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球网,足球比分网

中共北海市委员会| 北海市人大常委会| 政协北海市委员会
当前位置:体球网,足球比分网 > 社情民意

涠洲岛旅游规划开发背景下的几种珍贵资源的管理与开发研究

发布时间:2011-01-24 11:33   作者:   [字体大小: ]

涠洲岛旅游规划开发背景下的

几种珍贵资源的管理与开发研究

——视察涠洲岛旅游资源现状报告

    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及北部湾旅游发展规划为依据制订的《北海涠洲岛旅游规划》提出:把涠洲岛定位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休闲度假海岛;成为海岛综合改革试验区和中国低碳旅游示范区。由此表明,涠洲岛大开发序幕即将展开。

珍惜和保护涠洲岛独特的旅游资源,是推进北海市旅游业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为此,20103月28-4月16日,市政协文史委在李树华副主席的带领下,组织市政协委员对涠洲岛旅游资源现状进行专题视察调研。分别到市旅游局听取《北海涠洲岛(斜阳岛)旅游规划》的情况介绍;到市海洋局对海岛保护、海洋资源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及北海实际情况进行座谈;到涠洲岛听取涠洲镇政府对相关情况的介绍;对涠洲岛内有关自然资源、生态资源和人文资源进行实地考察。作为本次视察活动的成果,将分别选择涠洲岛的生态资源中的珊瑚礁、自然资源中的淡水和人文资源中的宗教文化作为对象进行研究,旨在为《涠洲岛旅游区发展规划》的完善,以及为将来《涠洲岛城乡总体规划》、《涠洲岛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制订工作或拾遗补缺,或未雨绸缪。

一、涠洲岛资源环境与旅游开发的关系

旅游开发和资源保护已成为全球性和世纪性的论题。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经济现象,旅游与当地的资源环境关系密切。一定区域内的旅游资源包括当地的自然资源、生态资源和人文资源。良好的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得以发展的重要前提,而旅游开发与资源保护的关系也是旅游业能否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据。

从某种意义上讲,旅游开发既是一种保护又是一种破坏。旅游资源开发将改善、美化资源环境;旅游收益也为资源保护创造了经济条件。但另一方面伴随旅游开发而带来的环境污染、游人的不文明活动及行为、外来文化的冲击等都会对旅游资源造成破坏。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矛盾,两者是辩证的矛盾统一体,并在辩证联系中共同改善旅游资源与环境的关系,推动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1、涠洲岛优良的资源环境丰富了旅游开发的内涵

旅游资源是发展旅游业的基本条件之一。旅游资源的游览价值首先体现在资源的质量上,即是否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或历史文化价值。只有那些高质量的旅游资源,才会对旅游者产生强烈的吸引力。

涠洲岛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其旅游资源的丰富度及匹配的完美度在中国海洋资源中具有极高的地位和不可替代性。如生态资源景观----珊瑚礁,其分布海域广,透过清澈的海水,可以欣赏到品种繁多、色彩斑烂的活珊瑚,以及海螺、海星、水母等水生动物和形态迥异的各种鱼类等神秘的海底奇观。如人文景观----宗教文化,19世纪50年代法国传教士到涠洲岛传教,并于清同治年间(1853-1863年)在盛塘村建成法国文艺复兴时期哥特式的“涠洲天主教堂”,是晚清时期全国四大教堂之一。1882年还在城仔村建成“法国天主圣母教堂”。清乾隆三年(1738年)在海岛南岸建成汇聚沿海妈祖文化、充满神奇传说的“三婆庙”。目前全岛居民的宗教信仰分为两大类,在北部的居民大部分信奉天主教,而在南部的居民又基本上信奉佛教,这种东西方文化在一个不大的岛上相互交融、和谐共存的情况,在我国所有的沿海岛屿中是绝无仅有的。值得从发展旅游的角度去挖掘这种宗教文化的精髓,这也是涠洲岛最具特色也最应该充分利用的人文资源。

