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球网,足球比分网

中共北海市委员会| 北海市人大常委会| 政协北海市委员会
当前位置:体球网,足球比分网 > 社情民意

体球网,足球比分网做大做强北海石化产业的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14-05-08 15:38   作者:   [字体大小: ]

    石化产业,是北海着力打造的三大千亿元产业之一。对于促进我市实体经济发展,加快工业化进程,提升北海在广西产业发展格局中的地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为助推北海石化产业做大做强,今年4月起,市政协专题调研组对北海石化产业发展情况进行深入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北海石化产业发展现状
    石化产业承载着北海人建设大产业、实现大发展的梦想。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真抓实干,把事干成,造福百姓”的理念,以项目增强发展后劲,以项目拉动经济增长,举全市之力,快速建成了北海石化项目,实现了三年跨越发展的目标。2012年石化产业生产总值301亿元,税收41亿元,从业人员2100人。目前,北海石化产业迅速崛起,发展态势喜人,发展前景看好。
    1、项目建设稳步推进。
北海石化产业园自2010年3月动工兴建   ,到目前为止,有项目落户24个,总投资超过350亿元。其中已建成投产项目5个:北海炼油异地改造石油化工(20万吨/年聚丙烯)项目、北海320万方原油商业储备基地工程、湛江-北海原油管道工程、北海至南宁成品油管道工程、茂化建检维修中心一期工程。在建项目7个:中石化广西LNG项目、20万吨/年炼油油浆处理装置建设项目、年产360m3好士利工业气体充装项目、中石化混芳精馏项目、中石化生产航煤技改项目、北京燕化正邦北海炼油维保基地项目、中石化冷能利用项目。正在开展前期及洽谈的项目12个。
    中石化在北海布局的石化产业龙头项目主要有北海炼化项目和中石化广西液化天然气LNG两大项目群。其中,总投资150亿元的北海炼化项目包括北海炼油异地改造石油化工(20万吨/年聚丙烯)、湛江—北海195公里原油管道、北海320万方原油商业储备基地工程、北海至南宁成品油管道工程等,于2011年12月建成并转入商业运作,成为北海支柱产业之一。石化产业极大地扩张了我市的经济总量,为北海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目前石化码头建设前期工作已结束,正在组织开工,届时将打通石化产品出海大通道。总投资达178亿元的中石化广西液化天然气LNG项目包括LNG专用码头工程、接收站工程和外输管道工程正在紧张施工,计划2015年末建成,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值约125亿元,税收8亿元。一期建设规模为300万吨/年,二期建设规模500万吨/年。一期工程已于2012年2月8日动工建设。
    2、产业集聚初具规模。
    到目前为止,石化园区新进驻石化配套及下游产品加工项目9个,其中生产项目4个,检维修项目5个。4个生产项目包括和源油浆处理项目、中航化精细化工项目、新鑫能源科技碳四深加工项目、圣安化工项目,总投资10.071亿元,达产后产值28亿元,年税收1.5亿元。在建的北海和源投资有限公司投资3.8亿元,逐步建成一个小型精细石化产业园区,预计年产值10亿元,税收1亿元。5个检维修项目总投资1.929亿元,预计产值约1亿元,年税收500万元以上。目前,9个进驻项目1个建成,1个在建,7个正在做前期工作。这些项目是石化产业链的延伸,将进一步扩大产业规模,增加税收和就业。
    3、配套设施加快建设。
    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包括路网、水电、排污、码头等逐步建设完善。目前已完成营盘至闸口二级公路A段、铁山港四号路、七号路、兴港路、进港路、中石化异地改造石化项目配套道路;铁山港220KV输变电、110KV供电线路工程;铁山港供水一期、二期及管网工程、铁山港区污水处理厂及临时排海管工程;铁山港首批深水泊位1-2#铁山港3#-4#泊位及航道疏浚回填工程、铁山港口岸联检大楼及附属工程;北海炼油异地改造石油化工项目搬迁过渡房及搬迁回建小区等基础设施工程。正抓紧实施合河铁路铁山港支线、中石化铁路专用线、广西(北海)LNG项目引堤和陆域形成等在建工程。公共服务配套方面,滨江和兴港两个回建区正在抓紧推进学校、市场等设施建设。其中,滨江生活区的黄稍中学、黄稍小学和黄稍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已建成投入使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农贸市场正在建设。
