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球网,足球比分网

当前位置:体球网,足球比分网>营商政策>保护少数投资者

北海市中级人民法院《体球网,足球比分网印发〈现代化诉讼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0-04-30 03:46[字体大小:  ]打印文章

北中法〔2020〕62号

 

北海市中级人民法院

体球网,足球比分网印发《现代化诉讼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县(区)人民法院、本院各部门:

现将《北海市中级人民法院现代化诉讼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北海市中级人民法院

                                     2020年4月30日

 

 

 

北海市中级人民法院

现代化诉讼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体球网,足球比分网健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建设现代化诉讼服务体系的意见》《最高人民法院体球网,足球比分网人民法院深化“分调裁审”机制改革的意见》和最高人民法院《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试点方案》文件精神以及《2020年人民法院司法改革工作要点》,贯彻落实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改革工作部署,为进一步健全全市法院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建设集约高效、多元解纷、便民利民、智慧精准、开放互动、交融共享的现代化诉讼服务体系,切实提升人民法院解决纠纷和诉讼服务的能力水平,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加大司法便民利民惠民工作力度,全面建设集约高效、多元解纷、便民利民、智慧精准、开放互动、交融共享的现代化诉讼服务体系,推动纠纷解决和诉讼服务理念更新、机制变革、科技创新,为人民群众提供高效快捷方便的纠纷解决渠道和优质的诉讼服务,实现一站式多元解纷、一站式诉讼服务,全方位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二、主要目标任务

(一)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主动融入“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强化司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聚焦突出矛盾问题,满足多元司法需求,推动形成分层递进、繁简结合、衔接配套的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

(二)根据最高人民法院“两个一站式”建设工作部署,结合北海实际,按照“五个全覆盖”建设标准,努力打造具有北海特色的新模式。“五个全覆盖”建设标准为:一是多元化诉源治理“全覆盖”。全市法院要实现多元解纷“诉讼与非诉讼对接机制+审务进基层、法官进村镇”全覆盖;二是规范化诉讼服务场所“全覆盖”。按照规范化的要求,全市法院建立健全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场所标准、工作流程、服务内容、人员分类管理和考核标准等各项制度机制;三是集约化诉讼服务中心“全覆盖”。按照集约化的要求,全市法院整合诉讼服务中心职能,聚焦“服务群众,服务法官,服务审判”中心任务,将审判以外的其他辅助事务合理整合至诉讼服务中心,实现一站式多元解纷、一站式诉讼服务全覆盖,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和广大法官的满意度与获得感;四是智能化诉讼服务功能“全覆盖”。按照智能化的要求,全市法院要坚持建用并举,构建以电子诉讼服务为核心,贯通大厅、网络、热线、移动端服务、一网通办各项业务的“智慧诉讼服务”新模式;五是社会化辅助事务“全覆盖”。在集约化管理的基础上,将审判辅助事务合理实现社会化外包服务,集约化管理,让法官专心办案。推动北海法院在全区法院现代化诉讼服务建设质效评估方面取得新的进展,努力打造具有北海特点的诉讼服务新模式,为建设争端解决的“优选地”提供优质的诉讼服务环境,为人民群众提供体球网,足球比分网可供选择的纠纷解决方式,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三)全市法院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一站式诉讼服务中心全面建成。全面开通并高效应用网上立案功能和跨域立案服务。两级法院建立由多数法官办理少数疑难复杂案件,少数法官解决多数简单案件的工作格局,破解我市法院“案多人少”矛盾。为人民群众提供一站式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服务,为实现北海法院“尽可能一次性解决纠纷”建设目标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诉讼服务保障。

三、落实措施

(一)全面推进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建设

1.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支持。坚持党对多元解纷工作的绝对领导,联合市委政法委、市人大等部门制定《北海市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方案》,上报市委通过实施,在全市形成多元解纷、市域治理的新格局。在此基础上全市法院定期向党委政府通报辖区民商事、行政案件增幅情况,着力破解矛盾纠纷前端治理责任弱化问题。主动参与党委政府市域治理、一体化矛盾纠纷调处中心、行政争议调解中心建设,提出合理化建议,做好对接工作,形成预防化解矛盾纠纷合力。

