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球网,足球比分网

中共北海市委员会| 北海市人大常委会| 政协北海市委员会
当前位置:体球网,足球比分网 > 文史资料

北海合浦海上丝绸之路史(二十五)

发布时间:2009-12-24 10:55   作者:   [字体大小: ]

北海合浦海上丝绸之路史(二十五)

作者:范翔宇 来源:北海日报 字数:8725
    
    
    
    10 海门风帆

    合浦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到了清代进入了一个新的鼎盛时期,而与此同时,海上丝绸之路沿线上新的中心港口城市的相继形成和出现,自身的功能局限或产业圈和贸易圈的转移而失去了市场竞争力而衰退了。而合浦海上丝绸之路还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再一次印证了合浦始发港地位的重要性。
    清王朝建立之初,面对尖锐的满汉民族矛盾、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特别是东南沿海一带南明王朝的抵抗、郑成功及其后人军队的反击,清政府采取了严厉的禁海措施。如顺治十三年,清王朝就颁布了禁海令:至今以后,严禁商民船只私自出海,不许片帆入口。”《清实录·世祖卷》)顺治十八年八月,为使郑成功无内地物质接济,又下达了《迁界令》:令闽、粤、浙、江四省居民向内地迁移三十里,禁渔舟商船出,界外房屋村庄尽予焚毁。”(《清实录·圣祖卷》)十二月十八日(农历),又重申禁海。在清王朝严厉的海禁高压措施下,海上丝绸之路国内航线港口城市的商贸交流遭受到沉重的打击。
    清朝入主中原,为了防范汉族的反抗,采取了一系列严厉的限制措施,海禁”就是其中之一。合浦地处两广,又是与安南等东南亚各国交往要冲之地,加上明朝大将军郑成功在台湾称王,不时派出战舰从东南海岸出发,往来于琼岛与北部湾之间,以合浦沿海作为据点。因此,清朝的“海禁”对合浦的影响尤为巨大。
    早在顺治四年(1647年)七月,也即清军攻占廉州仅四个月,清王朝就颁布命令:广东近海漂洋私船照旧严禁。”民间的船只一律不准出海。合浦时属广东,当然也在其中。顺治七年(1650年),郑成功部将攻占了钦州龙门岛(时龙门岛属廉州府辖)。
    十一年(1654年),郑成功又派水陆总兵率战舰百艘,准备驶至廉州湾与南明李定国部会师。对此,清王朝当然不会坐视不理,顺治十七年(1656年)六月,又重申禁海令,自今以后,严禁商民船只私自出海,不许片帆入口。”由于当时台湾是明定国公郑成功控制,与清王朝成对峙状态,海禁”令特别针对广东沿海,尤以时属广东的合浦沿海。特别是顺治年间,郑成功部多次攻占时属合浦所辖的龙门岛,自顺治四年至十八年,就有八次战役是在龙门岛发生的,而合浦就是中转站或据点。顺治十八年(1661年)八月,清王朝又颁布新的“禁海”令:为使郑成功无内地物资接济,闽、粤、浙、江四省沿海居民向内地迁移三十里,禁渔舟商船出海,界外房屋村庄渔船尽予焚毁。”十二月,又再次重申海禁。
    一年两次颁发禁海令,由此可见形势之严峻。
    康熙皇帝即位,禁海”也是头等大事之一,康熙元年(1662年),清王朝专门派大臣科尔坤、兵部侍郎介山到广东执行“海禁”措施。规定从大虎门至钦州防城一带,沿海居民内徙50里,并设排栅,严禁出入。同年,又在廉州设立北海镇标及城守营,将东起阳江,西至东兴的海防列入北海镇标驻防范围,实行军事化禁海。这次军事化禁海一直继续至康熙八年(1669),才“弛迁海之禁”,撤销了廉州沿海50里之排棚,改为汛治,第二年才“复沿海居民旧业”。这里是说,廉州沿海的居民此时才能够出海捕鱼或到各珠池去采珠。
    为了加强海防军备,康熙九年(1670年),又在廉州府城西南的乾体港设置了乾体营,作为廉州水师营的军事基地。合浦的“禁海”至此应该可以说是告一段落了。