2、涠洲岛的旅游开发将给岛内资源环境带来挑战

涠洲岛是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其环境承载力有限,生态环境脆弱,抵抗外来干扰能力不强。毋容置疑,在涠洲岛的旅游规划开发背景下必将出现这样的问题:有限的资源面临着旅游市场迅速扩张的巨大压力,从而加重了资源供需失衡。如2009年,到涠洲岛旅游的游客人数超过30万人次,旅游带动了住宿、餐饮、交通运输的发展,但环保压力也不断增大,岛内的基本的自然资源——淡水资源供应更加吃紧;目前岛上开发的潜水观光活动,也会惊扰到珍稀的生态资源——珊瑚礁的生存和繁衍;以及宝贵的人文资源——宗教文化开发严重不足,远远满足不了旅游者的精神需求。

在涠洲岛旅游规划开发背景下必须正确处理开发利用与资源保护的关系,使岛内各种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生态环境得到有效的保护,实现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协调一致,使旅游区处于最佳的生态环境中,建成生态系统完整、平衡、有序的生态岛。

二、涠洲岛旅游规划背景下的资源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

(一)生态资源——珊瑚礁资源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

1、珊瑚礁资源生存状况堪忧

珊瑚礁生态系统是多种珍稀海洋生物最重要的栖息地。分布于涠洲岛北面、东面、西南面的涠洲岛——斜阳岛珊瑚礁,是广西沿海的唯一珊瑚礁,也是广西近海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仅有独特的观赏性,它更行使着无可代的生态功能,具有防浪护岸减轻海浪侵蚀的作用,对于科学研究而言,也是不可多得的珍贵自然遗产。据有关资料说明,涠洲岛是我国乃至世界出现珊瑚礁纬度最高的地区。周围海域的珊瑚共有2645种,总面积约2平方公里,且活体珊瑚覆盖率达30%一80%,离岸较近,约2105。各式各样的活体珊瑚色彩斑斓、形态迥异。

但近3年来,随着全球气温升高和人类活动的频繁,涠洲岛——斜阳岛珊瑚礁生态系统面临的威胁不断增大,并已经出现衰退的迹象。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的调查结果触目惊心:涠洲岛部分礁坪上珊瑚的死亡率和白化率占覆盖率的5 090%。由于珊瑚礁的增长速度很慢,每年仅为几毫米,一旦遭受破坏,至少也得再经过五、六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才能恢复。

2、珊瑚礁资源的管理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除了自然气候因素中海面温度升高对珊瑚礁繁衍的负面影响外,当前导致涠洲岛的珊瑚礁资源生存面临危机的主要因素是以人为破坏因素为主,它包括建筑取材、炼油、旅游、捕鱼、养殖等行为。其中,渔民受经济利益的驱动罔顾法规私采珊瑚进行贩卖;向有珊瑚生长的海域排放超标的工业、生活污水;渔民拖网、灯光围网等渔船作业方式以及炸鱼、电鱼、毒鱼等其他破坏生态环境行为破坏珊瑚的连体性,从而致使珊瑚遭到破坏。

对珊瑚礁遭受人为破坏而管理不力的原因有三点:

一是执法主体不明。当前,对珊瑚礁的人为破坏的承担管理职责的部分是海洋、渔业还是所属当地政府部门没有明确。这种执法主体不明的现状导致平时无人过问,资源被破坏也无法有效追究。

二是管理缺乏法理支持。由于珊瑚礁这种生态资源的保护并没有任何法理依据,因此,对人为的破坏行为的惩罚和处理缺乏法理支持。

三是保障措施不力。对人为破坏珊瑚礁的行为,处理的措施不明确,这必然影响到保护的效果。

()自然资源——淡水资源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

1、淡水资源的储量与需求矛盾突出

涠洲岛是火山喷发形成的海岛,其淡水资源是依赖雨季,通过地表渗透雨水至地下深层约200300米的火山特殊地层空隙中储存积蓄,据水利部门勘探并未曾发现涠洲岛有地下淡水河流。岛上居民1.5万人靠自来水厂的深井泵抽出的淡水解决人畜饮水和生活用水。

1998年中海西部石油公司上岛建立南油西角码头及终端厂,建造几口深水井抽水供海上开采石油平台注水用。每抽一吨天然石油(原油)则要注入一吨多淡水。每天要抽多少地下淡水的数据各方不可而知。随着海底石油的进一步开采,需要的淡水越来越多。

据了解,每年如岛上不遇到特殊大旱,风调雨顺,正常地下水资源可以维持供给3万人生活用水。但在维持现在工业发展的基础上,自来水厂由于地下水缺少,水泵抽空时有发生,岛民生活用水困难日增,更是直接影响了岛上的农业耕作,在夏天季节、暑假、黄金周上岛游客增多的情况下,缺水问题明显突出。