2.全面对接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加强与相关各部门的联系沟通,主动走出去与体球网,足球比分网社会综合治理单位、部门签订协议,融入体球网,足球比分网的诉前调解力量,畅通诉调对接机制,自觉在大局下谋划和落实。全面推进审务进基层,法官进社区、进村镇,积极推动将多元化解工作纳入本地区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各基层人民法院或人民法庭要完成在辖区每一个乡(镇、街道)设立审务工作站,对于符合条件的社区网格员,可以聘任为人民调解员或特邀调解员开展调解工作。积极参与推动“无讼村居(社区)”创建工作,加强与基层政法单位、自治组织、调解组织对接,努力把矛盾纠纷防范在源头、化解在基层、消灭在萌芽。

3.建立诉讼与非诉讼解纷二元格局。全市法院要完成在诉讼服务中心设立“诉调对接中心”和“非诉讼服务区域”,统一将人民调解工作室、律师工作站整合到非诉讼服务区域,与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一体化运行。对来院起诉的纠纷,实行法院前台统一受理,非诉后台分流转办。当事人同意诉前调解的,进行委派调解。当事人不同意的,依法登记立案。当事人同意立案后调解的,开展委托调解或由法院专职调解员进行庭前调解。当事人不同意诉前或者庭前调解的,即时转入审理程序。进一步健全诉调对接体系,会同司法行政部门等专业性调解组织,促进专门领域纠纷专业化解。鼓励建立以调解员、法官个人命名的“品牌调解工作室”,充分发挥调解能手示范引领作用。

 4.建立法院特邀调解员、驻法院人民调解员、律师信息库,建立健全人员培训、管理、考核、评选表彰等制度,不断提高专业化、职业化水平。切实加强驻法院人民调解员力量配备,争取市委政法委、司法局、财政局等部门的支持,落实相关工资、案件补贴等各项待遇,根据调解案件数量、调解成功率等给予物质奖励,提高调解员的积极性。

5.依托律师工作站建立律师中立评估制度。探索建立不动产、土地、商事、知识产权等领域专家中立评估员名册,对于来院起诉的案件,建议当事人由律师或评估员提供咨询、辅导或预测判决结果,劝导当事人理性选择纠纷解决方式,将纠纷导入非诉渠道化解。

6.建立健全矛盾纠纷分析通报制度。各基层法院、人民法庭应当完成矛盾纠纷分析通报制度的建立,动态分析辖区内矛盾纠纷多发易发领域、成因特点和变化趋势,及时向当地政法委汇报、通报。建立重大案件、群体性纠纷、突发事件联席会议制度,做到问题早发现、早化解。

7.强化司法建议职能作用,依法延伸审判职能。积极发掘案件背后反映的公共政策、社会管理等问题,通过分析问题、查找原因向有关单位发送加强整改或防范的司法建议,促进执法机关、企业和公民加强对潜在司法风险的认知、预警和防范,从源头上减少矛盾纠纷,强化诉源治理。

8.积极推动人民法院调解平台与当地政法委、司法部门建立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的数据对接,将诉前调解、人民调解、律师调解、司法确认等纳入平台管理,与审判管理系统、诉调对接平台和最高人民法院人民调解平台对接,通过平台加强落实诉讼与非诉讼对接工作实质化。

 9.落实调解案号编立工作。在人民法院调解平台上开展诉前调解的民事、行政、执行、刑事自诉案件,以“收案年度+法院代字+案件类型+诉前调+案件编号”编立案号,当事人申请鉴定评估的,人民法院以上述案号出具相关手续。委托调解的,以“收案年度+法院代字+案件类型+委调+案件编号”编立案号。调解平台案号与审判流程管理系统案号自动关联,实现调解案件全流程可追溯、可查询、可统计。

10.加强调解协议司法确认。全市法院要建立司法确认工作机制。诉前调解成功后,当事人申请出具司法确认书的,由速裁快审团队负责办理。诉前调解不成功的,调解员应当固定无争议事实,随案移送。诉讼服务中心对案件登记立案后尚未移送审判业务部门前,除法律规定不适用调解及当事人明确拒绝调解的案件外,应当引导当事人选择调解方式,当事人同意的,可以将案件移交速裁快审团队进行立案调解。对申请强制执行的,鼓励通过调解促使义务人主动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全市法院将派驻法院的人民调解员统一编入速裁团队,开展诉前调解和诉中调解,实现审调融合、“分调裁审”有机衔接。