    可是,康熙十四年(1675年)八月,吴三桂部下的将军率军队攻占了廉州府城,俘廉州知府徐化民,同知田钟雨投降,合浦知县金世爵战死。接着,吴三桂部又乘胜追击攻占广东,两广总督,广西巡抚,广东巡抚等均投降了吴三桂,廉州府辖地因此成为清王朝与南明军队争夺的焦点。至康熙十六     年(1677年)六月,廉州府又重被清军占领,十七年六月,郑成功派总兵率军围攻廉州,激战至八月以清军获胜告终。经此之后,清王朝加强了对廉州沿海的军事控制,在廉州设总兵官,把钦廉及至电白、吴川的海防归为一体,间断性的“海禁”变成了常规性的“海禁”,并设立了海巡制度,守备、千总、把总每日都要带领战船巡海,参将、游击官则每月会巡一次。此外,还建立了连环互保制度,规定廉州等府渔船以十船编为一甲,以防止“奸细”混入。
    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为防止“海盗”侵扰,两广总督福安康制定的“禁海,,章程中规定:将涠洲、斜阳二岛(时属廉州府辖)居住的无籍贫民逐回原籍,所居草寮概行烧毁。其它州、岛亦一律清查严禁。”这已经是竭泽而渔、为丛驱雀的行为了。
    合浦的“禁海”一直延续至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是年九月,乾隆皇帝亲笔朱批:各省海岛除例应封禁者欠已遵守外,其余仍准居住,免其驱逐,零星散处人户,皆系贫民,渔出洋采捕在海岛捕在海岛暂搭之寮房,亦应听其居住,毋烧毁。”这事实上就是“禁海”的终结了。清王朝历时一百五十年的“禁海”,给合浦社会发展和民生造成了诸多障碍,但也刺激了合浦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功能迅速向军事化转换。
    尽管在清王朝的严厉禁海高压中,合浦始发港却没有像海上丝绸之路其他港口城市那样,因海路被封闭而处于萧条状态,相反合浦因为始发港特殊的区位优势,成了清王朝军队、南明王朝军队、郑成功军队还有吴三桂军队反复争夺的军事基地。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的波光帆影被兵车船楼的刀光剑影、大将星旗鼓角所代替,合浦始发港的海面上,一时间成了千军卷动、万帆争流的战场。
    南明王朝的合浦之战。1644年4月,清军进入北京,明朝皇室朱由崧跑到了南京,于5月建立了南明王朝。10月,清王朝在北京成建立,纪元为顺治元年。于是,清王朝与南明王朝开始了长达十八年的南北对立。合浦时属明王朝的势力范围时属清王朝势力范围成了这两个王朝争夺拉锯战的战场。
    顺治三年(1646年)十一月,南明王朝被清军追击,退出南京后跑到广东肇庆建“都”(时合浦属广东),并攻占了广西大部,作为南明王朝后方的合浦,一下子变成了前沿阵地。第二年三月,清军李成栋部总兵马汉挥师直指,攻陷了廉州,逼使高、雷、廉三府同时降清。
    清军的军事占领并不能征服民心,廉州府的周边地区还在不停地展开反清战斗,使清军四处“平乱”,首尾难顾。不到三个月,南明镇国将军朱统鉴,率军兵围攻廉州城,此役双方相持了三个多月,最后以朱统鉴于十月十五日攻占廉州府城告终。可是仅十天后,清军攻占了广东全境,并实行严厉的海禁,廉州成了一座“孤岛”,不久又落入了清军手中。顺治五年(1648年)四月,清军将领李成栋因不满只得了个广东提督的官职(李原是明朝徐州部总兵降清的),于是挟持两广提督佟养甲叛清归南明,廉州兵不血刃又归南明王朝所有。从顺治四年三月至顺治五年四月十三个月间,廉州城先后五次转换于清王朝与南明王朝之间,历尽兵戈战乱。自此之后,由于原明朝郑成功所部攻上了钦州的龙门,南明军队在两广的军事顺利,合浦全境得以安宁,保持了四年的稳定期归属于南明王朝。