    二、北海石化产业发展前景展望
    2011年批准实施的《广西北海铁山港工业区石化产业园发展规划》(下简称《规划》),是北海石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勾画了石化产业发展的未来图景。北海石化产业园总面积为60平方公里,核心区域20平方公里(含石化码头区10平方公里),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规划面积最大的石化产业园区。该园区采取一区多园布局,包括石化关联产业园、精细石油化工园、塑料后加工园、橡胶后加工园、热电联产园、LNG化工园、生物化工园、化工装备制造园和液体化工码头园等。
    产业发展定位为:面向东南亚,服务大西南,打造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和国际竞争力的非乙烯型炼化一体化的能源、化工生产基地,成为引领带动区域相关产业跨越式发展的石油化工战略高地和合作平台,连接泛北部湾石化产业发展带的产业枢纽。
    产业发展目标是:近期以中国石化北海炼油异地改造石油化工(20万吨/年聚丙烯)项目和从东南亚地区进口的基本有机原料为基础,从周边石化基地采购的化工原料为补充,面向东南亚和珠三角地区,发展清洁燃料和以丙烯、丁二烯、苯衍生物为主的高附加值功能性合成材料和特种化学品。远期以清洁能源、功能性合成材料、特种化学品等石油化工产品及塑料、轮胎等石化延伸加工产品为特色,形成技术先进、规模合理、环境友好、适销对路、竞争力强、附加值高的非乙烯型炼油化工一体化石化产业基地。至2015年实现产值突破1025亿元,远期产值实现3000亿元。
目前,我市石化产业以中石化炼油化工项目投产为标志,形成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和产业规模效应,增强了全市的产业支撑,为建成千亿元石化产业以及进一步做大做强石化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从产业发展的前景看,石化产业从能源到化工,从石油产品到化工原料的精深加工,市场前景看好,发展潜力巨大。加上我市的区位、自然条件等方面的优势,完全有可能做大做强,形成千亿元的产值甚至更大规模。
    三、北海石化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制约
    北海石化产业发展具有良好条件和广阔前景,也面临着激烈的竞争。无论是国家产业布局还是石化行业的投资选择,都面临竞争,我们本身的一些困难和问题也显示发展的制约:
    (一)控制性详规未完成,项目推进受影响。
北海石化产业发展规划虽已获批,但铁山港工业园石化产业园控制性详规尚未完成,特别是涉及10平方公里的石化码头区控规及石化产业园的水、电、气、热、排水、管廊、绿化、服务等专项规划尚未开展,配套设施建设因之受阻,影响了石化产业项目的快速推进。石化产业园尚未开展环境规划编制,不利于石化建设项目的环保审批,打造生态低碳石化产业园区的目标缺乏规划指引。
    (二)优惠措施难出台,政策支持力度不够。
2011年研究制定的《北海市铁山港(临海)工业区石化产业园投资优惠暂行规定》,因意见不一致,至今未能出台。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税收优惠政策于2012年底到期,石化产业园区失去了企业所得税地方分享收入减免优惠等措施的支持;土地、运输等成本明显高于周边石化园区,这些因素影响项目落地和投资者的信心,制约产业发展。
    (三)三大配套建设滞后,产业集聚环境不佳。
    1、交通大动脉未打通。石化项目所涉及的两个5千吨成品油码头刚刚通过选址和环评,估计两年后才能建成,而对石化产业发展具关键性作用的原油码头尚处于意向阶段。口岸临时开放年初获批,正在申报的口岸扩大开放工作因基础设施不全、原上报的铁山港航道和锚地与10万吨级码头不匹配,影响了审批进程。合浦至铁山港铁路、铁山港铁路支线及其延长线、玉林至铁山港铁路、中石化铁路专用线建设未能按期推进,交通配套建设严重滞后。涠洲岛30万吨原油码头未能启用,进口原油只能从湛江输送到北海,生产成本居高难下,税收大量流失。北海炼化每年所产的约100万吨石油焦、液化气等产品依靠公路外运,成本增加,公路交通压力大。园区内缺乏输送管网、厂区、码头、铁路和公路的有机衔接,打造一体化物流运输体系已刻不容缓。