2、淡水资源开发和利用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淡水资源缺乏一直是海岛发展的制约因素,随着当今涠洲岛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水的需求日益增加,涠洲岛被缺水所困扰的局面已经形成,成为限制其发展的瓶颈。

一是当前工业用水大量消耗有限的淡水资源。涠洲地下水储量有限,过量抽水,地表层的水土自然不能保留。由于石化工业的发展消耗了大量的淡水资源,致使岛上淡水资源日益枯缺。尽管岛上被植是80%,岛上农村水井水位逐日降低甚至枯竭。盛堂至牛角坑到西角村连片良田慢慢干旱,就算刮台风、下暴雨,水田的积水不到几天很快就干枯。水源的枯竭导致原来拥有的良田不能耕作, 8000多亩良田以每年两造可产粮(亩产)10001200斤稻谷,那么每年就会缺收960万斤粮食。

二是未来随着岛内休闲度假旅游功能的更大释放,淡水资源的需求必将大大增强,供需矛盾进一步凸显。未来涠洲岛的规划开发是按“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旅游度假区标准建设,集商务会议、休闲运动、海岛养生、主题游乐、渔文化体验、生态观光、度假居住等系列产品于一体的兼具东方特色和欧陆风情的国际海岛休闲度假区。随着规划的实施,必将以消耗大量的淡水资源为基础。

在这里,特别强调的是:过量开采有限的地下淡水,说不定今天或明天,造成海水渗入地下淡水空间,淡水将变成咸水。那么,岛上1.5万人赖以生存的淡水资源将会断绝,其严重恶果不堪设想,更谈不上岛上旅游大开发,所以,当前必须要正视涠洲岛的淡水资源危机,在发展规划中,处理好淡水资源供应的问题势在必行。

(三)人文资源——宗教文化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

1、拥有丰富的宗教人文景观但旅游价值开发不足

北海近代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1867年法国宗教势力就渗入涠洲岛,先后在盛塘村、城仔村兴建天主教堂,成为华南地区最早的天主教中心,并深深地影响到当地居民,其宗教活动一直延续至今。岛内除了为数不少的佛教徒参加妈祖庙活动外,岛内有3000多天主教教徒,每逢周日,信徒都会前往天主教堂或圣母堂做弥撒祈祷,不失为岛上一大人文景观。如今,涠洲天主教堂已成为涠洲旅游知名景点之一,每日参观游览的中外游客络绎不绝。而圣母堂由于地理位置原因,暂还未对游客开放。

涠洲岛宗教文化留下许多富有纪念价值的文化遗产,如别具风格的古建筑和宗教风俗习惯等各种文化遗产。盛塘天主教堂是法国巴黎外方传教会在北海建造最早的教堂,始建于清代同治年(即公元1853年),历经10年时间建成。整座建筑风格特殊,是典型的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的哥特式建筑。圣母堂位于涠洲城仔村,始建于1850年间,经过三次扩建,于1859年建成了现在的圣母堂。圣母堂总体规模虽小,但它的构造精巧独特,风格别雅。教堂的建筑材料全部来源于涠洲岛,墙体由珊瑚石、海青石等堆砌而成,有的是海石花和泥混合压制而成。涠洲妈祖三婆庙,位于涠洲红旗街,始建于1732年,80年代重修,建筑面积约250平方米。与福建沿海妈祖庙的鼎盛香火相比,涠洲妈祖三婆庙的香火稍显冷清。

2、宗教人文资源管理开发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当前,在涠洲岛旅游规划开发背景下,岛内宗教文化中的物质和非物质性的旅游资源开发领域都存在不少的问题。

一是宗教场所没有较好地实施综合管理。涠洲岛宗教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像天主教堂这样环境质量高、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观赏价值上乘,且具有科学考察价值的重点旅游资源得不到新的或深层次的开发,利用效率不高。教堂门前的古榕树下成了一个杂乱的市场,损害了宗教旅游地的形象。