    到了顺治九年(1652年),清王朝在全国各地的军事行动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回过头来对南明王朝开展围攻。是年三月,清靖南王耿继茂率军攻破廉州府城,并活捉了南明高、雷、廉、琼四府巡按张孝起。张宁死不降,绝食自杀。清军攻破廉州后,又乘势占领了钦州、灵山。七月,甬明西宁王李定国率军猛攻广西,收复广西全境届,于十一月与郑成功部会师海上,合浦复又归南明。但是,时隔三月即顺治十年(1653年一月),清靖南王耿继茂部又再次围攻廉州府城,是役南明守城兵将死伤惨重,道员(四品)王道光及属僚全被擒。十月,郑成功委托其将领水陆提督林察乘战舰与李定国会师。此时,广西抗清武装已汇集万余人响应抗清,支持李定国。
    清朝闻讯立即调集多路大军,其中包括靖南将军朱玛喇、平南王尚可喜、广西提督线国安等,合兵并击打败李定国,夺回了廉州城。此役之后,清王朝在廉州设置了总兵官,标志着清王朝完成了对廉州辖地的军事控制。从清王朝建立(1644年)到南明王朝势力最终撤离廉州(顺治十一年,1654年)历时10年之久,合浦全境才完全归属清朝。
    南明王朝与清王朝在合浦进行了为时十年之久的拉锯战,大小战事十一次。除了合浦当时是扼两广通道之外,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南明王朝希望通过掌控合浦作为与郑成功会师合兵的基地。而清王朝非常清楚地看到这一要害之处,也就不惜重兵压境,反复争夺以阻断南明王朝与郑成功的联合。清王朝为夺取合浦,不但动用了八旗军队,还调集了当时最具实力的“三藩”军队,即平西王吴三桂、靖南王耿继茂、平南王尚可喜。
    这三位藩王都是投降清朝后封王     的明朝重臣名将,由此可见当时廉州府争夺战之激烈。无怪乎崇祯年间广东布政司参议叹曰:廉州全省藩卫也,关全省则重。关垓埏则尤重。”南明军队在合浦的活动已使清王朝穷于应付,郑成功以合浦港群为中心,在周边港口的军队行动,更使清王朝顾此失彼。
    1644年3月,李自成攻入北京,明朝崇祯皇帝自缢于煤山,是为明朝灭亡。五月,清军占领北京,十月清帝福临在北京即位,宣布以大清为国号,顺治纪元是为清朝开基年号。同年五月,原明兵部右侍郎马士英奉原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建立南明政权。由此开始了与清政府为时15年的武装对峙。
    1645年,南明隆武帝被清军赶出南京后,即召见郑成功,委以军事。1646年,郑成功在广东南海起兵抗清,并在福建沿海招募兵马,集结军队达10万之众与清国作战。1647年,郑成功被南明永历帝封为延平郡王。1659年,曾率军一度攻入长江,围攻南京。军事失利后退守厦门。1661年,率部收复台湾,结束了荷兰军队长达38年之久的军事占领。由此以台湾为基地继续进行抗清斗争,其军队经常进入廉州湾一带对清军作战,成为清王朝的心腹大患。
    顺治七年(1650年)正月,郑成功派部将郑雄攻占了时属廉州府管辖的钦州龙门岛。此后至康熙十七年(1678年)八月的28年间,龙门岛也就成为郑成功部攻打廉州府的跳板,廉州府也就成了郑成功部与清军的主战场之一。
    顺治九年(1652年)十一月,南明政权的西宁王李定国收复广西全境之后,立即派使臣与郑成功联系,双方商定了在廉州湾会师抗清的计划,可惜因风汛不合,不利于船队航行而被迫延期。顺治十一年(1654年)十月,郑成功命水陆总兵侯察率领五镇官司兵(每镇兵员12000人),乘战船百余艘南征,与南明西宁王李定国在廉州湾会师。这次会师掀起了岭南地区的抗清高潮,各地抗清武装数万人响应集结,一举攻下了廉州府城。
    为了防御郑成功部的袭击,清政府除了加强军事围攻之外,还采取了极为严厉的“禁海”措施,严禁渔船出海,还将沿海居民向内地迁移三十里,界外房屋村庄渔船尽予焚毁。这就是顺治十八年(1662年)著名的“迁界令”。到了康熙元年,又将禁海范围扩大,规定从广东虎门到廉州湾一带的沿海居民内徙50里,设置了排栅,严禁出入。但是,仍然无法遏制郑成功部的进攻。廉州府辖的龙门岛依然被郑成功部占领,并不时的攻打廉州府城和钦州。
