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球网,足球比分网

当前位置: 体球网,足球比分网 > 校院新闻

改革创新添动力 资源赋能开新局 ——聚焦广西自然资源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十年答卷”

发布时间:2022-12-16 20:30     来源: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办公室、宣传中心     [字体大小: ]     打印文章    
分享到:

 

 

核心阅读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资源厅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体球网,足球比分网自然资源管理的重要论述,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围绕建设壮美广西“1+1+4+3+N”目标任务体系,扎实践行新发展理念,立足自然资源“两统一”职责使命,持续改革创新,强化担当作为,推动全区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向党和人民交出了自然资源改革发展的优异答卷,多项工作得到国家层面高度认可。

持续创新重大项目服务保障机制?重大项目用地连续十年实现“应保尽保”

落实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用地,是新时代以来广西推进重大项目要素精准保障的一个缩影。图为位于桂平市的大藤峡坝区。陈杨?摄

不断创新重大项目服务保障机制,持续深化土地利用计划管理改革,推动用地指标与急需用地项目精准匹配。2017年5月,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印发《自治区专项用地指标核销制操作流程(试行)》,创新计划指标管理模式,在全国率先推行专项用地指标核销制度,对自治区重大项目、易地扶贫搬迁等项目用地开“绿灯”,保障了一大批急需用地的重大项目及时落地建设。2019年,在全国率先开创重大项目用地服务保障“四个一”行动品牌,有关做法获自然资源部认可并在全国推广。2020年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发展的冲击,迅速研究出台促进经济稳增长25条和重大项目要素保障“一放二提三优化”18条政策文件,推出紧急项目“先建后补”、重大项目“上门服务”、不见面审批等超常规举措;2022年,出台强化自然资源要素保障支持产业振兴、服务经济稳增长的32条“松绑+创新”举措,率先开创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三方联动”用地保障机制和重大项目用地“分级分类”服务保障机制,打通项目用地难点堵点问题,实现了获批项目数、用地总面积均居全国第一位的重大突破。截至2022年10月底,广西共核销用地项目1519个,核销新增建设用地指标2.4万公顷,符合报批条件的自治区重大项目用地连续十年实现“应保尽保”。

加快构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自治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一张图”基本绘就

加快构建“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广西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基本绘就。图为柳州市航拍图。资料图片

按照国家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重大决策部署,自2019年起,广西全面启动“多规合一”的各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经过3年多努力,广西高质量完成“三区三线”统筹划定并获国家批复启用,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经验做法作为全国唯一案例入选自然资源部印发的国土空间规划领导读本。自治区“四级三类”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基本构建,自治区级和南宁市级国土空间规划正上报国务院审批,自治区层面同步建设涵盖1470多个专题数据的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构建形成了全区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其他市、县级国土空间规划均形成阶段性成果。运用信息化手段创新规划编制办法,在全国率先自主研发国土空间规划实景三维智能可视化分析系统,推动“一张图”系统功能由二维向三维升级,为实现国土空间规划全周期精细化智慧化编制和管理、提升国土空间治理能力和水平奠定基础。累计完成3000多个“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河池市宜州区刘三姐镇小龙村等3个村庄规划获评全国第一批优秀案例。全面部署城镇开发边界内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或修改工作,防城港市沿海重点地区城市设计、柳州市中心城区总体城市设计入选全国第一批国土空间规划实践案例。

纵深推进自然资源领域重点改革?实现资源要素高效率审批供给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现土地要素高效率审批供给。图为自治区自然资源厅主要领导率队深入梧州市现场解决项目用地难题。黄尚宁?摄

从2013年起,广西自然资源系统以简政放权、提高审批效率、促进政务公开为核心,在自治区本级和各市、县自然资源系统全面推进行政审批制度“审管分离”改革。在此基础上,2017年4月自主研发全区建设用地报批系统,在全国率先推行用地用矿“三级联审”制度改革,实现了县、市、自治区三级同步骤、同流程网上多岗同步审查、不见面审批,大大提高了用地用矿审批效率。深入探索农民利用集体土地参与旅游开发和分享收益,促进100多个总投资587.73亿元的旅游产业项目落地建设,打造形成文旅产业用地的“桂林模式”并入选国家2021年度文化和旅游领域改革创新十佳案例。创新工业项目用地供应新模式,在6市推广工业项目“标准地”改革,通过放开审批流程、管住项目建设、服务投资项目三大“硬招”,有效破解工业项目用地程序繁、监管难、落地慢三大问题,累计出让“标准地”204宗,为落户企业节约用地成本约8772万元。创新实行海砂采矿权和海域使用权“两权”联合出让的经验做法,获自然资源部肯定并直接上升为全国性制度规范;成为全国首批矿业权“四级联审联管”改革试点省份;砂石土类矿产全面实行净采矿权出让,提高矿产资源利用效率。目前,全区建设用地审批时限平均缩减了5个工作日,用地报件一次性通过率由原来不足20%提升至90%;矿业权审批由20个工作日缩短为14个工作日以内;平陆运河项目先导工程用地从上报到获得批复耗时不到1周。十年来,广西共获批准建设用地21.92万公顷,实现了自然资源要素的高效率审批和供给,多项改革工作成效得到国家层面肯定。