二是宗教文化旅游项目单一,文化含量不高。涠洲岛宗教文化游览项目单一,宗教文化旅游景区仍停留在对宗教观光这一基础层次产品的开发上,更高层次的宗教文化旅游产品开发较少。游客在宗教景点的旅游活动基本上是以观光或求神拜佛为主,而对参观宗教仪式,参加宗教活动和开展“参与式旅游”、“体验式旅游”开发不够。游客在宗教旅游景点游览时多为参观静态陈列式宗教景观,形式单调,大同小异,基本没有以游客为主体的参与性项目。

三是旅游从业人员的宗教专业知识积累不够。一些重要景点,解说语言过于简单,没有揭示其深刻的宗教和历史文化内涵,使游客在游览时无法得到更深层次的文化熏陶,降低了宗教景点对不同层次游客的吸引力。使宗教游成为走马观花式参观,缺乏内涵。

四是对岛内宗教色彩宣传力度不够。由于宗教文化旅游对地方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宗教文化旅游已经成为我国旅游产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但目前对涠洲岛宗教旅游宣传很少。实际上,很多外来游客是上岛后才知道这里有丰富的宗教旅游资源。由于宣传力度不够,多年来一直鲜为人知,造成宗教文化旅游资源的极大浪费。

三、在涠洲岛旅游规划开发中推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途径研究

(一)建立起海洋特别保护区,将保护纳入法制轨道上来

国务院批准实施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第七章第一节中提出:“建设涠洲岛—斜阳岛珊瑚礁等重要海洋生态保护区,保持近海生态功能”。当前,实施《规划》,建立市一级涠洲岛海洋特别保护区事在必行。依法在涠洲岛划出一定范围的海域作为特别保护区予以特殊保护管理,以确保科学、合理、安全、持续地利用各种海洋资源,达到最大的社会经济效益。海洋特别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的核心是实现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其本质是兼顾海洋资源可持续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通过特殊的综合管理手段,从而全面协调,有效地促进海洋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

事实上,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有关部门和专家就一直在呼吁建立涠洲岛珊瑚自然保护区,但是由于海洋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宗旨、目标和对象不同,规划标准和管理方式等也与北海经济社会建设发展现实状况不是十分协调,故而未能实现。当前,北海恰逢建设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历史机遇,要利用好涠洲岛规划开发的契机,抓紧建立起涠洲岛海洋特别保护区。在充分实现对珊瑚礁等珍稀资源进行严格保护的同时,更大范围内协调管理海洋资源管理与涠洲岛旅游开发的协调发展,从而实现海洋生态环境效益与经济社会效益双赢。

在涠洲岛整体规划实施过程中,在市级涠洲岛海洋特别保护区建成前,对于如何更好地做好的珊瑚保护工作,建议做好以下几点做法:

一是参照海南省、珠海市的做法,由市政府出台涠洲岛——斜阳岛珊瑚礁保护管理办法,在责任追究、处罚等细项上作出明确规定,从市政府层面高度重视本土自然资源的保护。海洋、水产、渔业、渔政支队、环保、工商、公安等部门应联合合作打击非法盗采、偷运珊瑚行为,按照现行的“谁查获谁执行”的做法,任何一个部门发现情况就立即执行,免去请示程序以及时查获,必要时联合其他部门进行合作。进一步加强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珊瑚私盗行为、对私自盗采珊瑚者给予重罚。

二是允许开展潜水等旅游观光项目,但必须对潜水观光项目进行有效的监管,游客只能在珊瑚承受范围内潜水,且严禁随意摘取珊瑚,避免人为伤害珊瑚。开展潜水观光项目所获取的经济利润,定出适当部分返还作为保护工作的运行支出。

三是做好宣传教育,控制市场需求,做好针对游客和市民的教育宣传,帮助他们了解珊瑚礁知识、增强保护珊瑚礁意识,一旦没有了买方市场,盗采行为才会终止。

四是开展珊瑚礁保护联合大行动,呼吁越来越多的社会团体、环保人士及个人加入到保护珊瑚礁志愿者的行列。

(二)开发多渠道开发水资源,从根本上解决淡水供应问题

在现有情况下,要满足涠洲岛规划开发的水资源需求及根本性解决岛内淡水资源存量先天不足的问题,落实解决好岛上人口生活用水,恢复8000多亩良田生产,保障旅游开发后的淡水供应,根本之策在于多渠道开发水资源。