    顺治十八年(1661年)郑成功率军收复了台湾,第二年八月(即康熙元年)便因积劳成疾的病逝于台湾。郑成功的部队便由其子郑经率领继续以台湾为大本营,坚持不懈地在东南沿海开展抗清斗争。并于康熙二年(1663年)二月与清军大战于龙门岛,失败后进入十万大山(时属廉州府辖),还在十万大山开展了为期四年的游击战。
    康熙十三年(1674年)吴三桂反清自立,很快据有两广。康熙十六年(1677年),郑经部将自台湾率船80艘,兵1000余人,攻入廉州湾后进而进攻龙门岛,但被清军击退。康熙十七年(1678年)六月二十三日,郑经又派总兵谢琅率部将张荒、杜起龙等自台湾乘战船来围攻廉州。此战双方激战异常,攻守经日,最后被清军以两镇总兵的兵力内外合力击退。郑军转而进攻龙门岛又失利,此后,虽然郑成功多次反攻,但因康熙帝在廉州设置了廉州总兵府,乾体营水师及龙门协水师,郑军进攻均以失败告终。康熙二十年(1683年)七月二十七日,郑成功之孙郑克爽向清廷缴印投降,由此“海疆平静,停止迁界令”,各省展立界限,俾迁民归里,招垦荒地”。第二年九月,撤销了廉州总兵官,改设廉州营,仅驻兵1000员,设游击一员作军事指挥。
    自顺治四年(1647年),清军李成栋部攻入廉州之后,至康熙二十年(1683年)的36年间,清王朝与南明军队,郑成功军队以及吴三桂军队在合浦始发港展开的大小战事共计有:顺治四年(1647年)正月,清军李成栋部攻入廉州,此战至三月结束,廉州府降清。
    同年七月,南明军队镇国将军朱统鉴率兵攻入廉州城,同月,清王朝调集灵山等地军队到廉州围攻朱统鉴军队。
    顺治七年(1650年)正月,郑成功军队攻占龙门岛(时属廉州海防区域)。
    顺治九年(1652年)三月,清军靖南王耿继茂率军攻占廉州府。
    同年十一月,李定国收复广西后遣使约郑成功到廉州会师。
    顺治十年(1653年)五月,南明西宁王李定国攻入廉州。
    同年十月,郑成功部队乘战船百艘南征,与李定国会师廉州。
    同年十一月,清军尚可喜打败李定国,攻占廉州。
    同年,清王朝设高、雷、廉总兵府。
    顺治十五年(1658年)正月,郑成功部攻占钦州城。
    顺治十七年(1660年)五月,郑成功部攻占钦州龙门(时属廉州海防区域)。
    同年九月,清军收复龙门。
    顺治十八年(1661年)正月,郑成功部攻占龙门岛。
    康熙(1662年),清王朝设北海镇标及城营在廉州。
    康熙二年(1663年),清军尚可喜督军攻占龙     门。
    康熙四年(1665年),清军进攻十万山郑成功残部。
    是年在廉州设沿海墩台。
    康熙九年(1670年),裁广东廉州水师营、改设乾体营。
    康熙十二年(16739)十二月,吴三桂起兵反清。
    康熙十四年(1675年)八月,吴三桂军队攻占廉州,知府徐化民被俘,同知田钟雨投降,合浦县知县金世爵战死。
    康熙十六年(1677年)六月,清军尚可喜收复廉州。
    同年十二月,郑成功后人军队攻占钦州龙门岛(时属廉州海防区域)。
    康熙十七年(1678年)六月,台湾郑氏军队围攻廉州,被清军击败。
    康熙二十年(1681年)三月,清军水师收复钦州龙门岛(时属廉州海防区域)。
    为了加强廉州府的海防力量。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九月,清廷裁廉州总官兵,改设廉州营,在廉州府城只驻兵1000名,却加强了龙门岛的防御兵力,设龙门水师协标左、右营(相当于旅一级军事建制),其中之一驻乾体而称乾体营,驻防兵员1634名,战船12艘。第二年,在廉州口设海关,隶属粤海关,廉州海防由此又多了一项缉私任务。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八月,改廉州海防同知为理瑶同知,以加强对广东连山县瑶民的管治。第二年,将龙门协属的乾体营归并廉州营,加强了廉州府城的海防兵力,稍后,又在廉州湾海面设立了海上会巡制度,每月一次。
    至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清廷令广东沿海修筑台116座,合浦境内自冠头岭至大观港东岸共设炮台7座,设置大炮共30座,康熙年间是廉州海防建设最盛的时期。