11.进一步加强诉中调解工作。切实增强纠纷解决意识,将“能调则调,当判则判,调判结合,案结事了”审理原则贯穿于各类案件一、二审、申请再审、申诉、再审全过程。民商事案件除适用特别程序以及其他依案件性质不能进行调解的外,应当努力通过调解方式解决。家事纠纷、群体性纠纷、容易引起矛盾激化的纠纷等应当着重调解。

12.建立和完善行政案件协调处理机制。积极推动对行政赔偿、补偿等适宜调解的行政争议建立委派和委托调解制度,支持行政机关对行使法律法规规定的自由裁量权的案件开展行政调解工作,支持行政机关通过提供事实调查结果、专业鉴定或者法律意见,引导促使当事人协商和解,支持行政机关依法裁决同行政管理活动密切相关的民事纠纷,推动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

13.探索建立刑事诉讼中的调解对接工作机制。对于符合刑事诉讼法规定可以调解的刑事自诉案件、刑事附带民事案件,应当与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建立调解对接工作机制。对刑事自诉案件,在自愿合法的基础上,鼓励自行和解或者开展第三方调解。可以邀请基层组织、特邀调解组织、特邀调解员以及当事人所在单位或者同事、亲友等参与调解,促成双方当事人达成和解或者调解协议。

 14.强化在线音视频调解。提高在线调解水平,广泛应用视频、电话、微信等音视频方式开展线上调解工作。在线调解的案件,可以通过电子签名等在线方式对调解协议、笔录等予以确认。人民法院调解平台与立案系统互联互通。对申请出具法律文书的,调解材料直接导入立案系统。立案后,原则上以线上方式联通各方当事人核实调解情况。经审查,法官认为确有必要的,可以通知双方当事人共同到场核实。经当事人同意,依法可以电子送达诉讼文书。

 15.建立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考评通报制度。按照有利于推进多元化解工作、更加注重从源头上减少诉讼增量的导向要求,切实改进审判绩效考评标准,将参与多元化解、诉调对接工作折算为审判工作量,纳入部门、个人审判业绩。中院要将诉前案件分流率、民商事案件诉前和诉讼调解撤诉率、行政案件协调撤诉率、诉讼案件收案情况等指标纳入对下通报和工作综合考评内容。同时严格立案纪律,决不能把多元化解纠纷解决机制与立案登记制割裂开来、对立起来,对于违反法律规定人为阻滞收案、“限号立案”、故意拖延立案,或者推管辖、人为拆分案件立案、人为将人民调解协议立案以增加调解案件数量等情形的,要严肃问责。

(二)全面深化“分调裁审”机制改革

1.建立健全诉前辅导机制。在诉讼服务中心设立诉讼咨询辅导评估区,配备诉讼辅导员和相应智能设备,为当事人提供诉讼结果评估等人工或自助服务。登记立案前,由法院工作人员或者驻点律师、心理咨询师、特邀调解员、人民陪审员、退休返聘法官、志愿者等作为诉讼辅导员,开展诉非分流,引导当事人选择最适宜的方式解决纠纷。

2.加快构建立体化、多元化、精细化的“繁简分流”体系,全市法院应当建立以系统智能识别为主、人工识别为辅的案件繁简分流机制,并实现智能自动化随机分案操作。各基层法院可以根据自身审判实际制定分流标准,应当指派由审判经验丰富的法官、法官助理担任专职或兼职的程序分流员,对适宜速裁快审方式审理的案件进行人工筛选,对系列案件、群体性案件、集团诉讼案件或者关联性案件等进行识别和集中分流,对先行调解的案件进行跟踪、指导、督促,负责不同案件程序之间转换衔接等工作。完善民事和行政案件简转繁机制,速裁案件受理后,应当在十个工作日内审查是否存在当事人下落不明,需要调查取证、勘验、审计、鉴定、评估,案件疑难复杂不适宜速裁快审等情形。对具有上述情形的,即时提出异议,由程序分流员收回作为复杂案件分流。对在速裁快审期间出现致使案情复杂情形的,承办法官应当在两个工作日内提出简转繁申请,经审核同意后由程序分流员转其他专门团队法官办理,并告知当事人。