持续推进自然资源政策集成创新?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保障

发挥自然资源政策优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图为灵川县潭下镇大泉村鸟瞰图。阳成斌?摄

围绕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助推乡村振兴,持续推进自然资源政策集成创新,推动政策惠民利民。2016年4月,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印发《全力支持脱贫攻坚的若干措施》,在全国率先推行脱贫攻坚项目用地“先用后报”“边建边报”政策,有效破解了项目用地报批周期长等影响扶贫搬迁工程进度的顽疾,得到自然资源部高度肯定,并作为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在全国推广应用。大力实施北流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土地征收制度、宅基地制度“三块地”改革,唤醒农村闲置土地资源,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和产业发展活力,经验做法得到国家层面肯定,获新修正的土地管理法吸纳。2020年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持续出台一系列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政策措施,制定《广西自然资源支持乡村振兴政策指引》,推动自然资源惠民利民政策进一步落地落实。截至2022年10月,全区自然资源系统累计利用自治区级补充耕地指标交易和有偿调剂机制筹措资金132.85亿元,利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交易筹措资金242.03亿元,全部用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助推乡村振兴。探索建立地质灾害“人防+技防”综合防治体系,获自然资源部全国推广。十年来,广西共投入18.11亿元,实施地质灾害工程治理1005处,使28.3万人解除了地灾威胁;组建群测群防队伍1万多人,安装地灾监测设备2170处13791套;先后成功预报地质灾害144起,转移6204人次,避免了5106人因灾伤亡。

持续深化“互联网+不动产登记”改革?开启了不动产登记便企利民服务的“+”时代

不动产登记开启便企利民服务“+”时代。图为工作人员在南宁市邕宁区百济镇红星村受理点为群众办理不动产登记。林思婷?摄

按照国家统一部署,2013年以来,广西大力实施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改革,充分利用信息化成果,推动全区于2018年6月全部实现不动产登记“网上办理”。2019年,全面推行“互联网+不动产登记”,实现不动产登记智能辅助审批和“24小时不打烊”,一般类型登记办结时限由10个工作日压缩至1个工作日内、抵押登记即时办结。到2021年,广西全面实现全省域“一窗通办”“全区通办”和“跨省通办”,一般类型登记实现0.5个工作日办结。在“互联网+不动产登记”基础上,大力推动“不动产登记+金融服务”“不动产登记+税务”等改革,疏通便企利民服务堵点,破解智能计税核税难题;目前,自治区延伸至金融机构的登记服务网点达3300多个,延伸至乡镇、村委的办事网点达2500多个;2019年以来,全区累计服务企业9.4万多家,办理抵押贷款金额7万多亿元;累计办理涉税登记业务2.75万笔,涉税金额6.86亿元。借助不动产统一登记改革东风,广西开启了不动产登记便企利民服务的“+”时代,各项改革带来的政务便利让企业、群众获得感满满。

不折不扣全面深入落实耕地保护基本国策?连续22年实现耕地占补动态平衡

大力垦造水田推进耕地占补平衡。图为恭城瑶族自治县大营“旱改水”项目区。唐宁?摄

 

全面推行耕地保护田长制,实行耕地保护党政同责和网格化监管。图为巴马命河周边的田园风光。黄大优?摄

不折不扣全面深入落实耕地保护国策,严守耕地红线和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2018年,自治区党委、政府印发《体球网,足球比分网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实施意见》,积极构建管控、建设、激励多措并举的耕地保护新机制。2019年,在全国第一个由省级层面出台《体球网,足球比分网全面实行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的实施意见》,推动构建保护有力、集约高效、监管严格的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新格局。2021年,自治区党委、政府印发《体球网,足球比分网全面推行耕地保护田长制的实施意见》,设置各级田长约2.8万人、网格员15万余人,建成“五级田长+网格员”的耕地保护责任体系和“横到边、纵到底、全覆盖、无缝隙”的网格化监管机制,自上而下织密了耕地保护监管网络,实现块块农田有田长、保护责任全覆盖;构建“田长+”协同联动机制,与公安机关、检察院、法院密切配合,让耕地保护真正“带电”“长牙齿”。2022年,印发《体球网,足球比分网严格耕地用途管制的实施意见》,全面实行耕地“进出平衡”。自从自然资源部实行耕地占补平衡动态监管以来,广西累计入库耕地指标19万亩、水田指标超过40万亩、粮食产能2.2亿公斤,解决了长期困扰发展的补充耕地水田指标严重不足的瓶颈。十年来,广西已落实建设项目耕地占补平衡10314宗,落实补充耕地面积83504公顷。截至目前,已连续22年实现耕地占补动态平衡。