    雍正十年,为了强化海防管理,将合浦县丞移驻山口永安城,县丞是大县才设置的官职官,秩八品,相当于副知县一职。由此可见雍正帝对廉州海防的重视。乾隆四年(1739年),移廉州府防城同知驻龙门岛。
    府同知是正五品官秩,是协助知府专门处理海防的官员。此时,廉州海防职权及职能都进一步扩大。防区范围也伸延至两广沿海。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四月,为使沿海军事要件传递迅速,朝廷专门给廉州府海防辖区添置了马匹。同时又命廉州府海防同知兼管本府所辖三州、县的水利。
    嘉庆元年(1796年),朝廷从海安、海口二营拨战船30艘,供廉州府主要用于巡防龙门、涠洲海面。由于有了这些战船助阵,嘉庆、道光年间,廉州府海防军队多次在海面上大获战果,其中生擒越南巨盗陈加海等,为越南国王解除了心头大患。光绪八年(1882年),朝廷以“越南事机甚为紧迫”,令广东水师提督吴全美统带兵轮(铁壳船)8艘驶赴廉州,不时驶往越南附近洋面游弋。接着,又从福建拨给“济安”、飞云”二艘兵轮给廉州府,曾国荃还专门拨兵轮8艘,拖船二艘驻扎北海(乾体港)。
    光绪十二年(1886年)五月,朝廷裁广东阳江水师总兵,改设北海镇总兵,驻廉州。改廉州营为镇标左营,阳江营为北海镇标右营,将原为高州镇辖的龙门协左营、钦州营、灵山营、雷州营、徐闻营及石城营(廉江境)罗定协左、右二营拨归驻廉州府城的北海镇总兵管辖。十四年(1888年)九月,龙门水师两营改归北海镇总兵管辖,廉州府海防建设进入了鼎盛时期。
    从以上在廉州发生的战争及清王朝在廉州加强海防建设中可知,合浦海上丝绸之路成了最重要的战争供应补给线,在稳定边疆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着战争的结束以及海防建设的加强,清王朝开始恢复对海上丝绸之路建设,除了解除海禁,最显著有效的措施就是在廉州设置海关。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清廷设廉州口海关隶属于粤海关管理,征收货物税和船钞,这是近代海关征管的开始。根据当时大清沿海税例,只对海上贸易商船收税,捕鱼虾船只及民间日用之物并糊口贸易者,俱免税。由于当时的“海禁”刚刚松缓,海关的征管还是单一的海上收税。
    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清政府进一步开放海禁,准澳门外国商船往南洋贸易,中国商船往安南贸易”(清实录·圣祖卷》)。至乾隆元年(1736年),又增设了山口,钦州(时属廉州府辖)二小口和高德、西场、沙岗等海关分卡,廉州海关因此形成一个具有多种征管功能的口岸管理机构,海关衙门设在廉州西华路(一说在沙街尾与海角亭为邻)。
    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正月,清政府出于储备粮食的考虑,裁撤了山口圩关税。二月,又特批安南(今越南)大米进口至廉州沿海一带,一律实行低税制,每石大米仅纳税银二厘左右。此举导致进口大米骤增,内地粮价大减。如此一来,谷贱伤农,朝廷很快又停止了在廉州海关施行的这一“优惠政策”。由此可见海关征管的杠杆作用早在乾隆年间就在廉州府应用了。大米的大量进口,廉州府也成了粮食周转储备之地,朝廷专门为此在廉州修建了储备粮库,地址就在今廉州镇上仓街、下仓街。     意即上、下粮仓所在地。并且将高州仓大使改为高廉道粮库大使驻廉州。廉州粮库同时也作为战备粮基地,最大批量曾一次调运了一万石粮食供军需。
    同治二年(1863年),清廷在英国殖民主义者的压力之下,增开了宜昌、芜湖、温州、北海等四个口岸作为英国船只停泊装卸货物。此后,清政府于同治十年(1871年)设立了北海关(常关),归粤海关监督管理,并规定凡为外人运货之舢板赴香港者,须先在北海或广州报关。北海常关成为一个独立脱离于廉州府的机构即由此起。二年后,也即同治十年(1873年),正式设廉州北海关。同时也明确了廉州各口征管范围:近年雷、廉各口税收日绌,皆因北海地方无所稽查,易于绕漏,翮后以北海为总汇,设关征税。如有进、出口货物,按大关税则征收。