    2、生产性基础设施建设落后。随着石化产业大小企业陆续进驻,园区内供水、供电、通信等建设通道日益狭窄,污水处理设施尚未投入使用,消防泵站建设不足,而供水、供电专项规划还在征求意见阶段、通信专项规划未启动、管廊专项规划未实施,园区难以开工建设工业气体管网和供热管道等,无法向园区各装置生产过程提供工艺空气、仪表空气以及高中低压蒸汽等,企业生产难以形成规模优势。
    3、社会事业配套未完善。园区内除基地厂区前建有少量的急救站、小餐馆、小商店、邮政所、储蓄所、原有小学搬迁外,再无其他社会服务设施。石化园区现已入驻大量人员,急需建设职工住宅、写字楼、学校、医院、商场、市场、宾馆、餐馆、影院以及科研开发机构、加油加气服务网络,气体防护站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为园区人员解决日常工作生活所需。
    (四)征地搬迁难度大,用地用海受制约。
    1、卫生安全防护区征地搬迁难度大。征地搬迁工作虽在强力推进,但受补偿政策滞后、群众要求高、资金不足等问题困扰,进展缓慢,任务还很艰巨。据北海炼油异地改造石油化工项目卫生防护区征地搬迁指挥部提供的资料,征地搬迁现到位资金15.94亿元,缺口约6亿元。随着征地范围扩大、房屋面积数量增加、抢建抢种现象突出,资金缺口还可能扩大。现行房屋搬迁补偿标准相对较低,且标准5年未调整,仍按2008年出台的框架结构楼房1089元/平方米和砖木结构楼房540元/平方米最高价格执行,群众抵触情绪较大。部分搬迁户提出不合理的过高补偿要求,增加了征地搬迁工作的难度。与卫防区搬迁同步启动的回建区建设项目,也受征地搬迁、设计、报批、配套等因素影响,推进艰难,不能适应搬迁回建需求。征地搬迁群众转产就业难,5000多名适龄劳动人口难以就近就业。这些因素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征地搬迁的进展。而千万吨炼油扩建项目必须待卫生防护区先行搬迁完成才可以提上决策日程。一些已入驻的配套企业也因用地等原因未能及时开工建设。
    2、用地用海指标受制约。市国土局于2011年和2012年对石化厂区1300米内的312.2公顷用地办理了用地报批,但我市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指标有限,若全部用市级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来办理石化厂区253.23公顷农用地、未利用地转用,难度较大。铁山港石化园区规划了约10平方公里的石化码头区,根据有关规定,填海50公顷以上项目用海需报国务院批准。而国家相关管理部门近年来对填海工程严格控制,要大面积实施填海建设极其不易。
    (五)项目审批耗时长,办事效率难提高。
石化产业作为北海的新兴支柱产业,项目审批专业性强,手续繁琐。据园区入驻企业反映,一些部门在项目审批时不清楚怎么审批,服务也欠主动,工作进度慢、效率低、办事难。主要的审批部门几乎都设在市区,而石化产业园区距市区40多公里,来往路途就需两个小时。管理部门之间时常出现意见相左现象,无人及时协调解决,拖延时日;部门之间征求意见阶段有时长达两三个月。目前一般的石化项目从公司注册到开始征地拆迁,约需半年以上;从拿到土地到开工建设,办理各种手续得盖几十个公章,历时半年以上,既耗时又费力,项目建设往往受阻,投资者怨气较多。此外,产业链招商支持不够,招商引资缺乏专业团队和针对性政策,招商引资效果不好。
    (六)人才支撑不足,专业人才缺口大。
做大做强石化产业需要聚集大量人才。据市人社部门预测,产值达到千亿元的石化产业,大约需要12000人的人才支撑。而目前北海石化产业的人才主要以炼油厂为主,大约不足1000人,要在两三年内聚集到大量的石化产业发展所需的经营管理、科研技术人才以及机修、电修、仪修等生产一线技能型人才,难度非常大。现行的人才政策缺乏发展激励、环境激励、情感激励,难以吸引和留住人才。
    四、促进我市石化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石化产业是我市全力推进的头号重点产业、支柱产业,事关北海发展大局和工业现化化进程。做大做强北海石化产业是我市重大而急迫的任务,必须进一步解放思路,大胆开拓,大力解决存在问题,努力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为此,我们建议:
    一要加强领导,完善规划。