 3.切实提升简案审判质效。适用速裁快审方式审理的案件,应当简化审理程序;符合集中开庭条件的,应当集中分案、排期、开庭、宣判;庭审程序一般由承办法官直接归纳争议焦点,并指导当事人围绕争议焦点合并发表诉辩意见、质证意见和辩论意见,不受法庭调查、法庭辩论等庭审程序限制,但应当告知当事人回避、上诉等基本诉讼权利。

 4.推动速裁快审快执案件诉讼程序简捷化。对符合小额诉讼程序、刑事速裁程序适用条件的案件,一律自动适用小额诉讼或者刑事速裁程序。对其他简单案件,适用简易程序、督促程序、普通程序等从简从快办理。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在审理前应当充分向当事人释明相关权利义务。推行集中时间审理简单案件做法。对简单案件可以集中立案、开庭、审判,由统一审判团队在同一时间段对多个案件连续审理。在依法保障当事人诉讼权利情况下,进一步简化审理程序。采取诉讼平台、电话、手机短信、传真、电子邮件、即时通讯账号等简便方式通知当事人。当事人双方表示不需要举证期限、答辩期间的,人民法院可以径行开庭。当事人已经行使答辩权的,开庭时间不受举证期限、答辩期间限制。大力推进采取远程视频开庭或作证等在线方式进行审理,并推广使用电子签名和电子送达方式。可使用格式化裁判文书,简要填写当事人情况、裁判理由和裁判结果。探索简化执行案件财产调查。对被执行人在同一时期其他案件中已被认定无财产可供执行的案件,申请执行人对被执行人财产状况无异议的,可以不再进行财产调查。

5.推行类案示范性裁判和要素式审判。对于物业服务合同纠纷、金融借款合同纠纷、劳动争议等系列性、群体性或关联性案件,应当进行示范性调解、审理和判决,必要时应当到矛盾纠纷发生当地进行巡回审判。对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民间借贷纠纷、买卖合同纠纷、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劳动争议、离婚纠纷、物业服务合同纠纷、信用卡纠纷、政府信息公开、商标授权确权行政纠纷等逐步推行要素式审判,围绕案件要素简化庭审程序,简化裁判文书制作,推行要素式、令状式、表格式裁判文书,实现案件各类文书包括裁判文书的智能生成、电子签章、电子送达。适用速裁快审方式审理的案件应当简化裁判文书,仅需表述当事人基本信息、诉讼请求、裁判主文等内容。

6.逐步推进繁简分流机制在全市法院的运行。基层人民法院一审民事案件繁简分流标准在参照中级法院标准确定的同时,应当考虑诉讼标的额等情况。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于第一审人民法院采用速裁快审方式审结的上诉案件,以及当事人撤回上诉、起诉、按自动撤回上诉处理案件,针对不予受理、驳回起诉、管辖权异议提起上诉的案件等,原则上作为简单案件分流。

  7.强化速裁快审团队建设,完善速裁工作机制。全市法院应当将人民(特邀)调解员编入速裁快审团队,打造“员额法官+法官助理+人民(特邀)调解员+书记员”的新型审判团队。速裁团队内部可以根据案件类型、法官业务特长等实行专业化审理。探索设立简单民事、刑事、行政案件的“三审合一”复合速裁快审团队。速裁快审团队应当配备具有丰富审判经验的员额法官担任团队负责人,团队法官助理可以由未入额的审判员(法官助理)担任。建立健全法官轮岗机制,激发和保持审判队伍活力。探索建立快执团队,促进简案快执。

(三)全面完善集约化、现代化诉讼服务中心建设

1.按照“标准统一、各具特色”的要求,加快推进集约化、现代化诉讼服务中心建设。全市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应当具备以下基础功能窗口:诉讼引导、诉前辅导、查询咨询、立案登记、判后答疑、申诉再审、信访接待、材料收转、救助服务、跨域立案、诉前调解以及若干接待室,并且还应设立集中送达、鉴定、保全的服务窗口以及远程视频接访室。同时,要设置“非诉讼服务分中心(或区域)”,为值班律师、特邀调解员、“品牌调解工作团队”提供办公场所。以上为诉讼服务中心必备功能。全市法院可根据自身实际,尽可能为跨域立案、集中送达、鉴定、保全等功能提供专门的办公场所和硬件设备,并设置能够实现如查询案件、打印文书、联系法官、电子阅卷等功能的自助服务智能终端,应当配备材料收转云柜,实现法院各部门之间、当事人与法院之间的高效衔接,为当事人提供便利。