    并于钦州、电白水东、石城县暗铺、遂溪县赤坎,海康县雷州及吴川、石城、遂溪三县交界处之石门头六处设立北海分卡稽征,亦按大关税则征收。又于钦州平银、长墩、防城三处,设立北海稽查子卡。”(续通考》)康熙二十四年设置的廉州海关的对外征管业务,此时已经大部拨归北海海关管理了。
    光绪三年(1877年)二月,北海正式开埠,并设立外国领事馆,税务司官员也由英国人任命,北海口岸的一部分关税落入殖民主义者手中。廉州海关至此已是名存实亡。清代廉州海关的消亡,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但是,从另一方面已印证了弱国无外交这么一个事实。因为,清代的北海对外开放毕竟是殖民主义者“炮舰政策”的催化结果,这种对外开放是以主权为代价的。廉州口海关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设置,到光绪三年(1877年)北海开埠历时共192年。
    清代合浦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也带动了农耕的发展,在朝廷的推动下,采取了开荒垦地,鼓励农耕的优惠政策,带动了农作物种植和引进。
    雍正十二年(1734年),清朝廷以廉州府等地民众不习惯耕种旱地,致使有大量未开垦的荒地之故,派出官员前来勘查,由此拉开了廉州府大量垦荒的序幕。为了鼓励民众积极垦荒,清朝廷还出台了一系列奖励措施,其中包括免税等政策。其间以乾隆年间为最盛。
    乾隆二年(1737年)二月,乾隆帝就亲笔朱批“准合浦、钦州未复额内难垦税亩,照合浦县下则税额减半”。在减税政策的鼓励下,地方官府也把垦荒当作一项政绩来抓。据不完全统计,乾隆年间廉州府上报的垦荒政绩奏折不下20起,其中有虚报,也有实绩。如乾隆十年(1745年)六月,两广总督在给朝廷的报告中就向朝廷建议:广东产米不敷民食,高、雷、廉一带的八万余亩闲旷之地可垦种,拟详议劝垦规条。”第二年,乾隆帝就在该奏折中批复:命将该三府荒地七万余亩,给当地民人垦种,一概免其升科,并给与印照,永为世业。”由于有了这些鼓励措施,廉州府开垦荒地颇有成效粮食富足有余,因此才有了上述朝廷一次就能从廉州府仓调粮一万石供军队之需。
    扩大的耕种面积之后,清朝廷又在改革农具方面出新政。乾隆二十年,廉州府门决定在全境推行水车灌溉农田的措施。为了取得经验,还行文规定率先在军队徭役田中实施。
    乾隆五十年(1785年)八月,乾隆帝阅读了湖南巡抚陆熠所著的《甘薯录》一书后,兴趣大发,于是批示:多为刊布传钞,使民间共知其利,广为栽种,接济民贫,亦属备荒之一法”。这是清政府下令推广红薯之始,但据史料记载,廉州府从雍正年间就有种植红薯的记载,可见合浦海上丝绸之路在引进外来农作物方面具有的优势。
    到了道光初年,木薯种植传入广东高州。由于历史上高州、雷州、廉州基本同属,又同是广东下四府(高雷廉琼),很快,木薯种植就传入了廉州府,之后又向广西的桂平、贵县,宾州等地传播。
    (《北海合浦海上丝绸之路史》是由合浦县人民政府、北海市地方志办公室编,主编:史璠 执行副主编:范翔宇 本版连载文章未经著作人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

图片说明:
2、当时廉州府衙门前的石狮子。
3、清代廉州古西门
    

版权所有 (C) 北海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桂ICP备06006473号
桂公网安备 450502020000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