    进一步强化石化产业作为头号千亿元产业的意识,成立全市推进石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由市主要领导挂帅,下设若干职能小组,定期及时研究解决石化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存在问题,统筹协调项目推进工作,切实为石化产业发展扫清障碍。尽快完善发展规划,抓紧完成北海铁山港工业区石化产业园尤其是10平方公里控制性详规。组织专家制定完善石化产业园区的水电、通信、公共工程、管输系统、环境等专项规划,为石化产业做大做强提供规划指引。针对铁山港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定位,搞好产业布局和下游项目规划引进,充分发挥后发优势,走差异化发展道路,抓住与周边石化基地原料和产品供应互补性特点,积极引进和大力发展丙烯、芳烃等下游项目,做大做长产业链,使北海迅速成为泛北部湾地区石化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制订详细规划,进行具体项目定点安排用地,要从征地搬迁的实际出发,在符合总规的前提下,先易后难,尽量使用已征到的、已搬迁土地,而避开一些搬迁太难的地块。
    二要出台政策,加大扶持。
    尽快出台《北海市铁山港(临海)工业区石化产业园投资优惠暂行规定》,实施相应的土地、财税、资金、规费、招工、用水用电等优惠措施,解决项目落户问题,以吸引体球网,足球比分网石化企业入园,强力推进石化产业建设。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统筹财力,设立千亿元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每年统筹安排一批资金,采取贷款贴息、专项补助、资本金注入等多种方式,重点支持石化龙头企业做大做强、配套企业做专做精、产业链向上下游拓展延伸等。加强协调攻关,改进项目报批工作,积极推进北海中石化二期扩能至千万吨,并争取列入国家“十二五”中期评估计划。同时,争取液体化工码头和原油码头得到国家和自治区政策及资金上支持,使北海石化产业在同业竞争中,降低生产成本,更有效地占据市场空间,实现快速发展。
    三要强化措施,完善配套。
    1、采取有力措施,尽快改善铁路、港口、公路等交通大配套。当务之急,要加快与石化产业相关的铁路项目征地拆迁和建设进度,确保进厂铁路年底竣工。优化园区路网结构,实现码头、铁路、公路和输送管网、仓储有机衔接,打造便捷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要按照“四定”方案,尽快完成口岸基础设施建设,成立申报口岸扩大开放工作沟通协调机构,给予申报口岸扩大开放政策和经费上的大力支持,以使铁山港口岸扩大开放在短时间内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批准。强力推进石化液体化工码头建设和铁山港原油码头前期工作,满足石化园区水路运输要求,提高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加大资金投入,在抓好申请上级资金和内部资源整合的同时,积极拓展融资渠道,加快水、电、气、热、通信、消防、排污、管廊等生产性基础设施建设,为产业集聚提供良好的硬环境。在资金筹集方面,可以拓展三个途径:一是以市路港公司为平台,积极开展融资方式创新,打开社会资金进入市政基础设施的渠道, 如通过基础设施项目投资主体招标、新建基础设施项目上市融资以及选择基础设施向社会出让股权等方式,扩展民间投资参与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建设机会与空间,实现政府融资的市场化、社会化和多元化运作。二是推动基础设施存量资产的利用,开展资产经营。针对产权关系清晰,便于社会化经营的基础设施资产,由有关部门向社会公开招投标,租售给社会经营者, 从而提高资产运营效率,实现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良性循环。三是探索“捆绑招商”引资模式,将无经济回报的项目与有较高经济回报的项目进行“捆绑”, 如让道路建设项目投资者,拥有道路两侧广告一定年限的经营权等,进一步丰富投资回报补偿手段。
    3、加强公共设施建设,把公共事业配套纳入产业发展总体规划,逐步建设和完善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教育、文化、医疗、体育、娱乐等公共服务设施,为园区人员提供便利的生产生活条件。采取鼓励措施,调动社会各界积极性,放宽公共服务建设准入条件,鼓励和引导各类企业及单位建设经营公共服务项目。探索建立第三方产业集群公共服务平台,形成体制性安排,按照“政府推动、市场运作、自主经营、有偿服务”的原则,抓住影响和制约产业集群发展的关键性环节,重点支持信息中心、研发中心、检测中心等公共服务机构建设,为石化下游企业提供信息沟通、产业孵化、科技创新、设备检测、资本运作、市场开拓、人员培训等方面专业外包服务,促进石化下游企业发展壮大。
    四要创新思路,化解难题。