 2.大力推进跨域立案和网上立案的实际运用。实现诉讼服务就近能办,异地通办。目前,全市法院已实现跨域立案和网上立案全覆盖,全市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应当设立跨域立案和网上立案诉讼服务专员,负责协调法院间跨域诉讼事项办理和网上立案的程序流转等工作,严格按照规范的时限进行立案和反馈,通过诉讼服务指导中心平台对于跨域立案和网上立案诉讼服务开展沟通、协调、指导等事宜。强化各层级、地域之间的跨域立案和网上立案服务,严格落实跨域立案和网上立案规则。

3.提升网上诉讼服务功能,积极推动远程视频调解、远程视频开庭和视频接访的运用。全市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应配备远程视频调解室,使一方当事人或双方当事人均可通过在线视频方式参与调解。当事人申请借助协作法院的调解室专业设备,参与管辖法院组织远程调解的,协作法院应当提供相应的调解指导和工作保障。加快推进远程庭审、网上庭审功能的实际应用。目前,全市法院已具备远程开庭的软硬件设施,部分法院已实现网上庭审功能。未实现网上庭审功能的法院,要依托现有数字法庭的软硬件设施,尽快推进网上庭审功能的应用。同时,全市法院应当通过全市法院远程视频接访系统,开展远程接访工作。要引导当事人通过广西电子法院网、广西移动微法院小程序等信息化手段进行诉讼活动。  

4.推进速裁快审案件及诉讼服务、审判辅助事务无纸化办理。全市法院可在诉讼服务中心统一设立“诉讼材料集中收发扫描中心”,负责绝大部分诉讼材料集中收发、扫描。设立“法院电子卷宗智能编目中心”,负责本院电子卷宗智能编目工作。

5.努力推进建立诉讼服务中心社会化、集约化管理机制。全市法院应当将分散在各部门、各环节的材料收发扫描、智能编目、文书送达、财产保全、鉴定评估、卷宗查阅和复制等审判辅助性、事务性工作集中到诉讼服务中心,并按照集约、高效、安全的原则,将可以由社会力量处理的审判辅助性、事务性工作外包给具有相应资质的专业机构,实行统一协调管理,集中调度办理。应当建立健全审判辅助事务集约化管理工作机制,严格服务质量标准,强化安全保密责任,强化绩效考核,通过诉讼服务指导中心平台,对审判辅助事务进行可视化管理、指导、协调和监督,确保审判核心事务与审判辅助事务衔接顺畅、高效运转。

6.积极推进文书送达、财产保全、鉴定评估、查阅卷宗的电子化、信息化办理。

1)全市法院在征得当事人同意的情况下,可以采用法院诉讼服务网、广西移动微法院小程序、传真、电子邮件或特定通讯号码信息等方式送达相关诉讼文件。电子送达适用于当事人书面确认同意采取电子送达方式的民事、商事、执行案件。适用电子送达的文件包括案件受理通知书、传票、举证通知书、应诉通知书、缴费通知书等程序性文件。

2)全市法院可以在诉讼服务中心设立保全窗口,统一负责受理当事人各类保全申请,移送职能部门审核。职能部门经审核认为符合受理条件需要制发保全裁定的,由该职能部门制作保全裁定后,统一交由诉讼服务中心保全窗口编列案号,移交至执行部门进行保全实施。

3)全市法院在诉讼服务中心设立委托鉴定窗口,集中办理委托专业机构或专业人员进行鉴定、检验、评估、审计等工作。委托鉴定人员负责办理的审判辅助事务包括:辅助审查、确定机构、办理委托、材料移转、参与勘验听证及沟通协调等工作。委托鉴定机构应当使用全国或全市统一开发上线的委托司法鉴定管理系统,实现对委托司法鉴定案件或事项的跟踪管理。

4)建立健全法官电子阅卷和当事人网上阅卷制度。充分利用现有审判系统的电子阅卷功能,推进建立法官电子阅卷制度,实现减少纸质卷宗流转,为下一步无纸化办公打好基础。尤其是上诉、申诉申请再审、再审的案件,一般不再移送纸质卷宗,主审法官认为确有必要的,可通过网上提交查阅纸质卷宗申请,经档案管理部门审批后可调阅纸质卷宗。开发通过诉讼服务网、广西移动微法院平台,实现当事人、律师网上阅卷功能,完善身份信息在线认证系统,探索人脸电子识别以及其他用户安全保护措施,当事人或相关人员中途退出诉讼活动的,及时变更诉讼参与人身份信息和阅卷权限。

