太平天国失败后,自粤东北和粤中迁来,相对于博白、陆川而言他们属于典型的“新客”,博白、陆川等属于老客,甚至有秦汉一徙的汉军遗留而成的古老客家族群(刘隆部属)不仅2000年前的秦汉时期就有相当部分客家先民在合浦南流江一带定居,2000年后(清末民初)最后一次客民迁徙也到了北海,所以,北海—南流江是客家六次迁徙的历史见证。

三、若干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结论与启示

1、由于有了合浦这一海上丝绸之路出海口,客家向海外的迁徙提前了近 1000

历史记载客家人最早迁徙海外是南宋末文天祥的“勤王”兵败。当时广东梅县卓氏约700人参加文天祥的勤王部队,绝大部分战死沙场,剩余生存者从海上逃生,飘洋过海到了番邦,这就是文献记载的最早出国的客家人。

但,我们从海外客家人在海外自称“唐山人”,回国探亲叫“转唐山”。笔者认为,“唐”应是唐朝, “山”,客家多居山,所以,把故乡叫“唐山”。从而可推论:客家在唐朝就已有向海外迁徙。今天通过北海考察,我们又思考:有了北海合浦的出海口,通过这一海上通道,客家(先民)在秦汉时期就应有播迁到海外,这就将客家向海外迁徙时间提前了近1000年,这是北海客家在客家历史与文化当中的特殊作用。

2、广西客家(尤其是北海—南流江)在秦开五岭时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因此,理应在客家聚居地中占有一席之地

通过考察,我认为我们应该提升广西客家这第四大客家聚居地的地位。广西客家本来是除闽粤赣外的第四大客家聚居地,一直以来,我们提到客家聚居地时总是提“闽粤赣客家聚居地”。其实广西在秦开五岭客家初步形成时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据2010年中央电视台4集纪录片《南越王国》叙述:秦始皇统一六国前,分布在今浙江、福建、江西、广东、广西一带的许多部族,总称为百越()”,其中南越与西瓯分布在今广东、广西之地。秦始皇命尉屠睢率50万大军分五路向南方进兵。东路攻取瓯越和闽越当年平定;两路取南越:其一循今南昌,经大庾岭入广东北部;其二循今长沙,经骑田岭抵番禺;两路入广西境:一路由萌渚岭入今贺县,一路经越城岭入今桂林(见《淮南子·人间训》)。因南方河道纵横、军粮运输极不方便,除东路很快取胜外,其余四路途中受阻迟迟不能前进,尤其是广西境内的西瓯(骆越)最为强悍。《淮南子·人间训》记载的:驻军“经年不解甲驰弩”,越人“莫肯为秦虏”,夜攻秦人,“大破之,杀尉屠睢,伏尸流血数十万”即指的是骆越。为解决问题,秦始皇派史禄负责凿渠以通粮道,此即是广西灵渠。灵渠修成后,首先征服了强悍的骆越,尔后便势如破竹平定南越,最后全面征服了越族,设置了南海、桂林、象三郡。由此可见,广西客家在秦开五岭客家初步形成时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鉴于广西客家毗邻闽粤赣客家聚居地,又有在秦开五岭客家初步形成时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应把“闽粤赣客家聚居地”的提法扩展成“闽粤赣桂客家聚居地”,还原广西客家在客家聚居地中的重要地位,彰显我们对广西客家的应有重视。

3、广西客家在客家早期迁徙中的重要历史地位

由于广西客家中的北海是闽粤赣桂客家聚居地中的直接出海口,且由于该地客家先民拥有的是海上丝路的出海口,客家迁徙海外在秦汉就成为可能,这就把客家迁徙海外的历史提前近千年。虽然年代久远难以考证,且当时纸张尚未发明书面记载有限,加上那个时期没有什么著名的人物从而没能在历史留下痕迹,但,有出海口就会有迁徙海外的客家先民,这是毋庸置疑的实际事实。这就彰显了北海客家在客家迁徙中的非凡的重要历史地位。

4、在北海多元文化中,要有意识地保护客家文化——这一古代汉族的文化

由于北海客家主要居住在沿海地区,他们跟广府文化和海洋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很容易被经济势力强大的广府族群与边缘的疍家同化,丢失自己的语言和传统与文化。例如,清朝晚期,廉州与广州交通贸易频繁,大批粤商云集廉州,使广府话在这一地区建立最大优势。据《廉州府志》载称:俗有四民,一曰客户,居城郭,解汉音,业商贾;二曰东人,杂居乡村,解闽语,业耕种;一曰俚人,深居远村,不解汉语;一曰艇户,舟居穴处,亦能汉音,以采海为生。此第一与第四种人应为客家先民,北海客家容易向海边迁徙而变为疍家,从他们“解汉音”“亦能汉音”共通可证。今天,在合浦城乡广泛弥漫着廉州话是客家话与广府话的混合语言。有专家认为,廉州话的底层语言是客家话、是客家话处于广府边缘而发生变异的一种

目前北海通行好几种方言,主要有北海白话客家话普通话等。北海本土的原始方言是廉州话,分布在今合浦县廉州镇、西场镇、石康镇北海市海城区地角镇、高德镇,银海区白虎头等地区(沿海变异);合浦县山口、公馆、闸口、曲樟等镇则通行客家话(靠近浦北等客家地区);至于在北海市区则通行白话,它是现今北海最官方的方言,属于粤语中的钦廉系。暨南大学粤方言专家陈滔考证,北海白话融合了粤语、客家话的特点,自成一派,带有浓郁的北部湾渔乡特色(可见边缘化被异化,原来可能是客家话)。改革开放以来,北海涌入了大量的外地移民故普通话也日益流行。现今,北海市区现是以普通话为基础,北海白话、廉州话、普通话三足鼎立,而客家话就渐渐流失了。

上述,廉州话、北海白话都有客家话的语言成分(前者可能较后者体球网,足球比分网),而,原有的客家话又渐渐地流失……这就给我们以警惕与启示:那处于族群聚居地边缘的客家,如果不是有意识加以保护的话,就会在不经意间丢失我们的本源文化而被淡化乃至被同化。因此,地处聚居地边缘的客家,要有意识地保护自己的本源文化,保护那具有古代汉族特征的客家文化,包括:客家话(它是古代汉语的活化石)、客家俗(传承了古代汉族的传统),这是北海客家考察给我们的又一启示。 

5、北海客家定位——客家明珠

在南流江出海口的合浦极目高天,仿佛秦汉犹在;盛世新天,北海前景更加光明。鉴于北海客家在客家中特殊地位:有合浦这一历史文化名城,有“珠还合浦”的美丽流传,由于合浦这海上丝绸之路的出海口使客家在秦汉就迁徙海外,由于南流江流域孕育的古老客家族群与北海新生代的客家,由于北海—南流江客家是广西客家的主体,等等,我们给予北海客家一个美丽的名称——客家明珠。愿我们的客家明珠在岁月的洗礼中,在我们客家族群着力的呵护下,越来越璀璨夺目,焕发出诱人的绝世的光彩,一如那“珠还合浦”的美丽传说……

 

版权所有 (C) 北海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桂ICP备06006473号
桂公网安备 450502020000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