    1、继续强力推进征地搬迁,突破石化项目建设瓶颈。进一步拓宽资金来源,充分发挥各种融资平台的作用,解决卫生防护区征地搬迁资金缺口问题,及时为炼油项目扩建和急需用地的下游产业项目提供建设用地。尽快出台新的切合实际的征地补偿安置政策,以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征地区位、人均耕地数量、农民人均收入和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为考量,适当提高补偿标准。实施土地换保障政策,建立失地农民多元化社会保险费用筹集机制。在现行政策下,对征地补偿安置政策进行必要调整,尝试以部分补偿安置费用用于失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借鉴“嘉兴模式”,强调政策的官办性、强制性,突出政府责任,明确筹集的资金进入财政专户,专款专用,并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使失地农民获得长期的基本生活保障。完善和实施解决其后顾之忧的农村就业留用地制度,为失地群众提供足够的生存发展空间。制订用地企业为征地搬迁群众提供就业的政策,尽可能就近安置部分失地农民。建立被征地农民就业创业档案,将被征地农民纳入城镇就业创业扶助体系,加大帮扶力度。加强思想引导,通过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的宣传发动,引导群众配合征地工作。做好群众情绪的疏导和化解,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探索征地搬迁法治途径,引导和鼓励群众通过合法途径表达利益诉求。加强对征地过程中违法建设等的治理,研究制订通过司法程序解决违建违种以及过高要求等影响拆迁行为的问题,有效加快征地搬迁。加快搬迁安置点的规划建设,根据失地农民的社会属性,合理选择安置点,有效配置空间资源,切实提高回建区建成后的居住质量和使用效能。探索政府主导、群众自愿、迁建结合的新模式,进一步丰富失地农民安置手段。
    违法建设突出且屡禁不止,是导致搬迁难的原因之一,目前政府拆除违法建设的做法存在较大风险,又不得不拆,处在两难境地,要标本兼治,导堵结合,寻求万全之策。一是尽快完成村庄建设(搬迁)规划,现住房困难的群众按规划可以依法申请建房,堵住违法建设的一个源头。二是加强管理,防微杜渐,在违建开始时就及时制止拆除,以减少损失,降低群众与政府对立程度,减少群众对征地搬迁的逆反情绪,从而降低执法难度及稳定成本。
    2、积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做好石化产业项目土地、环境、码头航道、海洋海事和工程建设等重大问题的协调工作,定期召开由政府职能部门参加的联审会议,认真研究项目选址、用地等情况,及时解决项目落户审批及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加强与自治区有关部门的沟通联系,争取石化产业下游项目列入自治区立项范畴,并列入自治区统筹推进重大项目,以争取使用自治区专项指标办理农用地、未利用地转用手续。科学制订区域工业用地出让价格,出台石化产业用地价格优惠和产业扶持政策,为做大做强我市石化产业提供更好的用地保障和服务。做好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落实各项环保措施,加强环境监管,努力打造生态石化产业园区,继续争取国家及自治区有关部门对我市用海项目的支持。
    3、提高行政效能,主动服务企业。开通为石化产业服务的绿色通道,加强专业培训和流程指导,提高政务服务的效能和水平。转变作风,主动服务,强化政务公开,减少审批事项,精简审批环节,突破人为的办事障碍,完善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做到一次性告知、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结,解决受理不办理,话说可以办却不给办的问题,为企业提供低成本、省时间的规范便捷的服务。开展政务监督,建立健全效能建设社会化评价机制,加强绩效考核监督和行政问责,有效提高行政效能,切实解决企业办事难的问题。深化审批制度改革,推动政府职能转变,逐步建立与市场相适应、与市场化运作相配套的行政服务机制,为企业提供主动、优质、高效的服务。

版权所有 (C) 北海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桂ICP备06006473号
桂公网安备 450502020000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