持续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和系统治理?推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成果转化取得新突破

坚决贯彻“两山”理念,切实当好保护广西山山水水的“二郎神”。图为百里漓江第一湾的灵川三街镇鸟瞰图。阳成斌?摄

 

推进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推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成果转化。图为梧州市生态产业六堡茶园。潘绍珊?摄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广西生态优势金不换”的殷切嘱托,坚持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切实当好保护广西山山水水的“二郎神”。全面启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试点,推出广西第一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推进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推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成果转化,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会同桂林市系统谋划推进“治本”“治乱”“治山”“治水”等工程,全力促进漓江流域生态环境持续向好,获国务院第八次大督查通报表扬;漓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工程入围全国第二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竞争性选拔项目,获得中央资金支持20亿元。北海市坚持陆海统筹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协调生态保护与城市发展,成功入选自然资源部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共同发布的“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中国实践十大典型案例”及全国第三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目前,广西正统筹82.76亿元资金推进实施62个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项目,组织实施9800公顷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进一步厚植生态优势,筑牢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向存量拓空间、向集约增效益转变

坚持节约优先,着力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公众参与、上下联动”的共同责任制度,从建立园区“亩均效益”综合评价体系、工业用地弹性出让、产业园区节约集约用地、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等方面出台大批政策文件,搭建节约集约用地制度的“四梁八柱”,推动节约集约用地走上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2012—2021年,广西实施两轮盘活存量土地三年行动,共盘活存量土地21.23万公顷,年均盘活存量土地2.12万公顷;累计创建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19个,创建数居全国第4位;防城港市盛隆冶金盘活存量工业用地等4个节地技术和盘活案例获全国推广;2017年以来,全区国家级开发区综合容积率由0.91提升至1.05,工业用地地均投资强度提升31.46%。深入实施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三年有重大进展、五年有重大突破、八到十年重塑矿产勘查开发格局”目标基本实现。十年间,累计投入60亿元在35个国家和省级重点勘查区实施找矿,新发现矿产地117处,新增铝土矿8.2亿吨、稀土(氧化物)238.85万吨、碳酸钙70亿吨等一批资源储量,形成铝土矿、稀土、锰、铀、铅锌、高岭土等能源资源基地和勘查开发基地9处。完成广西首个页岩气勘查区块前期工作并成功出让,助力打造“广西气”“温泉之乡”“矿泉水之乡”等品牌和千亿元碳酸钙产业基地,重塑了矿产资源利用格局和勘查开采空间布局。2020年,自治区政府印发《体球网,足球比分网进一步加强矿产资源开发保护促进我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开启矿产资源管理地方法规实施20年来最大、最全面的矿产资源管理改革,促进矿产资源集约利用,全区有效矿山从2015年的3789座压减至2021年底的1952座,大中型矿山比例增加到43.5%。

坚持抓基础管长远?自然资源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实现新飞跃

成功举办11届中国—东盟矿业合作论坛,助推广西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展现新作为。图为第十一届中国—东盟矿业合作论坛开幕式。潘正伟?摄

积极构建自然资源综合监测监管体系,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图为利用无人机对自然资源进行立体监测。唐宁?摄

高质量完成广西第三次国土调查,完成矿产资源国情调查,获自然资源部和自治区表彰表扬。建立自然资源统一调查监测制度,建立自然资源综合监测监管快速反应机制,运用卫星遥感、无人机、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构建形成“天空地人网”立体监测体系,实现对全区违法用地用矿、重大项目建设的实时动态监测,形成“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工作格局。完成《广西测绘管理条例》修订,建成数字广西地理空间框架、广西北斗地基增强系统等重要空间基础设施。在全国率先开展实景三维技术应用探索,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等提供数据支撑。首次实现遥感卫星影像全区统筹,影像覆盖面积、类型和频次达全国先进水平。强化影像资源全区共享,2021年累计向198个部门单位分发数据498次,产生直接经济价值5.94亿元。“天地图·广西”建设连续7年获自然资源部“五星”评价,日均访问量全国排名第二。建成6个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中国—东盟卫星遥感应用中心落户广西,新型基础测绘体系和智慧南宁时空大数据平台建设列入自然资源部试点。完成国家应急测绘保障南宁基地建设,在全国率先建成无人机应急测绘联动服务平台,累计接入各类无人机739架;统筹跨区域调动无人机航飞7万多架次,获取高分辨率影像数据超过16.7万平方千米,应急测绘保障服务能力实现新飞跃。成功举办11届中国—东盟矿业合作论坛,累计签约项目140个,签约金额633.12亿元,助推广西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展现新作为,全力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节点枢纽。(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办公室、宣传中心) 

版权所有:中共北海市委党校 | 建议用IE8.0以上,1440×900分辨率浏览 | 
通讯地址: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银海区银滩大道95号 | 桂ICP备06006473号 | 联系电话:(0779)2239686 |