一是停止工业用水对岛内淡水资源的侵占。要从根本上解除岛内工业发展对淡水资源的侵占,根本之策在于要有岛外供水。建议实施建设北海至涠洲海底引水工程,在中石化铺设涠洲至铁山港海底油管工程的同时进行(达到省钱,节约的目的),或由最近距离至涠洲铺设海底引水管道。

二是引进海水淡化项目。目前,海水淡化技术以及综合利用已经日益成熟,淡化成本也在逐步降低。建议与国家有关部门协商,在涠洲岛进行海水淡化项目试点。

三是推广节水技术。在做好对现有水库的扩容改造的同时,修复和改善岛上其它现有的蓄水设施和条件,最大限度地提升岛上淡水蓄水能力,大力推广节水农业灌溉。

(三)大力开发以宗教民俗为核心的文化旅游产品,做好“宗教文化”的文章

涠洲岛旅游规划开发背景下的宗教文化旅游开发具有经济、社会、文化和教育价值,这种价值可以通过开发宗教建筑观赏、体验宗教活动、开发旅游商品、发展宗教饮食等途径体现出来,结合涠洲岛的民俗民风,大力开发以宗教民俗为核心的文化旅游产品,做好“宗教文化”的文章。

一是做好宗教建筑观赏型旅游项目开发。宗教建筑不仅是信徒们顶礼膜拜的对象,而且因其艺术上的造诣、建筑的精巧,与周围环境上的和谐一致,也成为游客观赏游览的对象。天主教和佛教是岛内影响较大的两大宗教。宗教文化景观以天主教教为最。这些丰富的宗教文化景观,为宗教文化旅游的开发奠定了物质基础。涠洲岛的主要宗教建筑有盛塘天主教堂、城仔圣母堂、涠洲妈祖三婆庙等,各种寺观教堂建筑,或古朴典雅,或雍容华贵,或精巧别致,或中西合璧,风格各异,成为意蕴丰富的人文景观,成为旅游活动中最具代表性的旅游项目。

二是开展宗教活动体验型旅游项目开发。宗教信仰是一种意识形态。它往往要通过举行各种仪式或活动来体现信仰的特色。宗教活动是一项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旅游资源。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应借助于宗教的神秘与魅力,以宗教建筑为依托,适度开展一些具有宗教特色的健康文明的宗教活动。宗教节日是集中开展宗教活动的时间,在这些时间里,宗教信仰的特色得到了充分体现。天主教堂每周日都有信徒参加礼拜活动,让旅游者参与到动态的宗教活动中,不仅使游客无意中了解了宗教礼仪习俗,而且形式独特深刻的记忆,对游客的心灵产生巨大的震撼力。

三是做好宗教旅游纪念品开发。旅游纪念品也是旅游开发中经济效益较大的项目之一。宗教内涵往往通过一些物态的东西表现出来。所以宗教文化的旅游开发,应注意挖掘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宗教物品,作为旅游商品,将其推向市场,以丰富宗教旅游的内涵和形式。宗教物品的商品化应注意在商品样式、商品内涵上进行很好的研究,商品既要体现宗教的气息,又要符合现代社会的潮流,使游客易于接受。如天主教的十字架、佛教的佛珠、佛像等,各种宗教绘画、雕刻品、工艺品、手工品等都可以作为旅游商品进行开发,以丰富宗教文化旅游的内容,同时也能增加经济收入。

四是开展与宗教相关的旅游活动的开发。宗教旅游与某些旅游活动的关系比较密切,不要把它独立开来。利用宗教旅游景观,让规划开发后的涠洲岛弥漫着幸福和浪漫气息,营造安全、舒适、放松的休闲度假氛围,满足现代人的情感需求。建议有关规划、开发部门以“爱情伊甸园”为主题,把涠洲岛打造成一个浪漫生活的浪漫海岛,成为爱情的唯美见证。对此,涠洲岛可以充分利用其历史悠久的基督文化与教学建筑,打造一个欧式婚礼举办点,联动发展新人蜜月旅游、中老年人结婚纪念旅游市场。

 

 

 

市政协文史委调研组

  长:李树华

副组长:陈亚敏(执笔) 陈胜强

  员:张世坤(执笔)符丽明      向晓霞  谭凡民 

        叶吉许  周红娣  周德叶  龙康全

黄瑞河  邓超斌          毛良卷     

陈汝岳  黄深埔  苏比坚

版权所有 (C) 北海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桂ICP备06006473号
桂公网安备 450502020000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