7.加快推进12368诉讼服务热线升级。按照最高法院的统一部署,积极推进12368诉讼服务热线系统的升级和数据对接工作,完善工单下派、办理、反馈机制,严格按照最高法院的要求进行办理。

8.全面推进各个平台的建立和运用。实现最高法院质效评估体系中所有平台的建立和上线,全面推进各项平台的实际运用,依据质效评估体系数据对各个平台的运用进行定期考核通报。

四、工作保障

(一)强化组织保障。全市法院要严格落实“一把手”负责制,成立推进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和现代化诉讼服务体系建设专项工作领导小组,“一把手”要切实负起领导责任,亲自部署、亲自把关、亲自协调、亲自督察,加强组织推动和督促落实。诉讼服务中心负责指导、管理、协调等各项诉讼服务工作。中级法院要定期召开工作推进会、现场会,加强指导,全面推进工作目标的落实。

(二)加强人员配备。要进一步优化立案诉服部门干部配备,确保立案审查、诉前保全、案件速裁、信访监督等行使审判权的工作由员额法官办理;选优配强速裁法官团队,充实法官助理和辅助人员,确保速裁快审案件质量效率。广泛吸纳调解人员,形成运行顺畅、充满活力的诉讼服务体系,促进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三)注重统筹整合。充分发挥人民法庭扎根基层、贴近群众的优势,积极依托人民法庭开展指导人民调解、参与社会治理以及快速审理案件、就地化解矛盾纠纷,人民法庭原则上办理辖区内的简易案件。积极将案件速裁职能整合到诉讼服务中心统一行使,目前已经成立专门速裁庭的法院,要统筹抓好速裁庭与诉讼服务中心的协调配合,确保速裁快审机制高效顺畅运转。

(四)强化责任落实。全市法院要严格按照本意见提出的各项任务要求和时间节点,指派专人负责专项工作,明确责任,不折不扣地抓好贯彻落实。

(五)强化实际应用。全市法院要积极转变思维方式和工作态度,严格按照质效评估体系的指标要求充分将各项已搭建的平台实际运用起来,遇到问题要积极讨论、勇于提问、交流经验,确保问题能够及时解决,需求能够及时反馈。同时,要制定人员培训长效机制,强化人员变更时的交接培训机制,确保每一个在岗人员熟练掌握操作流程和方法,争取每个已搭建的平台在推应用的指标项目上拿到应有的分数。

(六)加强考核引领。摒弃“案件越多成绩越好”的狭隘司法政绩观,确立鼓励参与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更加注重从源头上减少诉讼增量的工作导向。将参与多元化解、诉调对接工作折算为审判工作量,纳入对部门、个人审判业绩。中院将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纳入对各基层院工作综合考评。

(七)加强督查评估。加强监督指导,依据现代化诉讼服务质效评估体系,定期通报多元解纷、案件速裁快审、诉讼服务等工作开展情况。加强工作评估,对于务实管用的创新举措,积极总结推广。

(八)加强示范引领。在全市法院开展“现代化诉讼服务体系建设示范法院”创建活动,对示范法院、办案标兵、优秀特邀调解员进行表彰奖励,表扬先进,激励后进,推动提升全市法院诉讼服务建设整体水平。

(九)加大宣传推广。在诉讼服务中心醒目位置公布工作制度和工作流程并做好宣传,通过报纸杂志、电视网站、微博微信、新闻客户端等各类媒体,全面宣传人民法院诉讼服务工作拓展为贯通诉讼全程的一站式服务,涵盖诉讼指引、便民服务、诉讼辅助、纠纷解决,提高效率、审判实务等六大类近50项功能,从现场服务,发展为现场、语音、网上、巡回等多渠道全方位的服务体系,打造具有北海特点的诉讼服务体系,为实现“尽可能一次解决纠纷”目标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诉讼服务,让人民群众了解到人民法院不断改进服务方式和司法作为,消除各种诉讼不便问题,让人民群众诉讼更省时、省力、省心。尊重各类群众多层次司法需求,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营造良好氛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